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音乐家扬科》_《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 5份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激发憎恨剥削制度、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分辨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扬科对音乐的“爱”和他命运的“惨”形成的强烈对比,深入了解课文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指名背诵《月光曲》后三个自然段。
  2、小音乐家扬科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3、教师介绍:
  本文作者是波兰十九世纪著名的作家。他童年在农村渡过。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情劳动人民,深受人民的喜爱。我国伟大的作家鲁迅在本世纪初就把它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来。
  4、朗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再重点体会一下最能表现扬科具有音乐才能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讨论课文可分哪两个部分。(从开头到“可他还一天到晚拉着。”是第一部分,重点讲扬科具有杰出的音乐才能;从“地主仆人有一把小提琴”到结束是第二部分,讲扬科想看一看小提琴而被打死。)
  三、深入学习第一部分,体会扬科具有音乐才能的重点语句
  1、指名读第一部分
  2、学生提出自己画的最能表现扬科具有音乐才能的重点语句。
  3、讨论交流对这些重点语句的理解。
  (1)这一部分课文中有些话概括地描写扬科对音乐的敏感,是哪些句子?(“扬科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奏乐声。”“凡是乡村是里能听得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
  (2)这是概括的描写,我们再来看一下具体的描写。有些地方是说自然界的事物好象在奏乐,有些地方是说扬科欣赏自然界的事物好像在奏乐,有些地方是说扬科欣赏自然界的事物发出的一些声音,你们能分别体会一下吗?(描写自然界的事物好像在奏乐的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描写扬科欣赏自然界的事物发出的一些声音的如:“树林里在奏乐呢,噢咦!噢咦!……”“他听到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这说明扬科对声音非常敏感,他善于从声音中欣赏到音乐的美。)
  (3)这是自然界的声音,那么人间的音乐呢?谁能把有关的句子读出来(“旅店里有人在跳舞……都在歌唱,都在演奏。”这更说明扬科对声音的敏感,他非常善于欣赏音乐。)
  4、指名学生再读课文的这一部分,要求读得流利、有感情。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准备做思考 练习1。

  板书设计           7 小音乐家扬科
              听大自然的音乐 (树林田野)|
      小音乐家扬科  听旅店里的音乐 (躺在墙角)|酷爱音乐家
              想有把小提琴  (想看想摸)|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做思考 练习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是实在事物,哪些是扬科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1234567
  (1)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凡是乡村是里能听得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
  (小虫和麻雀是实在的事物,“演奏”“歌唱”是扬科引起的联想。)
  (2)小提琴奏出轻快柔和的乐曲,大提琴用低沉的调子和着。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演奏是实在的事物,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歌唱、演奏则是扬科引起的联想。)
  二、深入学习第二部分,重点体会扬科的悲惨命运
  1、指名朗读第二部分。
  2、你觉得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扬科的悲惨命运?说说你的感受和体会。
  3、学生思考、准备后自由发言。
  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扬科悄悄地到食具间去,只想把那把小提琴拿在手里,仔细地看看。但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都不能实现,反而为此送了命。
  (2)扬科“觉得自己好象闯进了笼子里的小动物”。闯进了笼子里的小动物随时都有被逮住和打杀,这形容扬科的恐惧心理,恐惧已经越来越紧地抓住了他。
  (3)更夫把扬科带出去毒打时,课文中用了两个比喻句。从这两个比喻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更夫是多么强壮,扬科是多么弱小,可怜的扬科落到这样的更夫手里,将会受到怎样的毒打啊!
  (4)扬科在他临死前,还是在听着音乐。说明他是多么热爱音乐,多么富有音乐才华啊!但是残酷的剥削制度却夺去了他的生命。
  (5)扬科死了以后,“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悲愤感情。万恶的剥削制度扼杀了一位音乐天才的生命,连白桦树也在不住地号叫,仿佛在为他呜不平。
  三、总结 
  从扬科的悲惨命运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内容应包括:在吃人的剥削制度,穷人的孩子没有发展才能的机会,连生命也没有保障;今天我们有这样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要加倍珍惜,利用一切机会,发展自己的才能,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7 小音乐家扬科
          穷孩子  短工 寄居 牧童 |
          爱音乐  无论……都    |憎恨剥削制度
          想提琴  听、想、做    |
          望提琴   躲进墙角    |同情劳动人民
          被打死  不再动 号叫   |

使用教材:人教版第十册。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学习,学会求知。还要让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教学时,以读为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语言的美。
  设计特色:
   以读为主,从问题入手,启发思考,感受语言美。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最后的辉煌》这篇课文,知道了有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奖项,其中有一位获得者——显克微支,他是波兰十九世纪著名作家,被称为波兰语言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一篇作品《小音乐家扬科》,这篇作品波兰农村在封建地主的统治下,劳动人民过着悲惨的生活,揭露了贵族地主阶级的罪恶。1234567
   2、板书课题。
  (对于学生来说,前面学到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他们心目中是很遥远的,很崇高的。在这里用它导入课文,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1、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轻松读课文,提出自己弄不明白的问题?
   3、师引导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扬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大伙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
    (3)扬科的命运如何?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从读中去理解课文,从读中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
  三、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1、各自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问题,分成三组,各组合作探究。
   2、各组汇报学习情况。
   3、师小结。
   (这一环节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现了现金社会既注重个人发展,又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四、读中品味,领悟言语表达的精妙。
   1、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一些描写生动,感情表达强烈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表达的感情色彩。
   2、再找出文中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读一读。
   3、指导感情朗读。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加深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读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可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
  五、延伸课外,激发再研读的兴趣。
   1、如果扬科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会是怎样一种结局?
   2、找一些显克微支的作品读一读。
    (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让学生延伸课外再读作品,拓展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一、教材分析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感情真挚,动人心弦。特别是文题“小音乐家扬科”中的“家”字,份量很重、内涵丰富,牵动着全文,用得妙!剖析有三:
  1.“家”是扬科酷爱音乐的美称。
  课文中的扬科是个酷爱音乐的形象,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不仅对大自然的各种音响,都有乐感,而且悄悄地静听旅店内真正的音乐;不仅如饥似渴地听音乐,而且亲自动手做笛子、做小提琴,甚至不顾遭鞭打,摸一摸食具间里的真小提琴,这一层进似一层的描写,足见小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已达到如醉如痴的境地,概之为小“家”,是再恰当不过了,展现了他美好的心灵。
  2.“家”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一个小音乐迷,在那样的社会里,年仅8岁就做了牧童,在饥饿线上苦挣扎,竟因为爱音乐而被惨遭杀害。恶劣的社会环境扼杀了一个未来的天才。既然当时社会不能造就一个音乐家,文章却偏要冠以“音乐家”的尊称,这是悲愤的心声,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是一种有力的反抗。这可从结尾段中明显地看出。
  3.“家”是对小扬科的爱称。
  可分两个角度看。一个是村民们对小扬科爱好音乐非常熟悉,又很喜爱,所以课文中写道:“大伙儿管他叫‘小音乐家扬科’”,足见“家”又是一种爱称。另一个角度则是作者对扬科酷爱音乐十分感动,为他的惨死鸣不平,失去的就更感珍贵,就更加喜爱这不可多得的小扬科,称为“家”,寄托着作者的爱。
  综观一个“家”字,包揽了全文的内容、思想、情感,涉及了扬科、作者、社会,乃是统领全文的“牛鼻子”。教学中可紧扣“家”字,三审文题,牵一发而动全身。1234567

  二、教学要求
  1.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家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的命运。从而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憎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引导学生掌握“牵牛鼻子课题问读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时间 4课时
  四、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略)
  第二三课时:分析课文
  第四课时:总结练习(略)
  五、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教学思路:三审课题“家”字,牵住“牛鼻子”
  教学步骤:

  (一)审“家”字——看扬科
  1.齐读课题
  (1)思全文主要写的是谁?(扬科)
  (2)思扬科是个怎样的孩子?(爱音乐)
  (3)思课题哪个词概括了扬科爱音乐?(小音乐家)
  2.自由读全文。边读边画出表现扬科爱音乐的词句。
  3.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文顺序,分层次地归纳出小扬科酷爱音乐的表现。

   板书设计1
            
  4.看看课题,哪个字集中概括了扬科酷爱音乐,又非常懂音乐,是个天才的?(家)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现出扬科爱音乐)
  (二)审“家”字——思社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边读边画。
  (1)小扬科被毒打,惨死的起因是什么?
  (2)小扬科挨毒打的经过?
  (3)小扬科挨打的结果怎样?(归纳出板书)
  2.横比:扬科挨打的起因(即他的要求)说明了什么?扬科挨打的经过(即管家怎样做)说明了什么?扬科挨打的结果又告诉我们什么?(见板书2)(重点分析词句之间的联系)
  3.纵比:(1)扬科惨死的起因、经过、结果联系起来思考,说明什么?(见板书2)
  (2)再从扬科惨死的直接原因找找社会上原因,说说扬科为什么会惨死?(见板书2)

   板书设计2
        
  4.再看课题,想想既然当时社会不能造就一个音乐天才,却扼杀天才,课题为什么要称扬科为“音乐家”?(这个“家”是悲愤的心声,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是有力的反抗。)
  5.指名读结尾段,体会“白桦树……不住地号叫”蕴含的悲愤、控诉、反抗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联系当今儿童天才的充分发挥,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审“家”字——想作者
  1.指名读课文的部分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1)对扬科外貌的描写:“闪闪发光的……”(聪慧)
  (2)关联词的运用:
    
  (3)环境的衬托:
    
  (4)象声词运用:“白桦树‘哗哗,地号叫”
  (表达悲愤之情)
  2.总结字里行间浸透着对扬科喜爱之情,怀念之情。
  3.第三次看课题,课题哪个字抒发了作者喜爱、悲愤、怀念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总结全文的中心思想。
  (四)回顾学习过程,悟出阅读方法。
  1.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围绕课题的哪个字思考的?又是分几次思考的?
   
  2.这个“家”字带动全文的学习,这叫什么方法?(课题阅读法——也称“牵牛鼻子法”)
  3.分析这种阅读方法的操作步骤
   
  4.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主动学习其它课文。1234567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有命运;感受作者同情受压迫者和憎恨剥削制度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揭题。
     同学们都生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幸福。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生活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的穷人的孩子的悲惨命运。
   2、以题设疑。
     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他能成为音乐家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按要求课内预习课文。
    (1)课文写了小音乐家扬科的什么事?结果怎样?
    (2)根据拼音,自己读准生字的字音。
  (3)查字典,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屋檐 抗拒 恐惧 凄惨 憋着 惩办 寄居
  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四、再读课文,按下列提纲把课文分成五大段。
   1、扬科过着贫苦的生活。
   2、扬科爱听自然界的乐声。
   3、扬科在旅店外边听音乐。
   4、扬科去看地主仆人的小提琴,遭受毒打。
   5、扬科又一次被毒打后,悲惨地死了。
  五、学习第一段。
   1、带着下列问题阅读第一段: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扬科家里十分贫困?
    (2)说说你读了扬科的外貌描写后的感受。
   2、交流评议阅读情况。
   3、朗读指导(用深沉、缓慢的语气朗读)。
  六、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第4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段
   1、读读议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扬科十分爱听自然界的乐声?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第2题的第(1)小题。
   3、朗读指导。
     读这一段话的时候,我们要认真体会扬科酷爱音乐的情感,仿佛也像他一样在欣赏自然界的乐声,读的节奏应该轻松活泼一些。
  二、学习第三段。
   1、读读议议:这一段和第二段都是写扬科爱音乐,但是有哪些地方不同?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
     先说说下列句子字面上的意思,再议议它们含着的意思:
   (1)“窗户里灯光闪耀--都在歌唱,都在演奏。”--含着的意思:这句话实际上是写扬科沉浸在音乐欣赏中的感受,反映出他十分喜爱音乐。
   (2)“小提琴的声音--他也够满足的了”--含着的意思:反映了扬科对音乐和小提琴的渴望和追求。
   3、朗读指导。读这一段时,语调要轻快,表现出扬科兴奋、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四段。
   1、默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扬科多么想仔细地看看地主仆人的那把小提琴的?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扬科被抓住,并且被毒打了?1234567
    (3)说说自己对扬科被毒打的看法。
   2、交流评议。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的第(2)(3)小题。
   4、朗读指导。
     读扬科进食具间看小提琴的部分时,语调要急促,表现出扬科恐惧、紧张和渴望的感情。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第2题的(1)(2)小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五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五段。
   1、默读思考:
    (1)扬科只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却导致了怎样的结局?你是从哪些话里看出来的?
    (2)更夫夹扬科“像一只小猫似的”,说明了什么?
    (3)扬科“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又说明了什么?
   2、检查交流。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第(3)小题。
   4、朗读指导。读杨科之死的部分,语调要缓慢,表现出对杨科之死的惋惜和同情。
   5、总结全文。
    (1)杨科只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却被打致死,这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这篇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得最能使你感动?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地方。
   6、课堂练习。
    (1)填空:课文记叙了这件事,反映了。
    (2)摘抄2-3句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说明了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不但不能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无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而且在遭到迫害致死的悲惨命运。
  2、第2题:第(1)题应选(2);第(2)题应选(2);第(3)题应选(2)。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在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没,甚至惨遭迫害,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痛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
   2、继续引导学生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会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教学重点:
   扬科因偷看小提琴而惨遭毒打致死的过程是分析课文的重点,要激发起学生的同情心和痛恨感。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引出课文题目。
    一百多年前的波兰,正处于封建剥削制度的统治之下,封建地主横行霸道,毒辣凶狠,使得当时波兰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一个具有音乐天才的孩子诞生了,他就是小音乐家扬科。
    板书课题:小音乐家扬科。
  二、分析课文。
  1、扬科的外貌特征以及生活情况。
   提问:有谁能够找出课文中描写扬科外貌的句子?你喜欢扬科吗?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是愚笨的还是聪明的,扬科有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可以看出小扬科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扬科的生活状况来?
   深刻理解:好象寄居在人家屋檐底下的燕子。
  2、扬科喜欢音乐。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扬科喜欢音乐?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抖、都在歌唱、都在演奏。”这句话有什么含义?柱子真的会唱歌吗?1234567
   扬科最爱得到的是什么?
   为什么扬科被人们称为“小音乐家”?
  3、偷看小提琴被发现惨遭毒打。
   教师导语:对小提琴的特别喜爱,使扬科产生了要看一看小提琴的强烈愿望,以至于在一个傍晚,他认为没人的时候,进入了地主的食具间。
   提问:当扬科眼巴巴地看着挂在墙上的小提琴时,他的心理是怎样想的?找出有关词语或语句加以分析。(可进行讨论)
   “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是什么力量呢?
   当扬科进了食具间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找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说明起了什么作用?
   “跪”、“抬”、“望”等词说明了什么问题?(扬科喜爱小提琴,表现了他对小提琴的一种崇拜心理)。
   扬科偷看小提琴是怎样被发现的?
   为什么小提琴的声音会是“轻微的凄惨的”?
   请同学来模仿一下小扬科惨遭毒打时的场面。
   扬科快要死了,这时他又听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躺在他身上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找出课文中有关描写扬科死去的句子。
   为什么“白杨树哗哗地响,在所科头上不住地号叫呢?”
   (注意引导学生分析)
  4、总结全文。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小扬科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19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