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茉莉教学设计一等奖|爱如茉莉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继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3、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4、了解细节描写,知道细节描写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学生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等多种方法体会父母之间“如茉莉般的爱”。
教学难点:学生已有的感情经验与文中文字的脱节,如理解第九小节。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谈茉莉,感受课题之妙
1、播放歌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老师请大家听一首民歌,静静地听,你仿佛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学生谈感受,老师相机板书:茉莉
在你的眼中,茉莉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日常积累说一说)
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茉莉的词语,你能把它读好吗?
出示: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袅袅清香弥漫诗意
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朗读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情感,它虽然平凡,但是涓涓流淌在我们的生活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从而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幸福,这就是——
二、读词读文,理清文章脉络
1、生自由朗读课文。检查读。
(相机评价,挑战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读等形式交叉进行)
2、快速读文,借助场景,理清文章脉络。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提炼课文主旨——爱。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分两步走,一是检查生字词,选择生字覆盖面比较大以及难读易错的三组四字词语指导读音,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读文。借助场景的形式,引导梳理文章脉络,可以将抽象的文字描述形象化,为学生下文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三、以读代讲,学习1-5自然段
1、自读课文1-5自然段,
思考:在那个漂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向妈妈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2、交流
3、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诗意小结,铺垫美丽期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这也叫爱”之问号篇
1、课前词语听写
注意听,每个词语只读一遍。个别学生上黑板写,订正,朗读。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2、说心中的茉莉
这些都是课文中描写茉莉的词语,能用上它们说说你心中的茉莉吗?
学生自由交流
3、“这也叫爱”之问号
a、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了解到在那个漂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妈妈说真爱就像茉莉,映儿也是这样认为吗?
板书、读句:这也叫爱
b、如果给这句话加标点的话,可以加什么标点?板书:?
【设计意图:听写词语是对字词基础知识的检查,说心中的茉莉是对表达能力的训练,由对“爱如茉莉”的疑问引入课文既是对课文脉络的遵循,又能够在疑问中激发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
二、静读细品,“这也叫爱”之句号篇
1、过渡:生活中的日子常常平淡如水,而妈妈的生病住院,如同一颗小石子头进了平静的水中,荡起了爱的涟漪。
2、学法指导,感受细节
a、出示课文插图:能概括画面内容或自己的感受吗?1234
b、出示课文:哪些词句最打动你的心?
c、自由交流,朗读指导,了解“细节”与“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3、潜心会文,感受细节。
a、自读课文,寻找爱的细节
自读课文,去寻找这些爱的细节,在令你感动的地方也这样写上一句:
真爱是
4、师生交流,感悟细节,指导朗读。(交流顺序随学情而定)
(1)从妈妈虚弱的话语,了解妈妈对爸爸的关爱,明白真爱是一碗普普通通的饺子;
(2)从“奔”两种读音的区别,了解爸爸对妈妈的关心,明白真爱是一阵急匆匆的脚步;
(3)从父母“紧握”的双手,了解爸爸妈妈间的真情,明白真爱是为了对方付出一切;
(4)从嘴角“恬静”的微笑,了解父母间默默的付出,明白真爱不需要华丽的辞藻;
以读代讲,放手品析交流课文爱的细节。
【设计意图:让学生静静批注阅读,从细节入手,抓住“真爱是什么”这一主要问题,与文本对话。在交流中,教师有意在文章无声画面上设点,共品共读,让学生感受到品读细节的方法;对比指导,以读代讲,让每个学生自己去发现细节描写的妙处,在不断地“读”中强化心理感受,进而真切体会生活中平淡却感人的真爱。】
5、回到课题,理解“爱如茉莉”
现在你明白妈妈为什么说真爱像茉莉了吗?(茉莉平淡无奇,真爱简简单单;茉莉洁白纯净,真爱真挚无比;茉莉缕缕幽香,真爱感人至深)
出示: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1)为什么不用“啊”而是用“哦”?
引读:茉莉花香是钻到心中的,那么此时这个“哦”也应从内心发出——
(2)为什么又用了2个“爱如茉莉”?
引读:我们一起来吸一口气,就当它是淡淡的茉莉花香,然后,把它徐徐送出——
6、小结:
至此,映儿终于从妈妈生病的细节中感受到像茉莉这样的爱,也叫爱
板书:将?改为。
【设计意图:“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是语文教学遵循的规律之一,本环节的设计目的即为再次回到整体,在学习了全文后再次感悟“爱如茉莉”的含义。
三、扩大真爱范围,“这也叫爱”之叹号篇
1、细节在写事的文章中非常重要,真实的细节会有感人的力量,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应学会运用细节使自己的文章更生动,更感人。
2、快速默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里你还体会到谁和谁之间的爱?交流
3、小结:我对爸爸妈妈的爱,爸爸妈妈对我的爱,这些同样也叫爱
(板书:将。改为!)
广而言之,家人之爱、师生之爱、朋友之爱,这些都叫爱!
四、真爱小诗,“这也叫爱”之省略号篇
1、老师将同学们刚才找到的真爱细节编成了一首诗:
出示:爱如茉莉
爱是一碗平常的饺子,爱是一阵匆匆的脚步;
爱是恬静的微笑,爱是紧握的双手;
爱是真诚理解,爱是默默付出;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阳光,无处不在。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在你的心目中,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真爱又是什么呢?能仿照老师的样子写写你的“真爱小诗”吗?
学生练笔交流
3、总结全文
冰心奶奶说过:“有爱就有了一切”,父母间的爱情,家人间的亲情,朋友间的友情,就像课文描写的一样,蕴藏在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杯茶水的细节中。让我们每一个人在享受爱的同时,也做一个真正拥有爱心的人,对亲人、对朋友、对不认识的人。1234
板书设计:
16、爱如茉莉
关注细节平淡无奇
真爱是洁白纯净这也叫爱?。!……
一切景语皆情语缕缕幽香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对于叙事性作品,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向往、同情等感受。
以生为本,以文为本,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情智并重,拓展学生课堂语文实践空间,追求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有效课堂。
以“真爱是什么——”为突破口,沿着爱如茉莉之问号、句号、叹号、省略号的线索,采用板块组合法、图片再现法、自主探究法,在研读、探究、欣赏活动中,通过对细节的理解、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感悟,让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让学生的阅读、感悟、想象、表达等各种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正如薛法根老师所说:语文课必须是语文的,必须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核心。
教材分析:《爱如茉莉》是一篇以爱为主题的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示范引路的作用。文章以清新优美的笔调,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料这件小事,描述了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如平淡无奇的茉莉,洁白纯净,素雅温馨。全文字里行间弥漫着真情,充盈着真爱,是一篇适合朗读的好文章,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新课标提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好教材。
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了父母间温柔、细腻的感情,如一脉涓涓细流,在你心里流动;如一缕淡淡花香,驻足你的心房。没有感人肺腑的爱情表白,没有卿卿我我的浪漫举动,作者只是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了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如茉莉般淡淡的温情、浓浓的爱!
初读《爱如茉莉》,如饮山泉,清淡中有丝丝甜意;再读《爱如茉莉》,如品香茗,丝丝甜意中有淡淡芳香;三读《爱如茉莉》,如饮甘醴,淡淡芳香中有缕缕心香;四读《爱如茉莉》,觉得每一个字眼儿、甚至是每一个标点都在传情、在释放着如茉莉一般的生命的芬芳和光泽……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周围的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已有一定的体会与感触。但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不同,对这种体会与感触的深浅程度也不尽相同。本文令学生对“爱”有一种全新的感悟,教学时要让学生抓住每一个字、词、句子、对话、段落等细微之处,感受作者的父母之间平淡无奇而又真真切切的爱。学生可能会仅将理解限于课本之中,所以教师应通过朗读使学生受到感染的同时由文本引向生活,让学生对“爱”有更深的理解。

教学反思
一直很欣赏淡中有奇,奇中见智,智中溢美的课堂,总认为平而不淡的教学,细节中体现智慧的教学,才是真实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1、我和学生一起“等待”
当前有的老师认为课堂一定要“追求效率”,动辄就是“1分钟读完课文”、“三分钟小组讨论”,更有甚者台上同学在写,台下同学在读,好像孩子等待一点时间就是浪费。而我的课堂上常会看到很多等待的场景,例如,一开始那位女同学听写词语,用了比较长的时间。她静静地、慢慢地写,下面的学生就在那里静静地坐着、看着;当让学生静静地读整篇课文的时候,用了比较长的时间,每一个同学都能读完,而且还能回过来再读;、让学生写心中的“真爱小诗”,依然是等待。我以为这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1234
2、该讲则讲该读就读
我们的“课改”,走过了几个阶段,先是老师讲,后来不敢讲了,怕“满堂灌”。“满堂灌”不行了,就开始“满堂问”。再后来,不让“满堂问”了,又开始“满堂读”,从头读到尾——你读出了什么?你悟到了什么?现在又不敢读了,老师们似乎已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以为一些基本的方法,基本的要求,基本的理解,该老师讲的,老师一定要讲,而且要讲透、讲深。只要学生愿意听有收获,“教师讲”未尝不可;精彩的、精美的语言反复地读,让学生将这样的语言伴随着课文的思想、情感留存在脑海里,“反复读”有何不可。“讲”、“问”、“读”只要运用恰当,都是好方法。
3、抓住精华指导朗读
第九自然段是文章中最精华的部分,不但画面描写得精彩,语言也是最精彩的,是最能打动人的一幕。其他的语言当然也很美,但课堂的时间必定是有限的,我在这段上让学生反复读了很多次,力图让学生将这样的语言伴随着课文的思想、情感,留存在他的脑海里。我的课堂上没有“声嘶力竭”的声音,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我期待的是一种很静的感觉,一种如茉莉般淡淡的味道。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艺术,我深以为然。虽然我们已经为此花尽心思,但是遗憾还是一个又一个。总感觉课文中需要品位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可以指导朗读的地方也还有太多太多,但课堂只有40分钟,有很多地方都有蜻蜓点水之感。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66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