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巧设情境 激发创新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成语故事三则》第一课临下课前:
师:同学们,几天我们学的这则成语故事已是历代相传,众所周知了。你们想不想来改编这些成语故事呢?
(话音刚落,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连下课的铃声响起,有的同学也全然不知。)
第二课上课铃一响,老师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我们来举行一个“成语故事新编大擂台”,好吗?
生:好!
 (在一片欢呼声中,擂台拉开了帷幕,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故事稿子,都想抢着讲给别人听。)
生:我讲的是《南郭先生新传》。南郭先生逃走了,他失业了,于是他想到另谋生计,开了南郭先生大饭店,还请了一帮吹竽的人来助兴,生意特别红火,南郭先生脸上常常像开了花。
生: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泯王也喜欢吹竽。南郭先生听说他不喜欢许多人一起吹,而要一个个地单独吹,就虚心请教别人,请了一个真正会吹竽的人教他。他想:失败乃成功之母,经过一番潜心学习,终于学会了吹竽,而且还得到了齐泯王的的特别赏识呢!
生:(抢着说):老师,我想改编《买椟还珠》,郑国人把珍珠还给了楚国人后,捧着盒子刚要走,楚国人拽住他,诚恳地说:“我这盒子虽然装饰得很漂亮,但不值几个钱。你还给我的珍珠才是真东西,你光要盒子,可就陪多了。”郑国的人听了非常感激。
生:《守株待兔新编》——农夫正在田里除草,发现一只兔子撞昏在一棵大树下,农夫赶紧跑过去,抱起兔子送到兽医站,一检查,原来是脑震荡。农夫悉心照料这只兔子,终于让兔子恢复了健康,又回到了大自然中去了。
  ……
这个教学片断看似教师的无意之举,却是酝酿已久的神机妙算。教师在设计这一过程时,避免了传统教育中的说教方式,而是不失时机创设了一个激发创新的情境。小小的擂台赛,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七色彩桥,学生积极踊跃地讲述时,不自觉地超出课本三则成语故事的教学内容,更出色地超越了教材中“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别人听”的教学要求。热烈火爆的竞赛、丰富多彩的故事、“异想天开”的想象,拓展了教学的空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从南郭先生的再就业中,你可以感受到同学们一种朦胧的创业精神;从“买椟还珠”到“买珠还椟”,你可以听到同学们纯真的做人准则;从《守株待兔新编》中另一兔子的幸运,可以折射出同学们可贵的环保意识……这岂是三则寓义所能包含的呢?

感悟“只好”——陆其忠
《成语故事三则》课文中的“滥竽充数”故事中,最后写到“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在“画龙点睛”的故事中“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两个“只好”让我顿生灵感,我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而体味其中的感情。学生结合课文讲出了很多让我意想不到的答案。在“滥竽充数”中的答案为:1、南郭先生很无奈。2、为南郭先生感到一丝悲哀,因为他失去了工作,因为他不学无术。3、南郭先生应该很幸运,竟然蒙混了这么长的时间,还得到了俸禄。4、感到好笑,这样的结果南郭先生肯定也知道这是迟早的事情,“充数”总是要露出马脚的。5、感到可耻,对这样的人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同情心,只有这样他才能痛改前非。……同学们带着各自的感悟读这句话各有趣味。在“画龙点睛”中的答案为:1、有种被逼无奈的感情。2、“只好”和“轻轻一点”相互对比,突出了张僧繇那种胸有成竹的感觉。3、不被人理解,也许他为自己找不到知音而难过吧!然后我又让学生分别表演这两句话,同学们表演得惟妙惟肖,也许这是源自我们深刻把握了人物的内心而取得的效果吧!(后语:文本的把握要找到锲入点,从而去挖掘文本深刻的内涵;让文本体现本真的价值的同时,超越文本往往需要我们更多的付出和努力。)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94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