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学工作总结]小语教学与古诗文整合案例《一去二三里》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1-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我的眼里只有你
——小语教学与古诗文整合案例《一去二三里》
一、 案例背景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也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要让这一种文化传承下来,就是要在孩子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从诵读古诗开始,通过接触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
大脑生理学家发现,6—8岁的孩子脑部发育完成90%,这个黄金时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只要我们予以最优质的信息刺激,他就会整体式的吸收。虽然孩子对所吸收的内容不一定都能理解,而那写内容都会深深刻在心灵深处的潜意识中,对他们的一生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黄金背诵时期。有专家建议,当一年级孩子刚刚入学时,就让他们一两天背一首古诗。他指出:生命就象一条向前流的河,一去不复返,孩子最宝贵的时间,大脑发育最敏感的时期一旦错过,就永不再来,所以,千万不要耽误了孩子学习背诵的最佳时机。可我们总认为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一两天一首的背诵任务太重,总是为孩子担心,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对此,我在赵志祥的几番鼓舞下,也开始了尝试,没想到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孩子们的惊人表现让我惊讶,他们无穷的记忆潜力让我信心倍增。从此,我感觉到了自己的眼里只有古诗了。于是,我有做了另一方面的尝试,要把古诗整合到了小语教学中来,整合的目的就在于发挥古诗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先举《一去二三里》一课为例。
二、 案例过程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新课程第一册识字(一)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让学生学习表示数字的汉字。绝大多数教师在本案的设计上都是从观察图片着手,而古诗让我找准了契合点,根据低年级孩子好胜的性格,我创设了古诗大比拼的情境,激发兴趣,调动情绪,让孩子在比赛中,在玩乐中,在表现中,在展现自我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本课的生字。
首先课件出示:古诗大比拼,看看谁最棒
1.出示图片,引出《咏柳》并背诵,找出数字“一、万、二”、板书一、二。
2.出示图片,引出并背诵《望庐山瀑布》,找出数字“三、九”板书。
3. 出示图片,引出并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找出数字“六、四”板书。
4. 出示图片,引出并背诵《劝学》,找出数字“三、五”板书(五)。
5. 出示图片,引出并背诵《七步诗》,找出数字“七”板书(七)。
5. 出示图片,引出并背诵《江南春》,找出数字“千、四、八、十”板书八、十。找出“里”并板书。

然后是背诵了其他诗篇,如《风》等。
最后形成板书:
一去二三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三、 案例反思
1、鼓励古诗背诵,鼓动学习热情
这堂课我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水平,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创设情境,巧拨善引,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又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本文的生字。在课堂上,孩子们的兴致飞涨。一首又一首地背诵,一次又一次的寻找数字,让他们成为一个十足的诗人,成为一个伟大的发现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整合课外知识的有趣方式,吸引了学生不断观察和思考,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鼓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劲头。课堂一度面临失控,小家伙们都抢着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口里嚷着:“老师,我;老师我……”看着他们红扑扑的小脸,谁说他们不快乐呢?12
2、开发课程资源,开创新型课堂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的确,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是合适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例如本案中,我并不把教学内容停留在课本上,更不想让传统的观察图片所束缚,而是将古诗有机地整合到了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还学生一个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自己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简单地解决了难点,也能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去自主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3、创设语言环境,创造识字平台
学生记忆的特点是无意识记强于有意识记,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的最终目的是要会用,不管这个字出现在什么地方都能认识,当要表达意思需要用这个字时,也能准确地写出来。 教材中的童谣朗朗上口,学生很快就能背下来,但是那些方块字并不见得也认得了。全文共有12个生字,应该把它们放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我结合课文精心选择了许多孩子们会背诵的古诗,使本课的生字反复出现,刺激他们的视觉,让生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再现,让学生反复地和这些字见面,一回生二回熟,所要学的字也就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有人说:“古有桃花源,今有识字源”。如今,我们的识字原就来自这一首首藏着数字的古诗。只要我们多加留意,生活中到处都有资源。我们要把识字教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置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在学校里创设良好的识字氛围, 在社会上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处识字的良好习惯,那么我们就会把枯燥的识字变成一次次愉快地经历,自然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777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