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13、在大海中永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呜咽”、“伴”、“痛悼”在文中的含义。
2、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情感目标:体会人民为失去了小平爷爷这一位伟人而悲痛的感情,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二、 教学重难点:
缅怀小平爷爷超越时代与国界的影响,这是重点部分,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朗读指导:
出示第一组句子指导朗读:
我是儿子。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出示第二组句子指导朗读:
我爱祖国和人民。2、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出示第三组句子指导朗读: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二)、教学过程:
认识伟人,营境入文
师:这句深情的话是一位老人(板书:邓小平爷爷)说的。
课件出示邓小平不同阶段的照片四张,简单介绍邓爷爷传奇的一生,树立伟人的初步形象。
相片1、邓爷爷南巡的相片
相片2、灯爷爷与刘伯承将军合影。
相片3、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爷爷讲话的情景。
相片4、邓爷爷与撒切尔夫人会谈。
相片5、邓爷爷在联合国大会上讲话。

谈话过渡,揭示课题。
师:这位为了中国奉献一生的老人,是(出示语段)(引导齐读):“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
生:集体朗读。
师:1997年2月19日,邓爷爷走完了他辉煌的93个春秋。3月2日,遵照他的遗嘱,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将他的骨灰撒入大海,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翔实地记录了那天的情形,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吧。
板书课题,解题、读题。

(1)、板书课题:13、在大海中永生
(2)、 “永生”怎么理解?(精神、品质或者功绩永在的意思)
(3)、读题,读出对“永生”的敬仰之情。
(4)、再读题,读出大海的波澜壮阔。
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是海样的人生。他的奋斗和牺牲也是无与伦比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翻开书,开始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走向伟人,感受形象
(一)、初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
(二)、检查初读,注意“咽”的读音,“疆、属”的字型。
(三)、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板书:飞向大海    撒向大海    告别大海

3、走近伟人,树立形象
  (一)、播放录象,再现送别邓小平爷爷的悲伤场面。
引导说话:此情次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悲伤、悲痛、哀痛……)
过渡:这样的情绪挥也挥不去。就连那架送别邓爷爷骨灰的飞机也蒙上了厚厚的伤痛。请再读读第一段,找找描写飞机的句子和表达你心情的词语。
(1)、学习语段“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

a、生找出句子和词语并让学生读一读。
b、学习“低低地缓缓地”。
师:飞机呀,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为什么飞得这么缓呀?(以问代引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低低地缓缓地”,引导学生体会“小平爷爷舍不得离开人民,人民也舍不得小平爷爷离开”的情感。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悲伤的心情,体验人民失去小平爷爷的悲痛心情。)1234
(2)、怎么舍得离去?怎么能离去?小平爷爷,因为您说(出示句子)引读:“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生集体朗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失去小平爷爷的伤痛
过渡:大海波涛翻涌,飞机在低空盘旋。就连大海也感染了这份难以割舍的悲痛。请读一读文章第二段,找找大海也悲伤的词和句子。
(1)、体会“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a、学习“呜咽”
师:呜咽是怎样哭?(低声哭泣)到底是谁在哭泣呀?是大海吗?那是谁?
师:人民的悲伤点燃了大海的悲伤,大海的悲痛更增加了人民的悲痛。把我们的理解送进句子,读出来吧。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b、学习“痛悼”
师:还有哪个词表达你的心情?
  “痛悼”:“悼”是什么?(悼念)“痛悼”呢?(沉痛地哀悼)。一个“痛”字,把大海的伤痛挖得更深了,也把人民的伤痛挖得更深了。我们能把那份痛读出来吗?
指名生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全班也来读一读吧。(全班集体朗读)
过渡:归去吧,归去吧。邓小平爷爷的爱人卓琳奶奶亲手把邓爷爷的骨灰撒向大海。顿时,(出示句子: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齐读)

(2)、学习“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
师:骨灰飘落,心情也随之飘零。孩子们,再读一读这句子吧,有一个字能把你的心里话捎给邓爷爷。你能找出来吗?
预设:
生:“伴”
师:伴,是什么伴?
(生:伴随,陪伴、伙伴、同伴……)
师:伴什么?
(生:伴随,伴着、伴同、伴奏……)
师:这里是什么伴着什么?
(生:鲜花伴着骨灰。)
师:你读出来了吗?这里的鲜花仅仅是鲜花吗?
(生:思念……)
师:是谁的思念?
(生:是人民的思念。)
师:好。人民的思念。还是什么?
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进行引导与升华
师:带上你的心思,带上你的情意,我们再来读这句子吧。

(3)、过渡:沉甸甸的鲜花,挥不去的伤痛,小平爷爷呀,您怎么能离去?怎么能舍得您的祖国和人民?因为您说(出示句子: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引读。(教师有意识地提高引读的声调,带动学生集体更高调地朗读本句子。)
3、走进伟人,铸就形象
过渡: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哪里呢?让我们再从第二部分找找吧。
生找出句子,教师将句子出示在屏幕上。

(1)、学习语段:“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香港、澳门;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四个分句,在句子的表达上,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3)、排比句的形式可以让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表达起来更加有气势。
(4)、刚才同学们发现了句子表达上相同的地方,你还能发现这四句话中不相同的地方吗?
(5)四个表示地方的词语是越来越远,范围越来越大。有层层渐远的感觉,所以这样的四个分句不能将他们的顺序颠倒。我们能用我们的声音,将这种气势和越来越远的感觉表示出来吗?

  (6)、以组组推进的形式,波浪样朗读本段语句。引导欣赏这样的朗读所造的声势效果,感受排比句的表达好处。1234
过渡:浪花滚滚,带着邓爷爷的骨灰涌向越来越远的地方。海风呼啸着,却捎来邓爷爷的声音。孩子们,你们听见了吗?邓爷爷正在对浪花交代着什么呢!

(出示说话训练:
  邓爷爷:奔腾不息的浪花呀,请把我的骨灰送往……
浪  花:我懂呀,因为您……)
师:引读“奔腾不息的浪花呀,请把我的骨灰送往……
生:祖国的万里海疆。
师:我懂呀,因为您……孩子们,浪花听明白了,你们听懂了吗?
(引导学生从“邓小平爷爷参与新中国的创建到繁荣的整个过程,所以他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感受小平爷爷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同时,升华体会“人民和土地也永远记住了邓爷爷,他已经活在了全国人民的心中。”)
师:所以,邓爷爷交代浪花(引读第一句“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过渡:小平爷爷还要去哪?你还能听懂浪花的哪句回答呢?请你们也学着刚刚的样子同桌互相问一问,答一答吧。答的时候可以联系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和老师给大家介绍的邓爷爷的图片的资料来说话。
(随机根据孩子的回答,调整过渡语言。)

指名回答。
(预设):
  师:小平爷爷还想去哪?请用这种句式回答。
生:奔腾不息的浪花呀,请把我的骨灰送往香港、澳门,因为我想去我“一国两制”政策收回的香港、澳门的土地上看看,看看我们中国管理的香港和澳门是不是也一样的繁荣?

师:您牵挂着香港和澳门。我们怎能不知道?你最后一次接见香港首富李嘉诚时就说了,要多活几个月,要等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可是您,没等到。我们知道这是您未了的心愿呀!孩子们,让我们一块帮邓爷爷圆一圆他的心愿吧。齐读“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香港、澳门”。师:邓爷爷放不下他牵挂的土地,放不下他牵挂的人民,香港、澳门的人民也早已经把邓爷爷活在了他们的心中了。他还想去哪?
生:奔腾不息的浪花呀,请把我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因为您,也要去台湾看看台湾的人民。要去劝劝xx别再搞什么台湾独立。
师:是呀,邓爷爷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台湾呀!他魂牵梦绕的台湾人民过得好吗?他放心不下呀。我们也把他的骨灰送往那儿看一看吧。
齐读:“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

  师: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永远与大陆是一家,那里的人民哪里舍得邓爷爷离去?邓爷爷也早就活在台湾人民的心中。
生:奔腾不息的浪花呀,请把我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因为您和平自主的外交策略,还想让中国走得更远,让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更远,让中国更强大,让世界更和谐。
师:这样的老人,他牵挂着他的祖国,牵挂着他的人民,还牵挂着祖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世界的人民怎能不牵挂着他?他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了。

4、 走过伟人,5、 体会永生
  师:骨灰可以送远,生命可以消亡。然而,邓爷爷怎么会离去?他(引读课题:在大海中永生)他的影响(引读)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是中国的伟人,也是世界的伟人。(板书)属于中国、世界    伟人。
过渡:洋洋洒洒一段排比,缠缠绵绵永远缅怀。这段文字把我们对小平爷爷的深情与崇敬真切地表达了。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像诗一样的文字吧。齐读。1234

下面自由读,然后把他们背诵下来。
6、 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两个部分。
(2)、认真书写课后的生字词。
(3)、继续查找邓爷爷的故事,准备下节课交流。

6、播放《春天的故事》结束。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79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