《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案例_《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案例及评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2-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
  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感受吗?
  2、激情: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3、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指读,齐读,读好题目)
  4、播放升旗的录象。(观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过渡: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为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
    (评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为什么要升旗,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都是那么的陌生。因此,如果没有感性的认识,是很难激起他们的情感。这里,用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升旗的感受,用录像让他们感受这种气氛,并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二、朗读课文,悟情
  1、初读课文:
   ⑴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⑵ 全班交流:提醒难读的音,难记的字。
   ⑶ 分句读课文。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布置了具体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能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在交流中,学生有重点地提出了难读,难记生字,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难点。)
2、再读课文:
   ⑴ 学生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 交流:
     理解“遥远”。大山里的人要到北京城,需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理解“壮观”。联系看到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大、参加升旗仪式人之多,场面之雄伟,进而体会“壮观”的含义。指导朗读。
     品读第三句:教师引读第一行,学生齐读第二、三行。同桌议一议,怎样读才能表达“我”的强烈愿望。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从而读好课文。)
   ⑶ 对比: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读好书上的这句?
    (评析: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句子中小男孩想去北京的迫切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男女生赛读,配乐朗读)
    (评析:在学生熟悉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乐曲声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读课文更能入情入境。)
  4、指导背诵。
三、拓展延伸,延情
  1、读了这课,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说说“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国旗是──”)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北京风景图片,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评析: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的补充课外阅读、北京风光介绍等,不但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北京,更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达到“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
  田汉作词 聂耳作曲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12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
  进!”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859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