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实录]《将相和》教学后记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将相和》教学后记
福建省厦门市仙岳小学 吴益英
教学本课从让生预习概括三个小故事的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入手,抓住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引导学生精读这个小故事,通过品读重点句子,体会蔺相如的品质。而后让生自主学习后面两个小故事,最后进行练笔:为“负荆请罪”的人物写对话,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做到一课一练,一课一得。在这一环节中,播放影片及让生表演“负荆请罪”,激发了他们参与学生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可见,采取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将相和》教学反思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城西中心小学 顾玉勤
《将相和》一文是第十册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借助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因此在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的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一、借助过渡句,理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基本关系
1、学习单元提示,学生通读课文找到文章过渡句,结合上面对“和”的理解,引出了哪三个故事?
和 不和 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发展 原因
这一环节侧重读的训练,以读懂为基础,向读深、读透发展。把学会读书作为一个训练训点来抓:因为读书能力是语文素养基本内容之一。
2、细读三个故事,自学讨论,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学生参与板书。
3、在找到三个故事各自因果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读,领会每个故事之间的因果联系。
二、让学生在开放作业中学会合作
开放式作业要打破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封闭性,要突破单纯注重知识和智力的局限,就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根据教材拓展延伸,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灵活多样,特别要重视小组的集体学习。
1、展开想象,补充课文的空白内容:
出于表达中心的需要,教材中有些地方的叙述比较简略,有的形成空白,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简略进行补充练习。教学《将相和》时,我让学生补写廉颇负荆请罪时的神态、言行以及蔺相如的态度。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很乐于展开自己的想象,也易于学生接受。
2、课内外结合,开展辩论:
学习了《将相和》之后,我精心设计一道辩论题:究竟蔺相如的职位应该不应该比廉颇的职位高?要求学生课后准备,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我欣喜地看到,学生都在积极地为辩论赛做准备,他们翻阅图书杂志,上网查找资料,合作拟定发言提纲,分组讨论交流,推荐参赛选手,乐此不疲。辩论赛进行得很激烈,通过辩论,同学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将相和,国则安;将相不和,国则危。大敌当前,将相以国家利益为重,共同抗秦,实乃千古流传的佳话。更有学生能联系班级实际、社会现实谈齐心协力、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积极性很高,在准备与研讨过程中学生巩固了课本知识,学会了互相合作锻炼实践能力,这种开放式作业通过合作完成,较好地消除了学生对作业的枯燥感、无奈感、让更多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借助课本剧形式,加深人物形象
通过上面几方面的学习,学生对两个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认识,但是要想真正领悟品质还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为此,我大胆地请同学自编、自演课本剧,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故事或一个角色进行表演,不必强求要达到什么效果,学生理解的深浅也可以不一。因为作为表演的同学来说,实践了一次,本身就多一次体验;对于观演的同学来说,又有了一次很真切,很实在的感悟。123
《将相和》教学反思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洼里乡后营小学 徐慧敏
《将相和》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转变。根据课文的特点。本堂课我指导学生学习第三个小故事。《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得好: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应该不受社会上的一些流行元素所影响。一开始,我安排了听写的内容,共听写了6个成语。
词语是构建言语大厦的基础。默词语是积累词语的重要手段,可惜这一传统训练已渐被淘汰出课堂,纠其原因不外乎缺乏对传统训练项目的开掘和创新。《将相和》是篇长课文,根据这个特征,我这样默词语──
“请大家打开本子,咱们根据意思说写词语。同桌一个说一个写配合进行。”
1、“理由充分正确,很有气势。”是“理直气壮”,“请找出这个词的反义词。”“理屈词穷。”
2、“攻城夺池,没有拿不下来的,每次战斗,没有不胜利的。”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们可用一个什么词概括”。“战功赫赫”。
3、“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是“无价之宝”。“谁能根据完璧归赵这个故事造一个句子?”“和氏璧是无价之宝,秦王千方百计想得到它。”……
学生来劲了,听得非常专注。词语默好,1分钟。看来譬如形式与目标都单一的传统型默词语,也不好。
训练学生听力以及注意力分配;积累词语以及整体感知课文;对“大大方方、理直气壮、同心协力”这些重点词语有了初步理解,也为下一环节作好铺垫。
在教学“负荆请罪”时,我又给学生们布置了说的训练: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两人可能说些什么,课文没有写,请学生想一想他们各会说些什么并写出来,准备交流。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不少生动的“对话”,如:廉颇:蔺大人,您真是宽宏大量,肚中能撑船,我廉颇是粗鲁之人,以前的言行有辱大人,我竟不顾国家生死存亡和您闹不和,真是罪过。蔺相如:将军能知错改正,不是很好吗?有何罪过?
新大纲指出: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将相和》教学打破了“教师讲问-学生听答”的常规教法,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调动了学生参与语文实活动的积极性。
《将相和》教学反思
山东省荣成市实验小学 刘 珂
《将相和》是一个历史小故事,对于历史小故事的教学,我认为重点在于学生对背景的认知意识的跟进,通过阅读、感悟,从而挖掘历史故事中的现代意义的,是对文本进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不想把时间放在对故事情节的纠缠教学中,想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提炼来挖掘文本中的人文价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热爱祖国的情感熏陶,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做了什么,只要是对祖国有益的事情就都是英雄的价值体验,或者说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必须有效的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教学过程中,我是使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23
1、加强学生的自主预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故事的大概情节。
2、积极开拓课程资源,积极地搜集有关的资料,也让学生进行搜集,让学生自通过资料的阅读了解故事的大概的时代背景。
3、在课堂中运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自己写批注、小组讨论、谈体会的方式,让学生领会人物的精神,从方法上让学生掌握如何分析课文、如何从纷繁的材料中提炼出最有价值的材料,并且从情感上得到感染和熏陶。
4、通过讲故事、演故事、谈故事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的讲演中亲身体验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对历史故事的现代意义进行挖掘。
课堂上的教学与设计总有一些出入和不尽如人意之处,通过教学和课后的思考,我想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
第一,语文教师的语言的精炼:
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几处不应该出现的口误,这对于严谨的语文课堂来说是很不应该的,这还需要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的进行自我的提高。
第二、虽然给了学生10分钟的时间进行感悟,8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但在我的设计中这是不够的,应该还在前段的教学中进行精简,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第三、在学习方法的提炼上总结得不够。
第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探究的含量还不够,学生的质疑时间淡化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4307.html
-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_《爱如茉莉》第二课时实录详细阅读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执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梦轩一、复习导入。 1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词语写在自己的默写本上。(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详细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
-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案详细阅读
[预习提示]: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
-
假如没有灰尘阅读答案|《假如没有灰尘》详细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详细阅读
《天火之谜》1 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2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同步练习详细阅读
知识广角一、把下面各字的拼音补充完整。m( ) y( ) ( )an l( ) ( )ui ( )e zh( ) h( )莓 殷 炫 峦 遂 澈 稚 凰 二、辨一辨,组词写好后给同桌听。莓...
- 详细阅读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_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