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教学反思|《上下》教学实录与点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2-09-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2、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重点、难点:
1、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上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把上课用的卡片放进这个箱子里找不到了,你们愿意帮助我找到卡片吗?(小黑板出示——神奇的箱子)
生:(兴致勃勃)愿意
师:那你们猜猜它在哪个盒子里?
生:(争先恐后)1号盒子,2号盒子,3号盒子。
师:这可是个神奇的箱子,只允许我们打开一次,不过,它为我们提供了两条提示,第一个提示:卡片在1号盒子的下面,它有可能在哪?
生1:2号盒子。
生2:3号盒子。
师:卡片在3盒子的上面它在哪?
生:2号盒子。
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因为卡片在1号盒子下面,它就可能在2号、3号盒子里,卡片还在3号盒子的上面,它就只能在2号盒子里。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判断的对不对呢?(师揭开2号盒子找到卡片)你们真能干,都能当小侦探了。刚才我们一起寻找卡片的过程就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上下(教师板书上下)。
二、探究新知,理解上下
1、确定三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师:树爷爷非常好客,邀请小鸟和兔子来家里做客。(在树上粘贴小鸟和兔子)谁能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生:小鸟在兔子的上面,兔子在小鸟的下面(师在小黑板上填写上下)。
师:小松鼠也来到了树爷爷家(在小鸟和兔子中间粘贴小松鼠)三只动物的位置又发生哪些变化呢?
师:小鸟的下面有谁?
生:小鸟的下面有小松鼠和小兔。
师:小兔的上面有谁?
生:小兔的上面有小鸟和小松鼠。
师:小松鼠在小兔的哪面?
生: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师:小松鼠在小鸟的哪面?
生: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师:为什么小松鼠一会在上面,一会在下面?
生:因为小松鼠跟小鸟比就在下面,跟小兔比就在上面。
师:对,物体的上下位置是有相对性的,所以我们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时候要说完整话。
师:从上往下数,小松鼠排第几?从下往上数小鸟排第几?
生:从上往下数,小松鼠排第2。
生:从下往上数,小鸟排第3。
师:现在老师把松鼠和小鸟调换位置,你们能像老师一样提出有关上下的数学问题并回答吗?现在就请同桌之间合作互相提问题并回答。
生:合作完成此项任务。
2、游戏
师:为了奖励大家刚才出色的表现,老师现在和大家做一个“我来问你来答”的游戏。(师一边用手指一边问)鼻子在眼睛的--?
生:(跟着老师指并回答)下面。
师:眼睛在嘴巴的--?
生:上面。
师:现在就请同桌玩一玩这个游戏。
生:同桌合作玩游戏。
3、找一找
师:我们的身体不但有上下,我们教室很多物品也存在着上下位置关系,现在就请你们找一找。
生1:电视在柜子的上面。
生2:花盆在电视的下面。
生3:桌子在电灯的下面。
三、巩固练习,进一步体会上下
1、分房子活动
师:看到大家这么聪明能干,老师想把一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们,那就是给动物分房子,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提出数学问题并回答。
生:小组合作进行分房子活动。
师:现在我们请一个小组把给动物分房子的情况说一说。12
生:小组汇报分房子情况。
2、猜猜动物的位置
师:你们可真聪明,树爷爷也想来考一考你们(出示小黑板上的提示)猴子在小象的上面,小象在小猫的上面,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生:猴子在最上面,小猫在最下面。
师:你们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生1:我就是看提示分析出来的。
生2:因为小象在小猫的上面,那么小猫就在小象的下面,而猴子又在小象的上面,所以猴子在最上面,小猫在最下面。
四、总结全课,收获“上下”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生1:我认识了上下。
生2:我知道怎样判断物体的上下了。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现在老师有一首儿歌送给你们,儿歌的前两句在2号盒子的上面,
生:1号盒子。
师:儿歌的后两句在2号盒子的下面。
生:3号盒子。
师:(揭示儿歌内容)上面下面相对看,跟谁比较是关键。平时细心多观察,数学就在我身边。
点评:刘桂霞
本节课的设计能够做到以人为本,以教材为本,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具新颖,色彩丰富,游戏活泼,形式多样,让学生带着新奇上路,带着兴趣学习,力求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新知的同时,也使学生享受到了从事数学活动的喜悦。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巧妙合理的使用教具,将书中的内容全部体现在教具之中,变换形式,巧设悬念,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起到了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纵观全课,仍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继续培养、锻炼。
⑵在分房子活动中,有少数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⑶板书设计还不够巧妙,如改为就更好了。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525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