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主要内容_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练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十单元:我们去旅行
单元课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徐霞客对祖国地理学的杰出贡献,感受徐霞客坚韧不拔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情感。
  2. 学生字新词,理清层次结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和作用。
  3. 有感情地朗读,欣赏并学习作品语言表达的特点。
  4. 学习概括课文内容,进行缩写。
三. 教学重点: 理清层次结构,感受徐霞客坚韧不拔的科学研究精神。
四. 教学难点: 欣赏并学习作品语言表达的特点,学习概括课文内容,进行缩写。
五. 跟老师一起学          
  1. 同学们,你们爱旅游吗?为什么爱旅游?如果有一个人要徒步去各地考察,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你怎样想?这个人就是明朝末年的徐霞客。
  2. 通读全文,扫清障碍。
    (1)生字:
    卓    宿    栖    劫   锲而不舍    出类拔萃   勘察 
    (2)解词:
    科举功名
    锲而不舍
    不朽
    勘探
    先驱
    (3)正音:
    露 (lù lòu)                         宿(sù xiǔ)
    (4)组词:
    卓(    )           宿(    )           栖(    )           却(    )           堪(    )
    桌(    )           缩(    )           牺(    )           劫(    )           勘(    )
    (5)近义词:
    观察——观看              艰苦——艰难                     推翻——推倒
    惊讶——惊奇              收集——搜集                     游历——游览12345678
    翔实——详实
    (6)反义词:
    锲而不舍——有头无尾                     危险——安全              追求——放弃
    深刻——浅显                                   详实——简略  
    (7)四字词:
    千古奇书              千辛万苦              雄心壮志                     科举功名
    不辞而别              求真求实              长风为武                     完全一致
    描述自然
  3. 通读全文,理清层次。
    一(1)徐霞客是一位明朝末年的奇人,徒步游历祖国,写出了奇书《徐霞客游记》。
    二(2、3、4、5、)徐霞客三十多年历经千难万险,亲自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
    三(6)徐霞客一生游历探险,写出了不朽的杰作,成为旅游写作的先驱,也是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4. 初读之后,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说他是奇人,写一本奇书?这些奇表现在哪里?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奇人?
    (1)第一自然段中的概述描写。
    (2)第二自然段卓尔不群,研究经书,立志亲自考察。
    (3)第四自然段同伴退缩,财物尽失,仍继续研究。
    (4)第五自然段锲而不舍的具体实例。
    为什么说他是奇人?
    出示:[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并且把他游历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重点体会:
    [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12345678
    [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1)选择其中一组关联词,也可结合上文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这件事。  出示:[无论……都……   虽然……但是……     尽管……还……]
    (2)这真是实践出真知,在他的努力下,最终找到了答案。这就是他对人类的贡献,徐霞客在游历中还经历了许多奇人异事,可以根据课文、课外资料创编不同形式的小故事来说明徐霞客是一位奇人。
    (3)徐霞客明知危险为什么一定要登上峰顶,一定要进洞去看一看?
    (4)这只是他三十多年游历生涯中的点滴事例。透过这些事例你看到了怎样的徐霞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
    (5)正如徐霞客在游记中记载的那样:“亘古人迹未到之区,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 (我所到的地方多是自古人迹罕至的地方,为了获得真实、确凿的考察资料我不惜牺牲性命,也要多方考虑后,一定到哪里去,一定看个究竟才行。)
    徐霞客一生不避艰险,走遍三江五岳,横跨中国十六个省份。靠的就是这种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正因如此徐霞客才铸就了这部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他的考察记录,经过现代地理学家的实际勘探,证明他的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他的游记详实生动,写山写水,都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
    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徐霞客一生游历探险,写出了不朽的杰作,成为旅游写作的先驱,也是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5. 这本书“奇”在哪里?从课文最后一段找到答案。(观察描述非常准确,有价值的科学文献。游记详实生动,融入感情,是山水文学的杰作。)
  6. 缩写。
    (1)通读全文,思考: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总分总)
    (2)徐霞客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文章列举了哪些事例?抓住文章的总述段落,结合具体事例,运用概括的方法进行缩写。
  7. 徐霞客一生走遍半个中国大陆,游历探险,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是田野考察的科学家。他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写成千古奇书。真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奇人。
    解题:12345678
    那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是《走遍天下的徐霞客》,而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同学们课下可以阅读《徐霞客游记》、《徐霞客传》更深入地感受这位奇人。
    附录:资料——奇人徐霞客
    徐霞客(1586年-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号。他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致。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了一座万卷楼来藏书,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他都能记得。家里的藏书还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还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像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从此,直到五十六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徐霞客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见的边疆地区。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徐霞客二十八岁那年,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还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时,已是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乱坠而下”。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12345678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游记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书”。
    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如他对福建建溪和宁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黎岭和马岭分别为建溪和宁洋溪的发源地,两座岭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两条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长,而宁洋溪短。徐霞客经过考察,找出宁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结论。“程愈迫则流愈急”,也就是说路程越短,水流越急。这个地理学上的著名结论,就是由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得出来的。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对许多河流的水道源头进行了探索,像广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萧、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盘江以及长江等等,其中以长江最为深入。浩荡的长江流经大半个中国,它的发源地在哪儿,很长时间都是个谜。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书《禹贡》,书中有“岷江导江”的说法,后来的书都沿用这一说。徐霞客对此产生了怀疑。他带着这个疑问“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查出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一千多里,于是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上源。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徐霞客没能找到长江的真正源头。但他为寻找长江源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在他以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国家派出考察队才确认长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还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泛。徐霞客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作了详细的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他还考察了一百多个石灰岩洞。在湘南九嶷山,他听说有个飞龙岩,就请当地的和尚明宗引导,带着火炬去考察。飞龙岩是个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内又是坑又是水,很难行走。徐霞客全不顾及,一直深入进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明宗几次劝他回去,他都不听。直到火炬快烧完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他没有任何仪器,全凭目测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学。如对桂林七星岩十五个洞口的记载,同今天我们的地理研究人员的实地勘测,结果大体相符。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欧洲人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
    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很多。除上述所说,他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对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变化等自然现象,都作了认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对农业、手工业、交通的状况,对各地的名胜古迹演变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他的这部奇书,在文学上的价值也很高,篇篇都可以说是优美的散文。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这次他主要游历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他回乡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12345678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 lù              lù sù              qiǎng jié               zhuàng suì
    (    )              (   )                (    )                     (    )
    kān tàn                 xī shēn dòng xué
    (    )                     (              )
二、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情况(    )                     (    )繁华                            (    )强烈
    渐渐地(    )                  (    )的火焰                         旗杆(    )
    (    )平静                     (    )缓慢                            整齐地(    )
    (    )的话语
三、改错别字。
    奇人意事(    )              桌尔不群(    )                     不词而别(    )12345678
    千幸万苦(    )              再接再励(    )                     精精有神(    )
    漫不径心(    )              专心至志(    )                     喜出往外(    )
    完壁归赵(    )
四、选词填空。
  1. 埋怨 抱怨
    事后,他(    )自己考虑不周到。
    他老是(    )别人对他不尊重。
  2. 必须 必需
    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蜜,(   )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
    他买了一些学习上(   )的用品。
  3. 毕竟 究竟  
    兴国塔(   )有多高,谁也没有测量过。
    光靠瓜菜过日子,(   )是填不饱肚子的。
  4. 沉重 繁重
    (   )的工作,累得他更加消瘦了。
    他怀着(   )的心情告别了妈妈。
 五、把下面的词语恰当地搭配起来。
    响应    觉悟       明确     问题 
    克服    号召       表示     方向  
    改正    困难       接受     批评  
    提高    缺点       解决     态度   
    刻苦地   奔驰        巨大的    景色
    热烈地   学习        无穷的    变化
    飞快地   歌唱        壮丽的    前程
    愉快地   讨论        灿烂的    力量
六、加标点。
    小屋里  我独自一人躺在床上焦灼不安地想  爸爸在外地工作  妈妈出差  我怎么偏在这时候生病呀 这时  门  吱嘎  一声开了  老师进来了  她走到我的床前  轻声地对我说  快起来  老师带你去看病  我诧异地问  您  您怎么知道的  老师没回答  只是微微地笑了一下  抱起我往医院走去

【试题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答案:略
二、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答案:略
三、改错别字。
    答案:略
四、选词填空。
  1. 埋怨   抱怨
    事后,他(埋怨)自己考虑不周到。
    他老是(抱怨)别人对他不尊重。
  2. 必须   必需
    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蜜,(必须)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12345678
    他买了一些学习上(必需)的用品。
  3. 毕竟   究竟  
    兴国塔(究竟)有多高,谁也没有测量过。
    光靠瓜菜过日子,(毕竟)是填不饱肚子的。
  4. 沉重    繁重
    (繁重)的工作,累得他更加消瘦了。
    他怀着(沉重)的心情告别了妈妈。
 五、把下面的词语恰当地搭配起来。
    答案:略
六、加标点。
    小屋里,我独自一人躺在床上焦灼不安地想 :“ 爸爸在外地工作 , 妈妈出差 , 我怎么偏在这时候生病呀!” 这时 , 门 “ 吱嘎 ” 一声开了 , 老师进来了 , 她走到我的床前,轻声地对我说:“快起来 , 老师带你去看病 。” 我诧异地问 :“ 您 ? 您怎么知道的!”老师没回答 ,只是微微地笑了一下,抱起我往医院走去。
 
【励志故事】
名人效应
由于名人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有着一呼百应的作用。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出了非常妙的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被一抢而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上了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又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书又售尽。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

1234567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94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