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在家里》教学设计3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1-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上、下、土、个”4个字。

  2、认识一种笔画“、”和八个偏旁三点水、提手旁、绞丝旁、火字旁、示字旁、日子旁、走之儿、竹子头。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

  认记八个带新偏旁的生字。


【用具准备】

  课件、卡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设想】

  本组的教研课题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创设一个家的氛围,让学生在家中通过家中的物品自主识字。并且给学生创设多种环境让学生自主识字。如:找朋友、猜谜、贴一贴等活动。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识字。对于后面的短文,可让学生通过多读,来理解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兰兰邀请我们大家到她家里去做客,你想去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板书课题:3、在家里)

  2、看一看、说一说: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这是什么时候?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二、图文对照、认读词语

  1、请你说说兰兰家里都有哪些家具和物品?(随学生回答,相应出示家具或物品的名称,请学生多读几遍。)

  2、借助拼音认读词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你没找到?

  3、指名说说你认识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

    随学生回答,随机学习部首:

    沙──部首三点水 报──部首提手旁
    灯──部首火字旁 视──部首示字旁
    纸──部首绞丝旁

  4、游戏中巩固生字:

   ⑴ 我的朋友在哪里:

     如:师说生字:我的朋友在哪里“沙”。

     生选卡片:你的朋友在这里“沙沙沙”。

   ⑵ 对号入座:把相应的卡片贴到相应的生字下边。

     请小老师教读;同桌读;齐读;开火车读。

   ⑶ 摘苹果的游戏。

  5、扩展练习:

    说说你家里还有哪些家具?回家做个小标签贴到家具上。


三、学写生字“上、下”

  1、请学生仔细观察生字“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师范、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摹。

  5、学习“下”的写法同上。(提示学生点的写法)


四、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3、在家里

  沙发  茶几  报纸  书架
  台灯  挂钟  电视  电话

  上 下


〖教学后记〗

  认字方面多给学生留一些时间,在检查中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识记的,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如:“视”字后面的“见”上边一部分像电视,下边一部分是放电视的柜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组词夺冠:说一个字,与“上下”都能组成词。

  3、做反义词的游戏。

  4、猜一猜,连一连:

    老大 天天演戏 报纸
    老二 每日作文 点灯
    老三 千里传声 电视
    老四 送来光明 电话


二、看图练习说话

  1、说一说兰兰和她爸爸妈妈在家里干什么?

    同桌说、指名说。12

  2、学生借助拼音读短文,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3、请同学起来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

  4、学习短文中的生字:

   ⑴ 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文中的生字。

   ⑵ 说说你是怎么识记的?

   ⑶ 同桌互读、互相检查。

   ⑷ 全班齐读、指名读去掉拼音读。

    (随机学习部首走之儿、竹子头)

  5、朗读短文,看看生字朋友你还认识吗?

  6、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7、小组合作学习:你觉得小红在家里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8、集体交流:体会: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

  9、说说你在家里做了哪些事情?


三、学习生字“土、个”

  1、观察“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土”字的笔顺。

  2、学习先描一描。

  3、谁能上台来写一写?评一评他写的好吗?

  4、学生练写。

  5、学习“个”字的写法。


四、开展写字比赛

  1、在田字格中写五个自己人认为写得最棒的字。

  2、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3、在家里

    土 个


〖教学后记〗

  在书写部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下,让学生来说一说,学生可说出好多,如:胖──瘦、高──矮、黑──白等。在理解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由此可见,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我们教师才能对教材更了解,同时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776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