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推敲课堂实录_推敲课堂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9、推敲”,谁来读题?
2、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推”是这个动作(师边说边做动作),对吧?那么这个呢?(敲)不过“推敲”连到一起就是另外的意思了。我们知道“推敲”一词源于唐代的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在课文当中是从哪儿到哪儿?(2~7)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认真朗读2~7自然段,我们整体感知这个故事,好不好?开始。
(一)故事发学生:
1、读完了吗?这个故事是怎么发学生的呢?我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二段,出示: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要求在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边想,从这段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知道了吗?(学生读)
2、从这段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1:我获得了这些信息,贾岛去长安城外拜访自己的朋友,摸了好久,才找到朋友的家,说明贾岛对朋友很喜欢。
老师:你说。学生2:这一段写的是《题李凝幽居》这首诗的来历。
老师:你获得了这个信息,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学生3:李凝住的地方很宁静。
老师:你从哪些地方读出很宁静?学生读: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你为什么从这感觉到这很宁静呢?学生3:不宁静的话敲门声不可能惊醒沉睡的小鸟。
老师:不错,你真会读书!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4:我觉得李凝是一个隐士,不然他住的地方不会让“我”找了好久才“摸”到他的家。
老师:刚才你特别强调了一个字:找了好久才“摸”到他的家,你认为他是一位隐士,那么我们书中没有说他是隐士,但有一个词能告诉我们他住的地方,你说。
学生5:我认为是《题李凝幽居》的“幽”字。老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字告诉我们李凝是隐士呢?
学生5:因为幽居的意思就是隐居。老师:想说的意思我明白了,但要表达更准确,谁来帮她重说?学生6:就是旁边基本上没有邻居,一个人住在外面,所以说他是隐士。老师:那么这个“居”就是我们(住的地方),“幽居”呢?就是什么样的地方能称的上是“幽居”?(一个人住在环境优雅的地方)
3、老师:哪两句是围绕“幽居”来写的呢?让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一个环境优雅的地方,你能读给我们听听吗?
学生7: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老师:说明什么?(人少)
老师:人少,很偏僻,对吗?还有补充吗?你说!
学生8:我还觉得李凝是住在山里面的深处。老师:从哪里看出来的?(山脚下很容易找到,只有学生活在山的深处才会然人找了好久才找到)这被称为“幽居”。
大家对这一段理解的很好,我们还能读出些什么?自由读。
学生1:摸了好久才摸到,我体会到友谊很深。
4、老师:还有谁,你想说!学生2:我通过“拜访”这个词,看出贾岛对他非常尊重,说不定李凝的才华比他还要高。老师:同意吗?你想说。
学生3:我从留了一首诗来,看出二人友谊很深,一般人,不会作诗留下来。123
师,刚才他说通过“拜访”这个词看出他对李凝的尊重,看来李凝是个隐士,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是不是?“拜访”改成“访问”行吗?学生1:不可以,体现不出来贾岛对李凝的尊重。师小结。
5、刚才你获得了这么多信息,主要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学生1:“推敲”的开始。老师: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2:贾岛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
老师:是不是告诉我们这个?我们把这个意思写下来,板书:拜友不遇 留诗相赠(发学生)
(二)故事发展:
1、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驴,半路上又发学生什么呢?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1:骑着毛驴……“推”好还是“敲”好……开始思考起来。老师:你从哪儿看出来是思考的?学生1:我从这里:“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看出来的。
他说的是这段话(出示第三段中的一段话):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3、老师:他从这段话里看出贾岛在思考,谁来读一读这段话?(一学生读)
4、想说什么?学生1:“或许”丢了!……(师做紧张、惊讶状)哪个字啊?怎么办?丢了行不行?(学生:连接不起来下文了)连接不起来了?为什么连接不起来了?(不需要下面的推敲了)
学生2:还丢了一个字!把 “即兴”写成了“即时”。(师又做紧张状):坏了坏了,不改应该没多大问题吧?(学生支支吾吾)老师:说不出来,只是觉得“即兴”用“即时”不合适?你想说什么?
学生3:“即兴”显得贾岛很有才华。老师:那么这个“兴”你懂不懂?(兴致有了高潮)
老师:那么看到什么样的情景有了这样的兴趣呢?看第二段,请一个同学读第二段(一学生读)
他刚才全读了,你觉得读到哪儿就可以了?一学生读。
5、就是这样的情景,才使他有了写作的冲动,用一个词语叫——触景(学生情),于是诗性大发就写了这首诗。
6、看来王老师打错了,改一下,现在对了吗? (出示改后的段落)
7、再读这段话,它告诉了我们什么?一两句概括一下。
8、老师:很有思想,哪个词语看出“思考”?(一边……一边……)
板书:反复吟哦 推敲进城(发展)
 (三)故事高潮:
1、刚才这段话大家读的是字面上的,再看这段话,透过字面,看出贾岛的什么来呢?
学生1:“不知不觉”看出他思考的认真。(师点出这个词)
学生2:从……不够妥帖,读懂了贾岛对字的要求比较严格。老师:没说好,他想说什么?(遣词造句一定要做到最好)
学生3:从“不知不觉”看出贾岛已经陷入了思考的高度境界。
2、“不知不觉”是什么意思?
3、看看课文,他对什么没有“知觉”?(对身边的环境没有感觉)123
4、老师:一路上会遇到了什么样的环境?他还对什么没有“知觉”?请看课文。
学生4~6:对进城,闯进仪仗队等。
5、“竟然”在这里你理解吗?表示什么?
学生7:……看出韩愈官大,别人没想到他会闯进仪仗队中。
6、你认为是别人没想到,还有谁没想到?(自己、差人、韩愈)
7、都没想到,这样的事情却偏偏发学生了,为什么会发学生?学生1:思考非常认真
学生2:太痴迷。老师:文中哪个词啊?(不知不觉)
8、后来怎么样了呢?(请一学生读5、6两自然段)
9、这两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能概括吗?你一次没有发过言,你来!
板书: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高潮)看来这个事情发展到了高潮了。
(四)故事结局:
1、5、6两自然段你再读读看,你还读出什么来?
学生1:吃惊。你读出了“吃惊”。
学生2:贾岛很害怕。
学生3:韩愈很学生气。
学生4:韩愈很有人情味。
学生5:韩愈官大,官做时间长了脾气也大了。(众笑)
学生6:贾岛是很诚恳的请求韩愈原谅他。
学生7:贾岛很诚实。
学生8:很荣幸。老师:对韩愈尊重?哪看出?(“大驾”、“您”)
2、把你们的理解表达出来,行不行?韩愈的话谁来读?贾岛的话?其他学生读旁白。
3、你猜韩愈会说什么?(学生:你也会作诗?你作了哪些诗?)
4、贾岛会怎么说?(一学生答)
5、你们刚才说的意思在第七自然段中能找到答案,读第七自然段。
6、第七自然段说了什么?
板书:韩愈斟酌 敲字很妙(结局)
7、为什么用“敲”字更好些呢?一起读,出示: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8、这是我们的读,韩愈可能怎么说?一学生边摸胡须边说。
老师:你为什么“摸胡须”?(古人思考的时候喜欢摸胡须)
9、贾岛会说什么?书上没说,只是说“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学生1:感谢,会拍马屁。
学生2:多谢大人指点迷津。
于是把“推”字改为“敲”字,齐读。
10、出示《题李凝幽居》,从有了这个事情,就有了一个词语——“推敲”。后来,出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三、拓展推敲
老师:不仅在写作的时候需要“推敲”,在读别人文章的时候也要“推敲”,比如:“拜访”好还是“访问”好?“即时”好还是“即兴”好等。
后来在韩愈的影响下,后来贾岛不做和尚,做了一个小官,并向韩愈学习写诗,在写诗上很有成就。由于贾岛诗写得非常好,总是“斟酌”,人们就送他一个雅号:“苦吟诗人”,
其实在写文章时,善于推敲的何止贾岛,宋代的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时也留下了千古佳话……出示《泊船瓜洲》,为什么“绿”字最好呢?
这是今天的作业,大家回去“推敲”。
四、作业
推敲的故事世代相传了。(看黑板,小结故事的四个阶段)今天回家,我们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9、推敲
拜友不遇 留诗相赠(发学生)
反复吟哦 推敲进城(发展)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高潮)
韩愈斟酌 敲字很妙(结局)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23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