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案】草船借箭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设想
教材理解:《草船借箭》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便用短期内要造出十万枝箭的毒计来陷害他.而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终于完成了任务,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文章内容十分生动,情节引人入胜.同学们在阅读时,一定会发现作者的精心构思,在情节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设下的一个个悬念.
一向精明能干, 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对有意刁难,陷害自己的周瑜,好像毫无戒备,对赶造十万枝箭的"公事"竟满口答应.看到此,不禁叫人为他担心.周瑜提出"十天造好",而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还当众立下军令状,这还不叫人为他捏一把汗周瑜为了置诸葛亮于死地,暗地里吩咐军匠不供应造箭材料,而奇怪的是诸葛亮造箭不要造箭的材料,却向鲁肃借用"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要"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这又是为什么真叫人感到奇怪.谁知诸葛亮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短短的三天,要造出十万枝箭,这已经是叫人难以想象的事了,可是诸葛亮接连两天没有丝毫动静,眼看剩下最后一天了,他怎么向周瑜交箭 好容易挨到第三天,诸葛亮密请鲁肃一道去取箭,却把船向曹营开去,这又是为什么更令人费解的是,船近曹营水寨时,诸葛亮竟命令军士擂鼓呐喊.这怎么得了,难道他不怕曹军冲来,在这滔滔江面上,他能有什么脱身之法
这一个又一个的悬念,使情节的发展曲折而又扣人心弦,让我们边读边产生悬念:这后事到底如何 因而一味地想追读下去了解个究竟.
自学程序:设疑------解疑------理解重点------体会情感------设计作业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部分内容改写而成的,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 (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渚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通过草船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二,自学课文.123
1.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填空练习,了解大意.
( )要( )三天赶造( ).( )向( )借船,然后用草船向( )借到了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
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读)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1.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结合课文第2题的提示,把课文分成4段:
①接受任务
②作好准备
③草船借箭
④按时交箭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作业本上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一,二,四段,完成部分作业.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新词.
2.给多音字"都","更","了","只"组词.
二,学习课文一,二段.
1.读一,二段.
思考:赤壁之战时,周瑜的3万军士战胜了曹操的80万大军,周瑜用的那么多箭是从哪儿来的 诸葛亮是怎样借箭的
2.出示思考题预习.
(1) 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立下军令状,保证3天之后交10万枝箭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请他帮忙
3.讨论交流.
4.再读课文一,二段.
思考:(1)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课文中哪里看出周瑜要害诸葛亮
(2)哪些词句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 明明知道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保证3天后交10万枝箭
(3)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5.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6.反馈交流.
①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
齐读"周瑜见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理解"妒忌".(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课文哪些地方证明周瑜要陷害他
(读书上有关句子,并讲出理由)
(周瑜要诸葛亮3天造10万枝箭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这是周瑜假公济私,图谋置诸葛亮于死地.)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
当周瑜听说诸葛亮3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在当时,3天肯定造不出10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
找出书中明确说明周瑜要陷害诸葛亮的话.
(周瑜对鲁肃说的:"这是他自己说的……回来报告我.")
②书上哪些地方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时说的几句话("不过……就完了").
朗读练习.(齐读)
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3天造好10万枝箭呢
(诸葛亮胸有成竹) (顾全大局)
理解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③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从哪里可以看出,请把书上有关句子读出来.
("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7.朗读练习.
小结:
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挺有才干,顾全大局;鲁肃真诚厚道,言而有信;而周瑜却挺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
8.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二段中的对话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3天前,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心里很高兴.3天后,周瑜带了500名将士来到江边干什么 (是抓诸葛亮的)
结果周瑜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齐读第四段.最后周瑜怎样
钦佩诸葛亮) 书上从哪儿看出 (长叹不如)
长叹什么 (叹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师范读周瑜长叹说的话,学生自由学读,齐读.
四,巩固练习.
作业本上第5题(1),(2),(3).
第6题(1),(2).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匀第三段,总结全文,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导入第三段学习.123
1.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构机妙算使周瑜改变的.
什么叫"神机妙算"
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
学了课文的第三段,我们就会知道.
二,学习第三段
1.一生读第三段.
其它同学一边听,—边找:哪些事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2.找出来划好后,分小小组讨论,
3.哪里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天时 (第三天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齐读.)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地利 (顺风顺水撤得快)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人心 (知道曹操的脾气,多疑多虑)读有关句子
从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道曹操不会出兵 (读有关句子)齐读曹操下令说的一段话.进一步理解诸葛亮知道曹操多疑多虑,不敢出兵.
小结:
由于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所以向曹操借到了1 0万枝箭;
4.诸葛亮是怎样向曹操借箭的
(1)生自由读课文,划出写诸葛亮指挥船上军士的词语.
("吩咐""下令""又叫""又下令""吩咐")
(2)分五步说说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经过.
(向北靠近曹军→船头朝西船尾东→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继续受箭→顺风顺水驶回.)
先讨论交流,再请学生讲,让全体学生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内容,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江上雾很大,为什么曹操的军士能那么准地射中诸葛亮的草把子呢
(因为诸葛亮的30个军士在四更时分擂鼓呐喊,曹军不习水战,不敢出来.于是多疑的曹操在大雾之中只好下令朝擂鼓呐喊声处放箭,这时箭像雨点一样射过去,草把子上很快就插满了箭.)
从这里,说明了什么 (诸葛亮安排得很巧妙)
(4)船头第一次朝西,第二次朝东.不这样可以吗 为什么
(学生用手操作讨论,后交流)
(5)完成作业本上的第4题,
(6)大雾还没散完,诸葛亮就带船队走了,临走之前还怎么说 ,("谢谢曹丞相的箭")
指导读这一句.是真谢吗
(7)曹操听后,会怎么样 为什么不追 (因为诸葛亮的船队顺风顺水走远了.)
三,练习作业.
1.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他神吗 (神)
诸葛亮是神吗 (不是神,是人)
他的神机妙算是从哪儿来的 (从书中学来的) (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2.诸葛亮不是( )是( ).他的神机妙算并不是( )而是( ).
四,再次理解课题,总结谈话,
1.体会神机妙算,能用"神机妙算"说一句话,然后朗读全文.
课题为什么叫"草船借箭"
("借"字概括了事情的经过,又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课文从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起因,到周瑜自叹不如的结果这一强烈的对比中,衬托了诸葛亮惊人的胆量,闻人的智慧.本文写了一场智斗,全文按故事发展的顺序,
紧紧围绕"神机妙算"来写的.在事件层层发展,人物性格对比中,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朗读全文.
完成作业本上第6题的(3),(4),(5),(6).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12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