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两首六年级下册|3、古诗两首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短诗记叙了寻访者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古诗主要写了寻访者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品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笔墨虽不多,却曲折有致,极具神韵。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描绘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一个机灵活泼、天真可爱的小牧童跃然纸上。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准确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能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根据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描写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寻隐者不遇》,能有感情朗读这首诗,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能准确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能体会问答体古诗的特点,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根据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描写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课前预读第九课课文《推敲》)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第九课《推敲》,知道了《推敲》记叙了唐朝诗人——贾岛的故事,通过阅读,你对贾岛有什么认识?板书:唐·贾岛
师小结: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做到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有一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因此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2、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
二、读题、释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想想题目的意思。
3、讨论:隐者?(指隐居的人,隐士。隐者多为读书人,或官场失意,或厌恶世俗,往往找一个隐蔽处所生活,不与外界往来,自得其乐。)
寻?(寻访)遇?(遇见)
4、引导质疑。
三、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教师范读。
3、指名朗读。
4、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音,读通句。(设计说明 部分达成目标1)
四、精读课文,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古诗,要求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或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交流诗意,相机解释重点词语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隐居的地方。
“童子”是指儿童,诗中指隐者的徒弟。
谁问?
2)由“言师采药去”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寻访者问了些什么?
3)思考诗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
指导朗读:想象一下诗人去山中找隐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没有找着,没有见到隐者,作者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带着你的理解来读一读第一句古诗。1234
4)“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 设计说明 达成目标2 )
3、齐读。
四、想象意境,体会写法,品味诗韵
1、寻隐者而不遇,师傅没有遇到,但是你有没有感受到隐者形象的存在?你是怎么感受出来的?(通过诗中童子的回答了解的,郁郁青松、悠悠白云都是隐者高洁品质的象征。)
2、出示: 问:“ ” 答:“师采药去,” 问:“ ” 答:“只在此山中,” 问:“ ” 答:“云深不知处。”
要求,展开想象,同桌互相合作,将问句补充完整。
3、指名练习对话。
4、寻访者问了三次,每一次的感情都是不一样的,再大声朗读古诗,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讨论总结: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设计说明 达成目标3 )
5、同学们说得很好,既然隐者隐得那么深,作者为什么还要去寻访他呢?
6、朗读全诗。背诵全诗。(设计说明 部分达成目标1)
五、总结全诗,背诵感悟
1、总结:贾岛作诗非常严谨,其实他不仅注重一个字的推敲,而且注重整首诗的谋篇布局。这首诗采用问答体,一问一答,寓问于答。是通过寻访者(贾岛)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这三次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语言朴实自然,读来却令人寻味。
2、有感情的背诵《寻隐者不遇》,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 设计说明 达成目标1 )
六、补充阅读
题诗后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七、巩固练习
1、 想象本诗的意境,用文字描述出来,要求能写出诗歌的意境,具体描写三次问答,并准确使用提示语,同时注意人物感情的变化。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 失望
只在此山中, 一线希望
云深不知处。 彻底失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所见》,认识骑、振、蝉3个生字,能准确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对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牧童的活泼与诗人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难点
从诗中感受到牧童的活泼与诗人的喜悦之情。1234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夏天的农村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可以到小河捉螃蟹呀,可以到草丛中捉蚱蜢、捉蜻蜓。到小河里游泳呀!夏天可好玩了!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呀,他把看到的这些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所”并口头组词)
2、解题。
“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我们的课本,听老师读这首诗。
听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
3、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设计说明部分达成目标1 )
三、品悟古诗
1、 自读古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2、 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问:诗人看到了什么?板书:牧童 骑黄牛 林樾
牧童骑在黄牛上的神态如何?
2)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板书(歌声)你还能从哪个字体会到牧童的心情快乐?板书(振)
是啊,一个振字将牧童的快乐、自在渲染得更加淋漓了,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
3)指导感情朗读。
①你能用这种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这句古诗吗?
②是啊,小牧童边骑黄牛边唱歌,多悠然自得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想象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3、 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嘘!咦?歌声怎么停了?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板书:闭口立
2)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问:哦,牧童为什么停止了行走,不唱了呢?板书:鸣蝉
4、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5、指导朗读
1)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千万别把蝉吓跑了。(齐读)
3)师范读。注意:“立”要读得清。再齐读感受。
多么安静啊!板书:静请你想象一下这时牧童的神态、动作。
6、 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好一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意欲捕鸣蝉”是作者看到的吗?
仔细体会,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从作者的笔下,你感受了一个什么样的牧童?板书:活泼
7、感悟诗情:
如果说诗人所看到的第二幅图是“牧童捕蝉图”,那么诗人看到的第一幅就是一幅“牧童行歌图”。假如你就是诗人,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进行感情朗读,主要体会作者的乐。
8、1)请同学们推测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写《所见》?
2)学生自主朗读思考,然后,同桌间交流。
进行感情朗读,主要体会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设计说明 达成目标3 )
(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1234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 指导朗读。
这首诗先写牧童快乐地引吭高歌,再牧童突然屏息而立,由动到静(板书:动),牧童神态的变化跃然纸上,请你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和神态的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设计说明 达成目标2 )
四、欣赏古诗
(一)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 设计说明 达成目标3 )
(二)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对照插图,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编故事。(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2、自由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3、师范写:振。
4、生练习写字。( 设计说明 达成目标1 )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根据插图,想象《所见》所描绘的景象,续编故事,并写下来。
板书:
所见 ?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动 活泼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静
课文链接
苦吟诗人贾岛
贾岛,字阆仙,一作浪仙,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生,河北范阳人(今北京附近)。范阳曾是安禄山的老巢,安史之乱平定后,这里又长期为藩镇所据,处于半隔绝状态。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传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耽幽爱奇,淡于荣利,喜怒鲜形于色,世事颇少萦怀。但他仍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贾岛也因此被视为唐代古吟诗人的典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1234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4296.html
-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_《爱如茉莉》第二课时实录详细阅读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执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梦轩一、复习导入。 1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词语写在自己的默写本上。(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详细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
-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案详细阅读
[预习提示]: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
-
假如没有灰尘阅读答案|《假如没有灰尘》详细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详细阅读
《天火之谜》1 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2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同步练习详细阅读
知识广角一、把下面各字的拼音补充完整。m( ) y( ) ( )an l( ) ( )ui ( )e zh( ) h( )莓 殷 炫 峦 遂 澈 稚 凰 二、辨一辨,组词写好后给同桌听。莓...
- 详细阅读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_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