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案例分析|《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案例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罚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最终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12课第66—68页
教学目标:
1.抓语言文字,能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司马迁为完成《史记》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3. 能有意识地关注《史记》,并搜集其中一两个故事,写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并能感受他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教学难点:司马迁的刚强坚毅、才华横溢,《史记》的优秀杰出、万古流芳,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让十一二岁的小学生读懂司马迁这个人,由衷地激发起对他的敬仰,并自觉地走近、尝试阅读《史记》这本书,则是本课的难点。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在听说读写中感悟人物精神。理解课文内容,在揣摩司马迁的心理活动中,更好地感受他为完成《史记》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设计中多次涉及到说、写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司马迁矢志不渝精神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在水到渠成中得到升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生齐读课题。
2.师:看课题,“发愤”是什么意思?
   生:振作精神、决心努力。
3.师:围绕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指名说。
   生: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作的?……
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结果怎样?
生自读课文思考。
(点评:如何导入把握好开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复习导入、自读课文,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了解,不仅巩固了上节课的所学,学生还易有满足感与成就感,提高学习积极性。围绕课题提问题,旨在拓宽学生思维,先质疑再探索,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感受《史记》的价值
1.师:每件事情都是有结果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一事件的结果是什么?
   生: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2.师:鲁迅曾这样评价《史记》。出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生齐读。
师:你怎么评价《史记》,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出示谈话交流:史记是               
   生:《史记》是一部前无古人的著作。
   生:《史记》是一部鸿篇巨制。
   生:《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出的辉煌巨著。
3.师:《史记》有这么高的价值,那可是司马迁发愤写出来的。
(点评:这一部分教学采用的是“倒装”,即先讲授事件的结果,再探求原因。这样的教法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12345
三、学习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
1.师:同学们,回过头来想想,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请你自读1-2节,找出原因。
   生自由读书。
2.师:谁来说说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交流。
(1)英雄的影响
   生:司马迁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听着……心里十分激动。从中可以看出父老乡亲讲的故事对他影响很大。
   师:恩,他是受到了古代英雄的影响。那么,父老乡亲可能会讲哪些英雄故事?
   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大禹治水、刘邦鸿门宴……
   师:这些故事都记载在《史记》中了,有兴趣的可以课后看一看。
师:面对着滔滔的黄河水,听着英雄们的故事,司马迁十分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
生:我也要像那些英雄一样,学习他们的品质……
生:他们的事迹太伟大了,我要编写一部史书,把他们的事迹记录下来……
(2)父亲的影响
   师:年少的司马迁还会因为什么写《史记》?
   生:他还受了父亲的影响,努力读书……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师:是的,他受父亲的影响比较深。特别是父亲临终之时的      
   生:遗言、嘱托。
(3)父亲的嘱托
① 师出示父亲的嘱托:“我死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指名读。生以平缓的语气读。
师:父亲临终时的遗言该读出什么语气?谁再来读?
师指名一人读。全班齐读感受父亲的愿望。
② 师:看着奄奄一息的老父,司马迁会想什么,会说些什么?
师出示:此时,司马迁也早已          ,他           地说:“                                    。”
生仿照形式说话。
③ 师:听了父亲的话,司马迁是怎么做的?指名说。
生:司马迁牢记……走遍全国……资料。
师适时板书:记嘱托
④ 师:司马迁的求知过程让人不自觉地联想起陆游的一句千古名句:       
              、               。
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点评: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是教学重点之一。在这部分教学中,我把侧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概括原因,并从中揣测人物的心理,从而感受人物写史书的原因中。首先是司马迁面对黄河水,听着英雄的故事,内心是怎么想的;其次是看着奄奄一息的老父,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又是怎么想的。从这两个方面揣测司马迁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他写史书的原因所在。另外,古诗的积累也无形的渗透在教学中。司马迁求知的过程引导学生领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层含义。)12345
四、学习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
1.师引读: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正当他……,一场……头上。是什么原因让他不能继续写下去了?自由读第3节,找出原因。
生: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师板书:受酷刑
2.师:想想看,司马迁可能会受哪些酷刑?
生:被鞭子抽、折磨身体、被夹手指……
师:其实,司马迁受的酷刑远比肉体的折磨还要残忍。
出示酷刑的资料:腐刑,又称宫刑,是使人失去生殖能力的刑罚,是最惨无人道、最灭绝人性的。受了这种刑罚,就成了像太监一样的人。它带给受刑者的,不仅是肉体上的巨大伤害,更使其心灵蒙受了永远的耻辱。它使正常人的身体残缺,心灵残缺,使一个原本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再也不能昂首挺胸地活着!
3.师:遭受酷刑的司马迁,真是痛不欲生,他           
   生:他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师:他“悲”的是什么?“愤”的又是什么?
生:“悲”的是《史记》还没有完成,自己又受了酷刑;“愤”的是汉武帝是非不分……
4.师:是什么让他打消了念头?
   生:要完成《史记》的信念。
5.师:司马迁振作精神、下定决心写《史记》,还想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生读,找句子,写感受。
6.交流
(1)想的句子
师:他想到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他想:“人总是要死的……这部史书!”我感受到他选择死的重于泰山。
师出示《报任安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生齐读。
生:我还读出了他要完成史书的坚定信念,从“一定”和“!”可以感受到。
师:请你读出坚定的语气。
生读,全班齐读。
(2)做的句子
师:他又是怎么做的?说说你的感受。
   生:他尽力克制自己……工整的隶字。从中感受到他的忍辱负重。
   师适时板书:写著作、忍辱负重
师:他具体是怎么做的,想象一下。
出示:冬天的早晨,凉气袭人,当人们        ,他已经          。
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        ,他仍然          。
无数个夜晚,月黑风高,当人们         ,他依然         。
生仿照形式写话说话。
(点评:引导学生感悟司马迁在怎么的环境下写《史记》,进而体会他的品质,这是教学的重点。在案例中,我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去实现。读,读出司马迁写书的坚定;写,试着写司马迁在不同情景下的做法。在教学中,教师一直在追问,引导学生更深度的理解人物。总之,在读写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12345
五、总结拓展
1.师引读:就这样,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生命写成的。
2.师:读到这里,你想对司马迁说什么?
出示:司马迁,我           你,                    。
   生仿照句式说话。
师适时板书:矢志不渝
3.师:再读课题。
师:发愤到底是什么?
出示:发愤到底是什么?
它是司马迁受酷刑后忍辱写成的《史记》!
它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写成的《离骚》。
它是谈迁                                。
发愤是海伦                              。
发愤是阿炳                                           。
发愤是                                                 。
   生:发愤是谈迁遭受厄运后写成的《国榷》。
   生:发愤是左丘明失明后写成的《左传》。
   生:发愤是海伦因病盲聋后写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
(点评:司马迁的刚强坚毅、忍辱负重、矢志不渝,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让十一二岁的小学生读懂司马迁这个人,由衷地激发起对他的敬仰,并自觉地走近、尝试阅读《史记》这本书,则是本课的难点。在这里,我设计了“司马迁,我想对你说”的写话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司马迁的敬仰。拓展的“发愤是什么”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搜集脑中积累的资源,加深对课文对人物更深层次的了解。)
六、作业布置:
1.认真研读《史记》中的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感受。
2.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试着对司马迁作一个综合的评价。
板书设计:
                     1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记嘱托
                                       忍辱负重12345
                  受酷刑
                                       矢志不渝
                  写著作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74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