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问题生的转化]窦桂梅《生命的初念——公开课教学感悟》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font size="6">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
时间: XX-11-01 周三, 上午11:42 标题: 窦桂梅《生命的初念——公开课教学感悟》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样的话让人产生无限的希望与乐观。可是,燕子可以再回来,杨柳每年都爆青,桃花依然会开放,但当它们以看似相同的面容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是否留心过——它们,即便是去年的燕子,也是长大抑或变化了的燕子;杨柳和桃花呢,怎么会是去年的树叶和花瓣呢?
这让我想起了经常要面对的语文公开课教学。
时下很反感公开课。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比如作假、表演、缺乏日常课的朴素真实等。我想,使公开课陷入窘境的,是出了差错的评判标准,而非公开课本身。
就我来说,因为很多时候,我的公开课会以同一教学设计教授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学生。不管教学对象差异多大,课堂设计的流程基本是一成不变。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你来不及了解学生——这种严重背离教学规律的、机械死板的课堂,多么荒谬而令人生厌。长此以往,这样的公开课会让我们越发远离学生,远离教学的本真。
但另一个事实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这样的公开课形式仍将继续存在。因此,如何上好公开课或许是我们这些特级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没有相同的相遇。
每一节公开课我们面对的都是不同的学生,而每堂公开课因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必将生成不同的叙事风格,构成一幅幅别具特色的画卷:有的是清新宜人的风景画,有的是栩栩如生的人物素描,有的是浓墨重彩的油画,有的是宁静致远的山水写意……
记得第一次教学《圆明园》时,我设计了“走近文本(走近圆明园)—走进文本(走进圆明园)—走出文本(走出圆明园)”三个不断深入的层面。在理解文中英法联军的“任意毁坏”时,我想当然,以为学生没有亲眼所见,理解会有困难,于是出示一段资料,让其理解,接着再让学生把感受带到句子里,朗读体会。我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起到拓展课外资料的作用。 12345
可是没有想到,当我第二次再上的时候,有个学生读了资料后便问道,难道敌人只是扔绸缎?只是砸碎大镜子?那些保存了2400多年的拿不走的奇珍异宝他们是怎么对待的?是啊,这些强盗的丑恶行径,这点资料怎么能说得全面呢?于是我趁机引导:“那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还会怎么做呢?”这一下,思维链接了学生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回答——有学生说“他们用脚踢,给宝物踢个大窟窿”,有学生说“还用棍子去打呢,硬把一个花瓶打碎了,真让人心疼”——这个细节给我的启发太大了:学生们用“踢、打”的动作把英法联军的丑恶嘴脸逼真地展现出来。
于是,第三次再教这个环节的时候,学生思维的翅膀展开了——
生:那些历史名画,他们给撕毁了,真是可惜。
生:还用炮轰击大烛台。
生:用枪射击还不算,还用榔头捶青铜器。
生:那些珍贵的瓷器,都让他们给砸碎了,太心疼了。
生:拿不走的就用斧子砍,比如上好的家具。
生:还有,会把那些字画摔在地上,然后再用脚踩。
生:最后,用大火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你看,一个“任意毁坏”,被学生用“砸、摔、扔、踩,捶、砍、踢”这样鲜活的动词,将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再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惊喜来自三次教学后学生给予的灵感。如果只是简单重复,无视第二次或第三次的机遇,教学能够“锦”上“添花”吗?
所以说教师预设的成功,正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捕捉到学生的“修改意见”并一次次完成改进的结果、是的,同一节课,只要你用心,把每一次当作第一次,认真对待学生的“意见”,将学生的资源转化为教学现场的智慧——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揣摩,那么“作品”也必将一次次臻于完美。 12345
再看“走出圆明园”这一环节——
“现在我们来一个小小的体验。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5年前,面对圆明园的毁灭,假如你是一位主宰国家前途与命运的皇帝,假如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政的大臣,假如你是保卫圆明园或者保卫祖国疆域的一位普通的士兵,假如你就是生活在圆明园附近或者生活在北京城的一位普通的老百姓,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冷静地琢磨琢磨。这样的体验是属于你自己的。”
每次,学生的答案都异彩纷呈,尽管大多数作为士兵的学生都会选择和敌人血战到底,作为皇帝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反抗,作为大臣和圆明园同归于尽……但是,学生也如千差万别的叶子,每一片的颤动都是个性的思考和独特的体验,总能带给人阵阵欣喜与震撼。
比如在张家港沙洲小学:
生: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我在想,这么经典的建筑物,在三天之内就毁于一旦,实在是太可惜了。我站在废墟前慢慢地回想从前的壮观,然后痛苦地离去。
生:虽然我是百姓,但假如时间可以倒流的话,我一定会去那边守卫圆明园。
师:你为什么那么去做?
生:因为圆明园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心血、智慧的结晶。
师:你怎么没有这样想:这是皇家园林,烧不烧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生:因为它属于祖国。不管怎样的结局,正如雨果所说,经过岁月的沉淀,它始终是属于人类的。
师:你这位老百姓意识已经上升到一份历史的责任感和民族的尊严上去了。
生:我是一位昔普通通的士兵,我会想,你们销毁了罪证,不过罪恶是铁证如山的,我会去学习武功向他们讨回尊严。因为他们抢去的东西,是我国人民自己用心血创造出来的。 12345
生:我是皇帝必须总结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必须强大。
生:为什么?为什么?火药是我们中国发明的,而它却被帝国主义用来当作轰击我们祖国大门的工具。为什么?为什么?那些侵略者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我要守住这一片废墟,给人们一份沉甸甸的思考。(学生说时满脸激动,上气不接下气,全场掌声。)
师:我要为今天的同学们喝彩,看来圆明园那样的悲剧再也不会发生了,因为有了你们的存在。
正是由于给学生预设的空间比较大,教学中不但进行了口语训练,还进行了思想的熏陶。所以,教学才不断深入并推向高潮。一次,我问学生,看到“圆明园”3个字的时候,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是“一片大火,一片雄伟的建筑,一片废墟”。而另一次,在课将结束的时候,学生回答是“留给我的不仅仅是恨,更是耻辱”。紧接着是一个又一个不同的答案——
“是失望。悲痛的失望,对当时国人行为的失望。”
“我认为‘圆明园’这字眼成了一个警钟,都说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富国强民,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才能对付外来侵略者。”
“那耻辱的柱,成了压在我心头上的大石头。”
“圆明园今天已经作为遗址留在了我们的面前,而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竟然被3000个英法联军把圆明园这样的中华文化的标志毁成废墟。仇恨放在上面,就会压着我们只顾愤怒;仇恨放在后背,就会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大手。”
学生认识所达到的高度,使我更加激动。于是我趁热打铁:“所以,亲爱的同学们,留给我们心中的思考还要继续。圆明园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必须毁灭的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把这样的毁灭迁移到心灵中去,伴随一生。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走出圆明园的时候,获得的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拥有智慧,拥有尊严地活着。”
有人说,这个地方的设计是神来之笔;有人说,老师的语言总是那么精彩到位;也有人说,这一环节的成功,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跳出文本的结果——其实,关键是你的设计是不是能够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柔软之处。 12345
因此,我要说,教师的精彩来自每一次的教学经历。正是教师与学生彼此的“第一印象”,才造就我们每一次的全情投入、每一次的期待、每一次的突破和精彩。其实,我们所经历的课堂正如“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暗示的那样——从来没有相同的,相同的只是时间的定数,变化的却永远是内容。课堂上,师生如土壤里的种子遇上了光合作用,长出这一片片叶子,而每一片叶子都闪耀生命最亮丽的色彩,组成为师从教令人激动的人生。
这便是冰心先生所谓“生命的初念”的感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4302.html
-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_《爱如茉莉》第二课时实录详细阅读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执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梦轩一、复习导入。 1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词语写在自己的默写本上。(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详细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
-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案详细阅读
[预习提示]: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
-
假如没有灰尘阅读答案|《假如没有灰尘》详细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详细阅读
《天火之谜》1 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2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同步练习详细阅读
知识广角一、把下面各字的拼音补充完整。m( ) y( ) ( )an l( ) ( )ui ( )e zh( ) h( )莓 殷 炫 峦 遂 澈 稚 凰 二、辨一辨,组词写好后给同桌听。莓...
- 详细阅读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_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