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教学评价]登飞来峰教学简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角度”单元的《古诗二首》中的《登飞来峰》。  板书:课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生:王安石
释题:来,一起读课题。
飞来峰,你了解吗?(学生可简单说,大部分不了解)
师:飞来峰,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现在山东飞来,所以得名。
(看飞来峰图片,配乐)
疑问:不知要还是不要???
二、初读整体感知
师:来,谁把这首诗读一下?
1、指名读(如果有错,立即纠正,正确的再叫大家读)一个人都读得这么好,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2、齐读
三、学习古诗:
(一)自主合作学习:
这么短时间内就能读正确、流利,真不简单,那么,这首诗究竟什么意思呢?我想弄明白以后会读得更好!
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1、借助工具书或者同桌交流弄懂诗意;
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感情;
3、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
(二)、交流学习结果
(一)学习前两行
1、学生试说诗意。
师引导说完整:
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听说站在塔上鸡鸣时可以望见旭日东升、阳光灿烂。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师:不错,诗意理解的很正确,看(出示幻灯颜色不同诗)你发现了什么?(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2、了解写法
前两句其实是说塔怎么样?(高!)
到底有多高?是3000米吗?(告诉学生 这是一种夸张的写作手法)
来孩子,带着你的理解一起读读前两句!
3、分析理解
作者等登上飞来峰,就联想到能看见光明灿烂的奇景,你想像作者当时的心情!(心情好的时候看一起都是灿烂的)
4、了解时代背景:(幻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当时,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
师:看来,一切景语皆情语!那这两句诗,该怎样读?
(学生朗读)
(二)学习后两句诗
1、幻灯出示后两句
师:心情好,景都那么灿烂,王安石也不失时机留下了豪情壮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他想告诉我们什么?第一层理解(站得高,望得远)
仅仅是这个吗?
(出示背景)这首等高游览的小诗,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其实是作者对未来的---------(对未来的憧憬,抱有美好的希望,自己远大的抱负)
2、朗读,指导读出豪言壮志
3、学习相关诗句进一步理解诗意
幻灯资料: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师口头简介:天宝年间,诗人因受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登上凤凰台,观赏浩浩汤汤的长江,感慨当今,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惟有大自然的美景才是永恒的存在!这首诗既描绘了江山壮丽的景色,也在吊古幽思之中,抒发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忧郁失意,面对现实,自身报国无门,表达了对“浮云蔽日”的奸邪小人的痛恨之情。)
(点击再出示)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新语  慎微篇
师:同学们,现在再读这两首诗,你又体会到什么?12
(第二层理解)(作者不害怕奸邪小人当我的路,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师: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他这种坚决果断的的意志,在诗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孩子,能读出这种情感吗?
(反复读,各种形式读)
诗人自己身在塔德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塔下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其实也揭示了一条人生哲理:
(第三层理解)(幻灯出示: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学生读哲理)
小结:这首诗看似写景,其实是(抒情),抒豪情之时,又喻深理在其中。
四、质疑:
整首诗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拓展延伸:
王安石让我们知道了登高能望远的哲理,再看这两首诗:(出示,《登鹳雀楼》和《题西林壁》)
自己读一读,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看能否知道它们的大意?
(学生简单说)
师:题西林壁作者站在(山中)登鹳雀楼作者站在(楼中),而王安石却站在最高处。
角度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得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要站得高!
来,孩子们,让我们再次朗读古诗,体会王安石的豪情万丈!
今天的课堂也许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千年以来,人们兴许不记得飞来峰在哪,兴许忘记了是谁曾经留下这样的诗句,但却将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78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