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草原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课标要求观察、发现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而草原是世界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形色色的区域生活中的一种类型,所以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都是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草原之间的关系。教材安排了澳大利亚草原和内蒙古草原两个案例,这两个案例分别侧重于草原的生产和文化两个方面,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描述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感受草原生活,了解草原生活的特点,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大草原生活与草原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探究蒙古大草原自然环境和牧民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能举一反三地剖析其他类似案例。在情感上通过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草原文化,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学生分析】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内蒙古草原比较熟悉,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积累,教学上可以侧重内蒙古草原的教学,而对澳大利亚草原采取略教,重点抓住它生产的最显著特点── 机械化程度高。对于“草原人家”这一课,如果教学时仅仅呈现两个案例,学生可能不够尽兴,可以进行拓展延伸,补充学生较感兴趣的草原或世界著名的草原案例,通过多个案例的呈现,认识人地关系的协调对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分析】
1.学生通过对蒙古族人的衣、食、住、行和文体风俗活动五个方面的探究,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到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
2.通过从地图和相关的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运用全面联系的观点分析温带草原的特征。
3.通过澳大利亚、潘帕斯草原的了解以及草原人家与江南水乡的对比,体会牧民如何利用自然条件安排生产生活,感受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教学过程安排】
一、新课导入
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小的礼物想与大家分享快乐,我们看看是什么礼物?( 播放《射雕英雄传》的录像片断)
金庸笔下的射雕英雄郭靖是在大漠长大成人的,大漠在今天的蒙古草原上,有同学去过内蒙古草原吗?(如果有,就请学生介绍内蒙古草原,如果没有就由老师介绍。)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内蒙古草原旅游,去全身心地感受草原人家的生活,当然不是真的去,是模拟旅游。
二、新课教学
(一)旅游准备
出发前要做点准备,我们先得把方向搞准确,否则可能会南辕北辙了,请看地图(课件)。
①内蒙古位于浙江什么方向?②内蒙古位于哪个温度带?这使草原的草在一年四季会发生什么变化?③这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内蒙古的降水自东向西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使草原会分布在内蒙古什么地方?
过渡:现在我们把方向和目的地明确了,那让我们出发吧!
(二)蒙古草原简介
我们从浙江出发,一路乘火车,坐汽车,大草原终于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还传来了悠扬的蒙古民歌,就让歌声带着我们走入大草原吧!(课件)哪位同学愿意在这优美的旋律中给大家介绍一下内蒙古草原有哪些特有的事物?
过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这就是内蒙古草原,这里生活着我国好几个少数民族,其中主要是蒙古族,草原上洒落的一个个白色的蒙古包是蒙古族人的家。1234
简介蒙古包的结构和搭建。
过渡:来到草原免不了要尝尝草原美食,好客的蒙古族人会准备什么好吃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介蒙古族饮食)
过渡:再去看看蒙古族人一天的劳作。
(课件出示四幅图片)请学生把这些图片进行组合,描述一下蒙古族人一天的生产、生活。
过渡: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由自在的放牧生活。
简介蒙古族人的“走场”、“勒勒车”和祭敖包、那达慕大会。
过渡:模拟旅游暂告一段落,现在我们做几个智力游戏,一个字后面有一道题目,我们要依靠集体智慧才可能完成这个游戏,各小组自己选择题目。
(三)智力游戏
(各小组挑好题目后,把相关问题的图片资料发给各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各自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巡视并参与各小组讨论,小组探究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和补充。)
五个智力游戏是:
①蒙古族服装有哪些?这与草原的区域特征有什么联系?
②蒙古族饮食主要吃什么以及烹调方法?这与草原有什么联系?
③蒙古包与草原有什么联系?
(注意补充现在蒙古族也有定居的)
④蒙古族出行有哪些交通工具?这与草原有什么联系?
(注意提醒蒙古族也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⑤蒙古族有哪些风俗和文体活动?这与草原有什么联系?
(通过讲述马头琴的传说,体会牧民与草原的情缘。通过蒙古族舞蹈表演,思考蒙古族舞蹈与草原的联系,加深理解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与草原的密切联系。)
小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与草原有着密切的联系。
老师还有一个智力游戏,看谁能解决,我们江南水乡的女孩大多是大眼睛,水灵灵的,而蒙古族人的眼睛大多小小的、眼睫毛密密的,(课件)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小眼睛、密睫毛是蒙古人在长期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体格特征,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四)拓展
除了内蒙古草原外,世界上还有很多草原,今天,老师还要带大家去世界各地的草原转转,哪位同学能最先认出这些草原是哪个国家的?(课件)
1.(课件边播放澳大利亚图片展,边让学生猜)
澳大利亚畜牧业中养得最多的是羊,大家听到的背景音乐是澳大利亚的一首民歌《剪羊毛》,它的羊毛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号称“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些羊可不是土生土长,而是从欧洲带来的,从此迅速繁殖开来,今天澳大利亚的羊比人还多,澳大利亚人为什么会养这么多的羊?对比中、澳剪羊毛、放牧的不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机械化程度高是澳大利亚牧场的一大特点,这个特点是以国家工业化为基础的,工业提供的机械解决了澳大利亚劳动力少的实际情况,虽然我国内蒙古草原机械化程度相对低,但我们有人多的优势,这些发展特点是由不同的社会环境导致的。
2.(边播放潘帕斯草原录像边提示相关信息让学生猜)
相关信息:这个国家有着辉煌的足球传统,号称“最擅长在绿茵场上跳探戈的球队”,曾培养了像马拉多纳等一大批足球明星。
踢足球、跳探戈、吃牛肉是阿根廷人三大爱好,他们利用潘帕斯草原发展畜牧业,不过它养得最多的不是羊,而是牛,再利用沿海的港口优势,出口牛肉居世界第一位,号称“驮在牛背上的国家”。1234
3.(有时间还可播放美国西部草原录像)美国西部草原不仅塑造了牛仔形象,还孕育了牛仔文化。
三、新课小结
老师带大家领略了这么多的草原,你认为草原的生产、生活和我们江南水乡有哪些不同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草原与我们江南水乡有明显的差异,也与平原、山区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同样是草原由于所处的区域不同,在生活、生产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又丰富着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但草原上的人们都与草原结下了很深的情缘,都深深热爱着养育他们的草原。
四、教学检测设计
自评检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草原有了哪些体会和感受?
互评检测:今天哪些同学发言积极,表现出色?
综合作业:同学们课后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草原,然后再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并出一份《草原风情报》。(时间限定为一星期,可单独或合作完成)

五、课后反思
《草原人家》如果以一首蒙古歌曲或者反映蒙古草原的诗词导入,未尝不可,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是学生感兴趣的武侠小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就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吸引了学习注意力。
出行准备这一教学环节,成了本节课的最大亮点。这个设计挖掘出了相关的知识点,既复习前面学过的地图三要素、经纬线和气候等有关的知识点,又为学生提供了提高读图技能的机会,通过从地图中获取的信息,并联系已有知识,了解了内蒙古的降水变化对植被的影响,进而明确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位置,通过内蒙古的纬度位置构建了温带草原的草枯荣生长的习性特征。这一新知识的再生为后面牧民生活、生产与草原联系的探究作好了铺垫。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无论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由于理解片面,有时也会出现忽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现象,致使该落实的知识点没落实,事实上,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绝非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缺一不可。如果缺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大脑空空,那么其他两个目标就如同水上的浮萍一样没有根基,只能是表面的而无生命力的。
模拟旅游使用多媒体,让学生多感官感受草原风情,通过直观感受为后面探究式学习打下了基础。在探究式学习中五个探究问题的设计具有综合性、开放性,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全班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空间,也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五个探究问题牢牢把握了本课、本单元的主题──人地的协调,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要予以正确引导。首先,教师要设计好问题,针对不同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抓住学生中的问题,及时给予矫正,如学生探究蒙古包时,大多只能从降水角度进行分析,我引导学生从形状入手,运用科学课中学习的力学知识来探究,给予了思维角度的点拨,学生有了更多的答案。其次,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也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要具体研究课堂气氛怎样放,怎样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课堂教学只有对学生放手而不放纵,才能保证探究学习的真实有效。
我听过许多老师上这节课,都有蒙古舞的表演,或老师表演或学生表演,纯粹为表演而表演,为形式而形式,这也是我在听许多新课程课后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热闹之后学生学到了什么?新课程真正的精彩不在于表面的热闹,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光“体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脑动”才是新课程的出彩之处,这样的课叫“活”,否则就叫“乱”。1234
整节课有多个草原案例,详略得当,内蒙古草原详教,其他草原略教,但又充分体现其特点,使学生举一反三,开拓学生对草原的视野,从而使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展现得更饱满。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26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