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本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09年3月17日上午第一节(8:35——9:15)
地点:福州台三小多媒体教室
记录人:洪月玲项永锋  陈金敏  杨丽娟  倪慕新  叶伟彬   徐卫玉  杨德民  方福平  张玉凤  陈云勇  林小玲
组长:   杨丽娟  杨德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播放歌曲)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不是很熟悉,有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生321:《为了谁》。
师:这首歌歌颂了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今天学的课文里也有一个不平凡的人,他是谁呢?
生121:老汉。
师:课题却叫“桥”(生读题),再读!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悟老汉的形象:
(生轻声自由读课文)
师:谢谢五(四)班的同学,让我听到了最美妙的声音,同学们,课后有这样一道学习提示,谁来读读(课件出示课后习题)
(生读)
师:声音非常好听!的确,课文一次次写到暴雨和山洪。
(板书:山洪)请同学们拿起笔把它划下来。(生认真划)
师:都找到了吗?我看到好多同学认真划,如果老师让你用一个字概括这场山洪暴雨的特点,你会用哪个字?
生221:猛烈(师提示用一个字)
生222:猛。
生331:凶。
生431:野。(这个“野”用得太好了。)
师:作者到底怎么表达才让你们有这种感觉?(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师:作者用了三种表达方式,自己先读读。(自己读自己的)
师:读清楚了吗?
生151:读清楚了。
师:那我要问了,哪一组有最简短的句子。(一起告诉我)
(生齐答第一组。)
师:在哪,几个字。
生262:两个字。
师:过去见过没有?
生451:没有。
师:自己读读看,有什么感觉?
(生自读)
师:这场暴雨有什么感觉?
生362:这场暴雨来得没有规律。
生421:这场暴雨十分凶猛。
师:这场暴雨来得十分凶猛、可怕。
生231:这场雨非常大。
师:太大了。
生232:这场雨就像一个大盆装满了水往下倒。
师:想起一个词叫“倾盆大雨”
师:你们的感觉绝对是对的,肯定是对的,但却不仅仅是这些,再读读还会有什么新的感觉。我请一个同学读。
生读:像泼,像倒。
师:用力点。
生再读(有感情地,读出味道)
师:大家一起来!
(全班齐读这两句)
师总结:短句才会有力,简短才能有力,这样写才能写出雨的力度。
师:第二句我们换一种方式读。(指名三个学生读)
师:三个孩子读前三个语句,第四句全班一起读。
师:开始。
(生读)
师:满意吗?有什么感觉?
生431:我感觉不到山洪那种很凶猛的气势。
生452:我觉得没有感觉到山洪的那种速度。
师:你们的感觉真对,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到底怎么读呢?洪老师给大家两个符号。(板书:“<”“ >”)
师:这是什么符号?
生351:大于号,小于号。
师:数学学得不错。
生121:音乐中的渐强,渐弱符号。
师:你音乐学得好。
师:现在,我要从这两个符号中选一个用到这一句的朗读中,你想选哪一个?
生齐答:渐强。
师:异口同声,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262:因为,山洪是比较猛的。
师:是越来越猛,危险是越来越近的,就得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指名读句子,三个读前三句,全班读第四句。)
生读得很有气势。
师:这么一读,就把山洪的气势读出来了,这叫一连串的渲染。
师:第三种,你们自己来发现,发现什么?12345
生352:拟人。
师:哪个词?
生451:跳舞。
师:跳的是优美的舞蹈吗?是给你一种美好的感觉吗?
生132:不是。
师:它这种凶猛让我们感觉到害怕、恐惧。
师:从“跳舞”中读出了洪水的凶猛,还有吗?
生151:我觉得它是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张牙舞爪。
生352:我认为是死亡之舞。
师:好一个死亡之舞,舞蹈没有让我们感觉到美好,反而让我们感到恐惧,文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吗?找。
(生找句子)
生11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注意读好“狞笑”,再来一遍,你注意到哪个词?
生112:狞笑。
师:这句被人找到,还有没有?
生321:“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你注意到哪个字?
生321:舔、放肆。
师:还有吗?
生441:“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你注意到了哪个词?
生441:爬。
师:你们说的我都同意。同学们,你们再来看看,(师出示句子)
看这些红色的词,让我们觉得洪水跟我们很亲近,而实际上你们觉得呢?而实际上,给我们的感觉是……
生齐说:恐惧、可怕。
师:除了这些词,你还想到了什么?让人……
生431:让人非常受惊。
师:你还可以用一个什么词?
生431:心惊胆战。
师:同学们,这些表达方式就是用美好来写恐怖。现在,能不能读出感觉来?
生读句子:“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我要送给她4个字的评价,叫——
生齐说“声情并茂”。
师:朗读就得这样,不仅声音好,还得把表情表现出来,像她这样继续读。
生231读:“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太棒了,不过我可以给你个建议,在逼近前面做个停顿,咱们试试看,有什么感觉?
(师范读)
师:咱们重来一下。(生再读)
师:感觉到什么?
生231:我感觉到死亡的气息。
师:我已经闻到了死亡的气息,这就是读书的味道,接下来,谁来读?
生312读:“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听出来,你心里充满了对老汉的担心,对人们的担心。还有最后一句。
生151读:“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他的一个处理非常好,“爬”字的读法,用轻声来强调,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朗读技巧,咱们学着她也来一遍,好吗?
(师领读,生齐读)
师:你们五(四)班的同学朗读读得真好。是啊,这种山洪给我们的感觉是那样的可怕,简直就是一场恶梦。恐惧笼罩着这个山村,在这场可怕的洪魔面前,村民的表现怎样呢?刚才我们是读中体会洪水的可怕,现在请你们读三到十自然段,拿起笔划出来表现村民的关键词。
(生读书划词)
指名说。
生231:你拥我挤。
生362:疯了似的。
生452:跌跌撞撞。
生341:惊慌。
生132:乱哄哄。
师:都被你们发现了,我找了几个(师出示词: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  疯了似的  乱哄哄)读一读。
(生读)
师:同样在山洪面前,谁的表现不一样?
生齐说:老汉。
(板书:老汉)
师:这边空白处就留给老汉(词的右边空白处),请你也找出在山洪面前老汉的表现,抓出关键词。
生421汇报:喊了一嗓子。
生342:盯着。
生441:揪出。
生351:像一座山。
生221:不说话。
(师出示词:站着  不说话  盯着  像一座山)
师:发现什么?现在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我看到的是一种自信,一种勇气。
生121:这位老汉临危不惧的表现值得学习。12345
师:在对比中发现了他的临危不惧。‘
生231:老汉沉着冷静。
师:这都还只读到一层,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老师说过一句话,他也是我的师傅。他说“要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读的是这个词,另一只眼睛要读透这个词,现在,我请同学们在这两组词语中选择一组读进去,读出你的思考。动脑筋,你怎么读出他的冷静?
师:看着你们举手,我感到特别的欣慰。
生321:我选最后一组,村民的表现是乱哄哄,老汉却像一座山,我在这里可以体会出在危险的环境中老汉与村民的表现的差别。
村民们非常的惊慌,而老汉却非常的冷静。
师:为什么把他比作一座山?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生432:一座威严的山。
生451:是一座充满希望的山。
生331:一座高大的山。
师:一座高大能阻拦灾难的山。(对生321说)如果把这种意识再加到你刚才的理解中去,你再说一遍。
生321:我觉得村民们是乱哄哄的一盘散沙的样子,而老汉却是一座威严的峰,这座山给人们一种安全感。
师:是一种希望,你再接。
生352:就是一座靠山。
师:对了,读书就得这么读。不能光说看出老汉的镇定,看出老汉的沉着,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就像这样谁再选择词语来说。
生442:我选“不说话”,人们都惊慌失措了,爬上木桥,老汉却在想着办法怎么组织人们逃离。
师:他从老汉不说话中看出了老汉在想办法,此时无声胜有声。
生352:我选“盯”着,当人们都在那边像疯了似的想逃跑的时候,老汉却盯着他们。
师:仿佛在说什么,交代什么?
生352:告诉人们不要惊慌。
师:惊慌了就会怎样?
生451:就会反而走向了死亡。
师:反而带来的是桥毁人亡。把这个意思加进你刚才的理解,再说一遍。
生352:人们都疯了似的,而老汉却盯着他们,目光中仿佛告诉人们不要惊慌,如果惊慌了反而就会走向死亡。
师:所以这种目光里透出的是一种坚定,更是一种书记的威严。那么,我们刚才是学习了一种方法,在对比中思考;还学习了一种方法,咱们不仅要读字面上的意思,还得读字面背后的意思,这才叫会读书。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在对比中读一读这一组词语,把老汉的那种镇定果敢、冷静智慧读出来的,咱们这样读。(指着左)这一组同学读村民。(指着右)这一组同学读老汉。准备好了吗?老师先读“山洪来了”。
生读:村民你拥我挤(师评:很有秩序)
师:再来一遍,山洪来了,村民——
生齐读:你拥我挤。
师:老汉站着(师提醒:稳一点)
生齐读:村民跌跌撞撞
师读:老汉不说话,村民——
生齐读:疯了似的。(师评:不够疯,还有点理智)再来,
生再读:疯了似的。
师:老汉——
生齐读:盯着。
师:目光透着威严。村民——
生齐读:乱哄哄
师:老汉——
生齐读:像一座山。
师:老汉像一座靠山,一座坚定的山,再读。
生再读:像一座山。
师:在镇定自若的老汉面前,纷乱的人群终于安静了。
(播放“山洪来了的画面。”)
师:只有洪水声,让我们静静地读这一句话。
生齐读:“人们停住脚步,望着老汉。”
师: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那是充满希望的望,你能救我吗?你能救我们吗?这种希望,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再读“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师说:洪水中响起了老汉的声音。谁来读一读这种声音?
(生举手,教师指名431读:桥窄!排成一队……)12345
师评:这样小的声音人们能听见吗?在山洪声中——
生431再读(有点力度)
师:咱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老汉就说了简简单单的三句话,一定很重要,大家要读出它的重要来。
(师范读。)
师:联系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生312:老汉心中一定想着党和人民。
师:不要一下子就戴上了高帽子。要思考,为什么要强调桥窄,一定要排成一队?
生132:因为桥窄,如果挤的话很可能桥就会断
师评:这是在警告人们,桥窄不要挤,挤的话桥会毁,人会死啊。因为前面课文已经说了人们已经疯了似的。再来说一说,我相信你能行的。因为桥窄,所以,联系一下。
生132:因为桥窄,所以要排成一队,才能保证安全。
师:为什么还要有最后一句话。
生152:因为党员是为了人民,所以要让人民先走。
师:这时候党员要起——
生152:带头作用。
师:就像我们班干部要有带头作用,只有党员排在后面,才能让更多的群众脱离危险。
虽然是挤着,但是实际他已经在思考,刚才洪老师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思考方式,是联系思考,你们看…………
师:为了保证排成一队,
生:所以党员要排成后面,桥窄是警告,排成一队是唯一的方法。党员排在后面这是命令,所以说在这生死存亡之际。这三句话无疑是救人们的一道活命符。
师:是这冷静的老汉,在他的指挥之下,人们脱离了危险,一个个登上了桥,离开了危险之地。
师:在课文当中,有这样一幅图,穿黄色衣服的是谁?
生齐说:是老汉的儿子。
师:老汉不认识他的儿子吗?板书:儿子
生231读:老汉在揪他的儿子,
师问:你怎么知道?你是怎么看出来?
师:那就是和他的儿子没有感情。
生齐说:不是。
师:你怎么知道不是?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452:在最后只剩下老汉和他儿子时,老汉让他的儿子先走。
师: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情节。谁来读。
出示: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生齐读。
师:你们还说老汉对儿子有感情,这么凶,吼他,还推他。
生432:因为儿子想让老汉先走,老汉想让自己的孩子活着,所以才推他,吼他。
师:那老汉可以好好地跟儿子说:“走啊,快点走。”
生111:可是时间来不及了。
生322:因为如果再拖的话,来不及了。
师:前面课文告诉我们,桥已经开始呻吟了,桥开始痛苦地呻吟了。读书就要这样,联系上下文。是啊,同学们,此刻水已经爬上老汉胸膛了。
生齐读: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不伙子推上木桥。
师:木桥已经在发抖,在呻吟——
(生再读一遍。)
师:那么这一推,一吼,我们读出的是什么?
生441:读出老汉的父爱,对儿子的一份爱。
师:拳拳爱子之心。救子心切,可是我觉得奇怪,我们都知道自己含辛茹苦抚养的孩子谁能不疼,谁能不爱。可是这么疼,这么爱,老汉他怎就这样做呢?
师: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段话中,哪个字深深地扎疼了你的心呢?一齐说。
生齐读:揪。
师:这毫不留情的揪,这一小小的细节,老汉无情还是有情,我们静静地思考。
生311:有情。
生311:因为老汉不想因为自己的儿子而失去了全村村民的生命。
师:失去的是儿子,爱的是大家。
生432: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把死的希望留给自己和儿子。12345
师:老汉心想的是全村的村民。
生142:从这里看出老汉是个大公无私的人,那么危急的关头,他能够不顾家人的生命,而保证全村的,老汉是个伟大的人。
师:做出的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在生与死之间,在公与私之间,老汉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公,老汉把希望留给了村民们,同学们,要是用一句话做结论的话,那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揪”这个字,揪疼的是一个父亲的心,成全了一个书记的责任。(播放音乐《为了谁》)
三、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五天过后,山洪过后,那个受全村人爱戴的老汉在这场山洪中牺牲了。(教师擦去板书“老汉”)
那个曾经还鲜活地在人群中求生的儿子,也被洪水吞没了。(教师擦去板书“儿子”)
还有河上那座窄窄的木桥也在山洪中摧毁了,那是不是也该把它擦去。
(生摇头。)
师:为什么?
生211:不能。这是老汉用生命换来的桥。
师:这是一座生命桥。
生321:这是一座伟大的桥。
生451:这是一座不朽的桥。
师:这是一座永远摧不毁的桥,用血肉筑起的——生齐读课题“桥”。
师: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学习了感人的故事,而且学习了很多表达方法,比如说写景写环境,比如说细节描写,比如说短句。
四、布置作业
师:用今天学到的表达方式,选择抗震救灾的画面,写一个感人的故事。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04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