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包公审驴》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包公审驴》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曾有这样一段经历。上学期,领导要求我上一堂公开课,我选择的是《包公审驴》。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主体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智谋,这篇课文的编排意图就是让学生体会人物对智谋的运用。
文中直接描写包公的地方实在不多,学生很难领会包公的智谋。于是,我抓住这三处描写包公言行的语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包公的内心活动,也就是体会包公施计的过程,这非常符合编者的意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包公的语句,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推测出他当时的一些想法吗?以下是课堂实录的一个片断:
师:文中找出直接描写包公语句有哪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这些句子。
生1: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生2、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生3、“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
(学生交流出这些句子后,我首先请学生朗读,然后我指导学生朗读,特别是读生1交流的句子用了京腔“王朝,马汉”,读生2的句子则绘声绘色的一拍讲桌大喊一声“喂”这样就把包公威严、胸有成竹、沉着的语气读出,为学生体会包公的遇事冷静,足智多谋做下很好的铺垫。)
找句子,读句子都是为了凸显包公的智谋做准备工作,下面需要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师:从这些描写包公的句子中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1:这头驴很可怜,包公为什么要打它?
生2:为什么打了以后就放了?
……
师:包公在大堂上命人把驴打了后又是怎样做的呢?王五的驴到底找到了没有呢?请同学们接着快速浏览课文。
生:交流
师:想一想,课文中包公使用了计谋了吗?你怎样评价包公?
生1:包公先是饿了瘦驴3天,又打了瘦驴,就是为了让瘦驴回家。
生2:包公利用动物的本性找到换驴的人,太聪明了
生3:包公太高明了。
生4:包公足智多谋。
师:咱们的包大人确实是足智多谋(用京腔说出足智多谋)啊。包公审驴被称为千古奇案确实不为过。
可见,把握编者的编排意图,科学设立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精读与粗读相结合,对学生的阅读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而把握教材的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尤其是新课改以来,新的教材需要我们进一步下功夫去把握。

《包公审驴》教学反思
《包公审驴》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通俗易懂。在教学设计时,教师的问题预设注重了激发学生的课堂生成,为他们的生成打下了铺垫。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环节中:
    1.小组合作学习故事的经过部分,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由小组讨论。在后来的学习成果汇报和班级交流中还有“问题解答场”环节,让学生自由交流小组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保护并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解疑的能力,促进课堂生成新的情况。而后通过师生共议,帮助学生筛选问题、解答问题。如:学生在课堂中就提出了一个很有探讨意义的问题:“课文第四段好像与故事无关,为什么?是不是可以去掉?”我当时就为提问的学生鼓起了掌,因为这一段是典型的侧面描写,突出了案件的奇,反衬出包公的机智、遇事冷静的品格。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把这个教学点淡化了,只在朗读中带过。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关注到了这一点,并生成了这样的新问题来研究,弥补了我教学设计中的不足。12
    2.在学完课文以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意欲引导学生发现课文要赞扬的中心人物——包公的足智多谋。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我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学生提到了偷驴贼、王五都用了计谋,并分析出偷驴贼的计谋用错了地方,而王五则用计谋帮助了自己。
     在课堂实施中学生还生成了很多的新情况:自主提问时提出与课文相去甚远的问题;再读完课文结局后,还要小组合作表演包公审偷驴贼的过程。如果一味的迁就学生,很可能无法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如果着重完成教学预设,课堂将会死气沉沉。我们如何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既尊重学生的思考,又完成教学任务,一举双得呢?这是我要探索的问题,也是值得与同行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第五单元《包公审驴》教学反思
《包公审驴》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通俗易懂。在备课时,我就不想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分析课文上,而是把更多时间去琢磨这节课我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  
一、从课题入手,质疑问难。   
本课课题比较新颖,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读书的热情。从 “审字”入手,让学生就课题提问,进行质疑,这样,不仅仅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更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使学生带着 “ 在什么情况下审驴?为什么审驴,不审人?怎样审驴?”等问题主动读书才真正观察和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读书的质量。  
二、尊重文本,注重生成。  
语文不能脱离开文本,我带领学生紧紧抓住文中的词、句进行深入的探究,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读懂的层面,而是在读懂的基础上学会思考与质疑。比如:比如我在让学生体会王五的好驴被换时的心情,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王五好驴的词语,并说明了理由。有这样的铺垫就不怕学生理解不了王五为什么把驴当做宝贝一样爱护了,也顺水推舟地让学生体会出了他当时的心情。  
三、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在设计本课时,我抛弃了以往的“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分析课文,我用一个环节“文中都有谁运用了计谋?”贯穿了始终。并且我在讲解审驴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找出能够表现包大人足智多谋的句子再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妙处,从而明白包大人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与形象,突出其正面性格特征,理解包公的胸有成竹和足智多谋。  
如果说我也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我在“课本剧”环节时间略显得仓促了些,如果在前文导入过程再紧凑一些,这处学生就会更有时间发挥出他们的表演欲望。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97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