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篼阅读教案]背篼(浙教版教案3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3、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读课题。什么是背篼呢?
  2、读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插图说说背篼是什么?
    为什么课文要用背篼做题目呢?
  3、学写“篼”字。
  二、自学课文。
    按五步学习法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同桌互查生字词读音。(抽查读读写写、组词)
    提出不懂的词语全班讨论。
  2、把难写的生字词写一分钟。考考同桌。
  3、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一题。(在书上做上记号)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五、巩固练习
  1、自由朗读课文2、作业本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示”,找出重点词句。
  1、学习“自学提示”。划出重要句子
  2、讨论
  (1)说说什么是重点词句?
  (2)怎样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3、粗读课文,找出重点句。
    这句话赞扬了山里孩子什么样的好品质?
  二、精读全文,理解内容
  1、说说课文是怎样写出山里孩子的“勤劳”的?
    (在书上找出相应的词句,做上记号)
  2、讨论:
  (1)“他背着满满一背篼柴禾,他背着五彩的晚霞归来了”。
     (说明柴禾“多”、时间晚)
     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书上又是怎样写的?
     讨论课后题3(找、比、想)背诵1、2自然段。
  (2)“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轻轻吁了一口气,掏出一捧红红的山柿子,笑着给了围上来的邻家小弟弟。”“药材……”
     (说明采的东西多、善良热情、好学)
  (3)“拐过……绕过……走过……跨过……”
     (说明路途遥远)
  (4)“小脸上的汗水和泥渍。抿着小嘴微笑。”
     (劳动不怕苦,不怕累)
  3、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山里孩子“勤劳”的句子。根据叙述想象出一幅幅图画。
  4、围绕重点,读读议议
  (1)选取2、3、4、7自然段自由读。
  (2)讨论:
   ①山风、小溪、鸟儿为什么对打柴的孩子这么亲热?
   ②“炊烟”为什么说是“妈妈高高扬起的手臂”?
   ③从“拐过”、“绕过”、“走过”、“跨过”这些动作,你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④从妈妈细微的动作,你看出了什么?
  三、朗读全文。
  四、课堂作业
  作业题4—6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3456
  3、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深化重点句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句子:
    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
    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
  2、提问:这两句话都是写什么?它们的表达方法与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深化重点
  1、齐读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
  2、出示句子:
  (1)背篼里盛着满满的柴禾。
  (2)比较异同:
   相同点:都是说背篼里盛着东西
   不同点:前一句写了作者看到的事实,是平实的记叙,后一句写了作者的联想从“一次”联想到“许多次”,是指整个童年辛勤地背柴禾,点出背柴禾的象征意义。
  (3)体会感情。从“领悟”到“赞扬”。
  (4)感情朗读。
  三、朗读训练
  1、要求:
  第一段要用亲切、轻快的语调来读。
  第二段要用亲热、欢乐的语调来读。
  第三段用领悟、赞美的语气来读。
  2、自由练读。
  3、指名读、评议。
  四、分段练习,指导背诵。
  (用“首词引背法”指导背诵)
  五、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我们抓住重点句“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来读读,想想,这样,一个可爱的山村孩子的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他那勤劳、朴实、忠厚的美德,让人喜欢,受到人们的赞扬。
  六、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学会13生字;理解19个新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全面理解课文重点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
  教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小小一个兜,宝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裤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题,学习“篼”字
   3、《背篼》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
  二、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用课题扩充法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什么时候)      (谁)         (用“背篼”干什么)
   2、按三项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字词。(基础较差)
    (2)提出难读、难写、不理解的字词。
       字音重点:梢、攒、渍、背、盛。
       字形重点:篼、撩、揩。
       检查词义:蜿蜒依依送别积攒田埂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读后的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勤劳
   4、学习“学习提示”。
    (1)投影出示: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找出课文重点句。
  三、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句,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读课文重点句,导入:这个勤劳的孩子回来了。自由读,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同桌互说。123456
   2、句子比较,体会感情。(投影出示)
    (1)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
       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2)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
       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
    (3)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鸟儿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比一比,体会表达的方法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理解“炊烟袅袅”。
   4、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
   5、听到**的呼唤,孩子怎么做了?默读第4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动词很多:.拐、绕、走、跨、走、走)
   6、感情朗读,小结。
  二、围绕重点句,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导入:山里的孩子已回到了家,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2、朗读5——7自然段,谈谈读后的感受。
   3、山里的孩子多么勤劳,多么懂事。他不但帮助家里打柴,还采集药材,积攒学费,同时不忘爱护邻家小弟弟。你有什么话对他说?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4、理解重点句:背篼里装的是什么?
     比较句子:
     背篼里盛着满满的柴火。
     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这两句话有什么关联?作者用第2句话来赞扬这个孩子,好在哪里?(前一句写了作者看到的事实,是“一次”,是平实的记叙;后一句写了作者的联想,是“许多次”,是“习以为常”的,是指整个童年辛勤地背柴火,点出背篼里柴火的象征意义。)
   5、小结:山里的孩子,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打柴、采药材,他是多么勤劳啊!
  三、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四人小组交流。
   3、个别交流(评议)。
   4、集体读。
  五、回顾学习过程与方法,小结写作顺序。(课文按山里的孩子归来的顺序,先写大山的孩子,背着柴火回来;再写大山的孩子回到自家的小院里;最后作者赞扬了大山孩子的勤劳童年。)
  六、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5、6题。

                第三课时

  一、边听课文录音边轻读课文,回顾:你喜欢这个山里的孩子吗?他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1、交流:勤劳、孝顺、爱学习、爱他人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集体交流疑难点。
   3、听写词语。
  二、自读课文,欣赏语句。划下优美词句,试背。指名背诵部分语句。
  三、背诵全文。
   1、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课本剧表演。
   5、集体背诵。
  四、城市里的孩子与这些山村里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1、仿写练习:
     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哦,城里的孩子,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希望自己有一个怎样的童年?围绕上面的重点句,写一段话。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第3、4、7题。
   3、补充练习:辨字组词。
      延()  民()  责()
      蜓()  抿()  渍()
      梢()  赞()
      哨()  攒()123456

  教学后记
    为了深入理解课文,启发学生想象课文第5-8节所描写的情景,然后用动作、语言表演出来,学生兴趣较浓,效果较好。

《背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
  2、读准“攒”、“撩”、“揩”、“抿”等生字,理解“炊烟袅袅”、“田埂”等词语,认清“蜿蜒”的字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尝试背诵有关段落。
  4、初步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的美和山里孩子的勤劳朴实美,抓住“美”来理解课文。
  二、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
  (1)昨天老师编了一个谜语,想请大家猜一猜:小小一个兜,宝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裤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题
    (板书:背篼)后理解。从字形上看,你认为背篼是什么做的?
    (竹、藤、柳条等做成,可以背在背上运送东西的篼。)见过背篼吗?请同学板画。
  (3)齐读课题。
  (4)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想办法把文章读通顺、读正确。能干的尝试读流利。
  (2)反馈。
    (选择性朗读,特别是课文第7自然段。)
    重点读准“炊烟袅袅”、“揩去”、“积攒”。
    机动板书:揩、攒、撩、蜿蜒等。
    大家都很会读书。你愿意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吗?我这里有配音乐的朗读,还有图,请你边听边看,想象一下描绘的画面。
  (3)教师配音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4)谈谈听后的感想。
  3、围绕“美”,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导入:
     美丽的夕阳下,这个勤劳的孩子回来了。
     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说一说、找一找,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随机点拨(板书):晚霞美山风、小溪、鸟炊烟
  (2)句子比较,体会感情。
     这里有这么一段话(出示小黑板):“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谁来读一读?再请你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两者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好好读读,体会一下或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拟人手法表现欢快、喜爱之情。)
     反馈。个别说。你能用实践来证明吗?很会思考,一起来试试。齐读。
  (3)理解“炊烟袅袅”。
  (4)感情朗读。
    a、大家都很善于发现美,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自由读——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交流——随机指导。
    b、一个人就这么有感情,四人小组的力量就更大了。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感情朗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朗读方式,如:分角色读、表演读……鼓励创新。
    c、交流。
    d、有感情地齐读。取长补短,结合想象,配乐朗读。
  4、小结。用你明亮的双眼发现更多的美。
  5、作业。
  (1)、尝试背诵。
  (2)划下你喜欢的句子,尝试背诵。
  (3)反馈。
  (4)《作业本》第4、6题。

  板书:
            4、背篼(图)
       生字 晚霞 美 山风、小溪、鸟 炊烟
《背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按“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123456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按课文的内容进行说话。
   4、能体会山里孩子童年的勤劳。
  教学重难点:学会“抓住课文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学习提示”和《背篼》这篇课文的生词,我们知道,背篼光从外表看,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对山里的小朋友来说,是好伙伴,好朋友,给山里的孩子带来许多童年的生活乐趣,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还是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听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
  边听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2、学生谈想到的画面。
  3、朗读、背诵。
  三、明确学习方法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老师想和大家商量商量,接下来该怎样学呢?谁来出出主意?
  2、这一单元的学习提示教给我们什么读书方法?
  四、学习重点词句
  1、什么叫重点词句?
  2、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是哪一句?
  3、自由朗读这句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背篼里怎么盛得下童年?)
  5、用赞扬的语气读这句话。
  五、学习2-7小节
  1、我们已经找出了重点词句,该怎样做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呢?
   出示:
   (1)想想课文中哪些具体事例是表达重点词句的意思的。
   (2)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3)围绕重点词句想想,课文主要给我们什么启发。
  2、学习5、6小节。
  (1)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将体现山里孩子勤劳的具体事例划下来,待会儿请这样回答:勤劳体现在_________上。
  (2)学生自学,回答。
  (3)按句式回答:“勤劳不仅体现在( )上,还体现在( )和( )上,更体现在( )的想法上。
  (4)说说理由,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山里孩子的勤劳。
  (5)体会采药的辛苦。
  (6)指名朗读背诵。
  3、学习第7小节。
   学得真不错,就这样学,我们继续研究课文。
  (1)指名读第7小节,找找“( )是勤劳的象征”
  (2)谁来做做撩起围裙一角,揩去脸上汗水和泥渍的动作。
  (3)妈妈给孩子擦汗,孩子的表情怎样?
  (4)你能说说他仿佛在说什么?
  (5)老师这儿有三种答案,想想,哪一种是山里孩子的回答。
   a、“妈妈,瞧我多能干!”b、“妈妈,我的柴够您烧一阵子了,明天可以不上山了吧?c、“妈、我不累,您放心!”
  (6)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
  (1)还有哪一段写到了妈妈,指名读。
  (2)想想妈妈怎么呼唤?
  (3)真是**的手臂吗?是什么?用什么比作什么?
  (4)朗读。
  5、学习第5小节。
  (1)引读。
  (2)学生表演,教师朗读。
  (3)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背诵。
  6、学习第2小节。
  (1)听音乐。(流水声、鸟鸣声)
  (2)谁能把听到的音乐说出来。
  (3)比较句子,朗读指导。
  小溪在哗哗地流着。
   小溪在说着悄悄话。
   小鸟在树上叫着。123456
   小鸟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4)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情感。
  (5)再次朗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
  六、谈启发
  1、回忆刚才学习的过程,看是否按“单元学习提示”的要求来学习。
  2、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拿自己跟山里的孩子比一比,想对山里的孩子说些什么?
  3、朗读诗:《山娃子》
     归来了,山娃子,
      带着一身的汗水、泥渍,
      带着一路的雨露、晚霞,
     归来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天地,
      山风、小溪、鸟儿,是您亲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
      是您梦的小径。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着一座大山,
      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18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