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_《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1、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过程】
一、检复
  1、学生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共写了几个人物?谁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谁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神机妙算)什么叫神机妙算?  
  过渡: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让我们一齐学习“雾中借箭”这一部分。
二、学习第三段
  1、出示要求:轻读第三段,想想在整个借箭过程中如何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⑴ 划出重点句。
    ⑵ 点出关键词。
   ⑶ 说说理由。
  2、学生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谁来说说,你从哪此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⑴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害怕、吃惊)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
    ② 那么诸葛亮看到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暗自高兴)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
      师述:光读这句话,就能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吗?大雾也许是碰巧呢?所以你得找到联系的句子说明他早就料到了。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学生议论)
   ⑵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第三天四更……船里。”
      ① 为什么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候?(知天文)
    ② 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船里。”改不改?为什么?
      ③ 指导读。(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师述:我们刚才抓前后句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再用这种方法,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⑶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近前”。
      ① 你们说诸葛亮在笑谁?  
    ② 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你能把诸葛亮的话说出来吗?  
      师述:说得真好,你们都快成诸葛亮了。果然不出所料,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引读)“江上……近前。”  
    ③ 诸葛亮算准了吗?从这一点可看出诸葛亮知道曹操这人怎样?(知多疑)  
      师述:正因为对曹操的这一特点了如指掌,所以此时诸葛亮镇定自若,谈笑风生。他笑着说(齐读):“雾这样大……就回去。”
   ⑷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好不好?  
     课件显示:
  船靠近曹军水寨时,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顺风顺水驶回南岸。
    ① 为什么一字儿摆开?  
    ② 又为什么掉转船身:  
    ③ 顺风顺水是巧事吗?说明什么?(晓地理)  12
     小结:刚才大家通过具体的词句,体会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文中还有好多地方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课后再去研究,一定有更大的收获。
   ⑸ 课件显示“借箭”画面,老师叙说过程:  
     过渡:诸葛亮真是料事如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那么这个故事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三、学第一段(快速默读第一段)
  1、课文第二节是一段精彩的对白,可我们发现它的提示语都是“周瑜问”“诸葛亮说”,我们知道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物的特点,现在我们就来试着给提示语加上表示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来体现人物的特点。好不好?
  2、生交流,并指导读。
  3、通过大家这样一添,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4、诸葛亮是来帮周瑜的。周瑜为什么要陷害他?
  5、诸葛亮不仅识周瑜的妒忌,知曹操的多疑,还相信谁?(鲁肃)你觉得鲁肃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
四、学习最后一段
  1、周瑜妒忌诸葛亮,想用限期造箭陷害他,结果怎样?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2、齐读最后一段:  
    总结:这是一个诸葛亮、周瑜斗智的故事,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用过人的才智挫败了周瑜,取得了借箭的成功。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那么如何分清这一课中的前因后果呢?
  3、课堂检测:
     ⑴ 因为(   )所以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
    ⑵ 因为(  )所以请鲁肃帮忙做造箭准备。  
   ⑶ 因为诸葛亮知道曹操为人多疑,用兵谨慎,所以(   )。
     ⑷ 因为(  )所以取得了借箭成功。
五、质疑
    1、生提疑。  
  2、老师提疑为什么说“草船借箭”而不说“受箭”或“骗箭”呢?
六、课后作业
    假如你是鲁肃,你打算怎样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识天文    识  周瑜  妒忌
           诸葛亮 知  曹操  多疑
        晓地理    信  鲁肃  忠厚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04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