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k小说网官网_17 月光启蒙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解读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内容,文章以“启蒙”为线索,条理清晰,语言优美,读来耐人寻味。作者通过回忆童年夏日的夜晚,母亲伴着明月星光为他唱歌谣、讲故事、说童谣、猜谜语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设计理念
1、努力追求诗意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触摸语言文字,感悟文本内容,从而构建文化的、和谐的语文课堂。
2、充分与文本对话,多种方式读书学习,在品味语言、感情朗读和个性表达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会本课九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初读课文,体会母亲对我无私的 爱,并找出最令你感动的 语句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
1.十几年前,有这样一首歌打动了我的心,这就是《母亲我为你骄傲》。十几年前后的今天,一片文章以同样的情感再次震撼了我的心。这就是“煤矿工人”孙友田写的《往事如歌 ——月光母亲》。
2.诗人孙友田回到故土,看到母亲老了、病了。严重的 病情使老人再也不认得眼前的儿子了。这使作者伤感起来,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启迪,写下了《往事如歌 ——月光母亲》这篇文章。
二.解题
1.启蒙:启,开导;蒙,蒙昧无知。是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 知识。
2.月光母亲:指在月光下受到的 启蒙教育。
三、初读课文。
    1 、先认清课后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再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3.出示生词新词。
   (1)、让学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认读,师相机正音。
      (时辰、莲花落、聪颖、混沌、箔篮等)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启蒙、黄河故道、莲花落、混沌、豁然开朗等)
四、朗读思考。
1、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提两个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想象,母亲是怎样在月光下为作者启蒙的?
2、母亲是这样为作者启蒙的: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迷语。
师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迷语。
3、学生根据板书练习分段并交流段意。
4、分段朗读课文。
五、品句悟情。
1.找出最令你感动的 句子、段落。
2、个人体会朗读。
3.指名展示朗读,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六、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表中的生字。
2、重点指导:“蒙、澡、裳、嫦、娥”五个字。
七、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民歌童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母亲对孩子的启蒙,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民歌童谣,体会母亲对作者的启蒙。123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品味诗情
1、创设夏夜美妙的情境,播放母亲轻轻吟唱的歌谣。
2、学生谈听完歌谣后的体会和感受。
3、品读描写母亲歌声的段落。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1)、教师范读。
(2)、“三月的和风”和“小溪的流水”有什么特点?指导朗读,读出母亲嗓音的特点。
(3)、赏析“芳香的音韵”。
“芳香的音韵”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母亲的歌声是“芳香的”?联系母亲的嗓音特点品读。
(设计意图:美妙的夏夜、动听的歌谣,引领学生走进了温馨、亲切的语文课堂。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体验是紧密相连的。情境的创设,点燃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内化语言提供了桥梁和纽带。)
二、诵读歌谣,了解特点
1、自由读母亲吟唱的其他民歌童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首向大家推荐。
2、找出文中形容民歌童谣特点的词语,感知民歌童谣的特点,根据特点诵读。
3、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方式展示其中的一首民歌童谣。
4、了解母亲讲的神话故事,并发挥想象力,补充其他的故事。
5、抓住关键词,读演母子俩猜谜语的情景。
(设计意图:民歌童谣、故事谜语作为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基,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的大门。通过自主诵读、个性化朗读、展开想象、表演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民歌童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
三、亲近月光,感悟启蒙
1、默读有关段落,思考母亲会唱歌谣、讲故事的原因。
2、汇报交流。(天资聪颖、家庭熏陶、环境影响)
3、理解“黄河留给家乡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中“长”的不同含义。
4、研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1)、理解“混沌的童心”和“豁然开朗”。
(2)、思考:如果你是月光下的孩子,听着母亲的歌谣,你会明白什么?
5、赏析“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想一尊玉石雕像。”
(1)、选择词语形容玉石雕像。
(2)、讨论:为什么在作者眼里,月光下的母亲像一尊玉石雕像?
6、精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翔诗歌的王国。)
(1)、自由读,选择有关语句说说:为什么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2)、改用“谢谢您,母亲”的句式说话,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多种方式朗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紧扣“月光”和“启蒙”两个词语,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同时对文章进行再度开发,让学生深切感悟母亲对作者的启蒙教育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四、感恩教育,拓展延伸
1、补充原文资料,教师深情朗读。
2、读写结合:望着那一轮明月,我想起了       ,我想起了        ,我想起了        。123
3、再次播放母亲吟唱的歌谣,进行感恩教育。
五、作业设计:
1、收集家乡民歌童谣。
2、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以《母亲——为题,写一篇作文。
六、板书设计。
     17  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启蒙“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
月光下的 母亲  唱童谣   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猜谜语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21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