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资料_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8、童年的发现导学案第一课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厘米、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
三、知识链接
1、草履虫: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体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从背上看,形状像倒置的草鞋底。全身布满大致同长同细的纤毛,纵行排列,用以行动。身体的一侧有一条自前端斜向腰部的凹入小沟,称“口沟”。口沟底有口,口沟内有较为长密的纤毛,可鼓起水涡而摄取水中的细菌和其他有机物作为食料。
2、进化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创立的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学说。
3、哥白尼与“太阳中心说”:在古代,人们由于眼界狭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有限的,太阳、月亮和众星都围绕地球运行。16世纪,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30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在每时每刻地环绕太阳运转。但那时欧洲的封建教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谁提出这个观点,就会遭到教会审判异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临死前,才把自己关于“太阳中心说”的著作发表。
布鲁诺的遭遇:布鲁诺是意大利的科学家,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指出宇宙中有许许多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而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由于热情传播这一新天文学说,他被教会推到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在监禁7年后被活活烧死。
伽利略的遭遇:17世纪,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非常赞同哥白尼的观点,他寻找方法,给这种观点以科学的证实。但是他还是遭到了教会的谴责。宗教法庭把他传去,不断地审讯他,折磨他,让他跪下宣誓放弃自己的观点。但是当伽利略站起来后,他不禁喃喃自语道:“可是,地球仍然在转动呀!”后来,伽利略被监禁在家中,不许外出。
4、词语积累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禁”读jīn。如:听爷爷讲他过去的苦难,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轻盈:这里形容动作轻快。如:她迈着轻盈的步子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在集体生活中要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绞尽脑汁:费尽脑筋,拼命地思考。如:这道难题我绞尽脑汁也没找出答案。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如:周老师很严厉,讲话时总是一本正经的样子。
澄澈:水清见底。
天赋: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123
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5、读后感:《童年的发现》
今天,我们学习了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童年时的一项科学发现,重点叙述了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作者那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和他那惊人的想象力读后我很受启发。他之所以在童年就会有这个发现,主要是因为:第一,敢于提问;第二,反复思考;第三,大胆想象。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大胆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有勤奋钻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充满神秘的。小时候,我对什么都感到好奇,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还经常跟在爸爸、妈妈身后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人是从哪里来的?火箭怎么能升上天空?什么是原子弹?为什么一年要分春夏秋冬?这些问题常常使爸爸、妈妈都目瞪口呆,他们被我问住了答不上来时显得很狼狈,有时就胡乱编个答案搪塞过去,我也就似懂非懂地相信了他们。
  通过学习《童年的发现》,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科学是一项严谨的事业,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曾经听说,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可我曾看过著名生物学博士曹虎的一篇文章《人类是从哪里来的》,才知道人类的远祖到底是森林古猿还是海猿,至今还是一个谜呢!我想,长大后,我一定接过这根科学的魔棒,象费奥多罗夫那样弄清究竟谁是我们的老祖先。

第一课时
一、问题逻辑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6、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二、学法指导。
1.课前,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读一读。
2.本课的重点是讲作者童年的发现。着眼点不要放在发现本身,而应该放在发现的过程上。也就是说,应该知道“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要自主读书,充分地读书,了解作者是怎么发现的。通过读议明白:作者童年时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跟他的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是分不开的。
3.要在读书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反复读书尝试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跟大家交流讨论。比如:“做梦飞行真的是在长身体吗?”“老师为什么误解我?”“作者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等等问题。对于涉及到的生物学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可课外查阅资料解决;跟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可深入读书,展开讨论来解决。
4.要重视有感情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体会作者好学探究的精神和大胆的想象及作者的情感。要注意指导对发现过程的朗读。关于描述梦的一段,通过“只要……就……”“甚至”“那样……那样……”“似乎”等词语,要读出梦的神奇和梦中飞行的美妙;关于请教老师有关梦的问题部分,要读出好奇的心理和迫切探究的心情。123
5. 关于写字的学习,应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笔画简单的“汁、亏”两字,不能写得过于单薄;并且注意联系已有知识,总结书写规律,如“胚、臂”两字,部首同是月字,但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月”的写法也不同。结合这两个字,回忆学过的其他月字部的字,掌握书写规律。
6、关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的学习可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三、学习反思。


四、作业布置。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3、写出近反义词
    近义词:祸患(    ) 迷恋(    ) 妨碍(    ) 惊讶(    )
    反义词:轻盈(    ) 澄澈(    )
五、归纳小结。(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1、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               )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        );由(        )引出了为什么会在(        )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        )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        ),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        )。
2、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讲“我”九岁时发现了(               ),却在后来因此受到(    )。第二部分(“我的发现起于梦中飞行”到“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讲“我”发现(                     )前后经过。第三部分(“又过了三四年”到全文完),讲“我”在课堂上得知自己(        )竟然与(        )完全相同,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         ),但“我”从中也(       )。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43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