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_草原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这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茫,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有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
   一、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切为孩子的发展”是本次课改的主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阅读方法,然后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进行阅读实践,在读中找(批画),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再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情和体会,设法使学生能在整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激情满怀,积极主动,并能自觉地与学习伙伴合作探究。另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要努力体现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实践活动,力求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弄清本文的思想内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优美句段,感受草原绮丽风光和蒙族兄弟姐妹的热情好客。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3、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优美的语言。
 (2)学习本文边描绘边议论抒情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的内在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播放草原风光录像,学生边看边想怎样概括地描述草原的绮丽风光。
     2.同桌交流,概括草原的绮丽风光。
     3.师:谁来给大家描述一下草原美丽的风景?
     生:那里天是那么蓝,飘着几朵白云,那一望无际的天底下是成群的牛羊。放羊的姑娘手里拿着鞭子,正在高歌一曲。
     生: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白云,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上,牛羊在悠闲地吃着草,清清的湖水泛着微波,此情此景真使人难忘。
     4.师:今天老师和你们去草原看看那里的优美风景和热情的蒙族人民。
    [点评:用录像的画面展示草原美丽的风光,引人入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景,营造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和衔接。]1234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音。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继续自由读课文,要求一定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朗读(或开火车读),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生依据读得正确流利的标准自评,互评)
     4.默读全文,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桌交流。
     5.指名说。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热情好客的蒙族人民。
     生:课文主要讲了草原的迷人景色和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点评:读准每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整体把握和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
     (三)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画出有关语句。
     (初见草原――接近陈巴尔虎旗――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
     2.同桌或小组交流。
     3.反馈层次划分的情况。
     4.自由读课文,想想,在这五个地方,作者各写了什么呢?给每段加个小标题。
     (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5.教师作必要指导。
     [点评:小标题不同于段落大意,因学生这方面的练习较少,教师有必要作相关指导。]
     6.四人小组交流,互评。
     7.反馈。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草原静态美。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你又有什么感受?
     (2)同桌或前后同学交流。
     (3)全班反馈讨论。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呢?
 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草原美得像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
     生:我感受到了草原的色彩特别美。
     师:你的感受很好,作者描写草原色彩,突出了哪种颜色?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找出描写草原色彩的句子好好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突出描写草原色彩的。(学生认真读课文,自由交流)指名朗读描写草原色彩的句子
     师:大家一起说,作者用哪个字突出了草原的色彩,为什么?
     生:(齐答)绿色,因为草是绿色的,写草原的颜色就要突出一个“绿”字。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丘比作了中国画。1234
     生: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找一找哪点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起读运用夸张手法的句子
     生:我读了以后感受到草原的美是一种静态的美。
     师:怎么见得呢?
     生:课文中只写了草原到处一片绿色,没写声音,还写道:“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看到这么美的中国画,该怎样读来表现草原这绮丽的风光,表达出作者和你自己的心情呢?
     生:我认为该用欣赏的语气来读。
     师: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
     生:老师,我认为该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的心情一下好起来了,所以我认为该用高兴的语气读。
     师:你的感受也很独特,你来读一读好吗?(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师:你们读得都不错,老师听了以后,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美丽的中国画。
     [点评: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让学生有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读课文,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也是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体现。]
     师:还有哪位同学想谈谈你的感受?
     生: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草原是碧绿的。
     生:我认为还是草原的色彩美。
     师:作者还是用静态美的描写手法,写出了草原的色彩美。这里有个关联词“是……也是……”谁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呢?
 生:老师不仅是我们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3)师:哪位同学还想谈谈自己的看法?(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都读得格外认真,都有很真切的体会,那就让我们用读来把我们的不同感受表达出来吧。(自由读,同桌交流读,指名读)
    [评析: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了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教师采用了巧妙的方法为学生示范,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来感受草原的美丽。抒发自己的情感,真切地感悟到草原的美,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既增强了教学效果,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2.师:我们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采用了什么学习方法呢?
     生:我们用的学习方法是“读―思―议―读”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就用这种学习方法,小组内学习课文2~5自然段,注意在书中作好批注。(学生四人小组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评析: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去自学,这才达到了教的目的,同时教师也突出了自己的指导作用,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1234
     (1)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想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忽然像一阵风吹过……这是主人欢迎远客”。从这段话中,我感受到了草原人民是那么好客。
     生:老师,我们小组认为,这句话不仅写出了草原人民的好客,而且写得很美,骏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飞过来,我想他们一定穿得很鲜艳才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你们都谈得很有见解,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吗?
     生:老师我认为语速要读得快些,这句话除了写色彩美,还写了草原牧民纵马疾驰的场面。
     师:这又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呢?
     生:动态描写。
     师:请你试着读一读,好吗?
     (2)师:谢谢你给大家带来美的感受,哪个小组的同学还愿意汇报你们的感受?
      生:“初入草原,听不见……忽飞忽落的小鸟。”从这句话中我体验到了草原的安静。
     师:不错,草原为什么会这样安静呢?请大家默读下面的内容,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老师,我知道了,那是因为草原太大了。课文里写“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人们惊叹“呵!”表示走了一百五十里路突然见到一条明如玻璃的河时很惊喜。
     师:很好!谁说说你对“快了,快到了!”这句话的体会呢?
     生:我想,人们坐车跑了一百五十里路,突然见到了河,见到了牛羊,隐隐听到鞭子声,急着要见到草原牧民。
     [评析: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把学生带入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
     生:“也不知道怎么的,就进了……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我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生:我认为这段话还写出了蒙古的风俗特点,淳朴、好客、热情、大方。
     生:这段话也体现了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师:能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生:老师,我们组认为,最后一段也表达了蒙汉两族的友谊。
     生:这部分还表达了人们愉快地相见,盛情地款待,让主客忘了回家,忘了太阳已经偏西。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下来,和小组同学交流。
     (五)配乐朗读,感情升华
     1.在《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歌声中,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好词佳句本》中,和同桌交流一下。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下来,和小组同学交流。
    [评析:学生体会了草原美和人情美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对文章的感受得到升华,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了感情的共鸣。这时的朗读,是孩子们发自肺腑的赞歌。]
     4.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设计板书,归纳文章大意和中心。
     5.反馈归纳板书设计。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42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