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一段教学设计_《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草原》教学实录+练习+说课设计 

.支玉恒教学实录——《草原》 

.草原

1草原(a、b案)

第五单元备课《草原》、《珍珠鸟》、《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及练习五。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2、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思考:

    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

    “美”。

    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
  └人情美 


二、背诵联想,品味佳句

  1、轻声背诵第一段。

  2、想象画面:

    哪句话描写的景物在你头脑里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老师配生动的画面,朗读理解:

   ⑴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⑵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理解“一碧千里”。 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⑶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理解“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的区别?哪样更显柔美?

  4、此时此刻,老舍先生有什么样的感受。

  5、引导在多媒体欣赏中有感情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领悟,感受情深

  1、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迎客、待客、联欢、话别。

  4、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理解: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5、多媒体展现草原民族风情。


四、总结拓展,深化中心

  1、“热情迎接、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123

    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想象画面)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内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此刻,要是你是在场的汉族兄弟,你会说些什么?

    同桌互说。

  2、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五、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草  原

        ┌风光美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惊叹喜爱 情景交融
       美│
         热情好客

        └人情美 迎客 待客 联欢 话别 


【教学反思】

  《草原》是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子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读的极好素材。通过感情朗读的训练可以深化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体会。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通过突出重点借以突破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1、用多媒体展现草原美景。学生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展示,充分认识了草原的天、地、小丘、羊群的美;再感情的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进一步理解了作者的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体会人情美。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迎客 待客 联欢 话别)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用~~~勾画出来。这一设计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

  3、开展活动,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想象画面)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内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此刻,要是你是在场的汉族兄弟,你会说些什么?

    同桌互说。

    课件展示夕阳的余晖洒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在悲凉、沧桑的音乐声中,在学生深情的吟颂中,在学生深情的话别演示中,引导学生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这一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突破。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1、感情朗读指导不到位,。老师缺乏范读。第一段是描写草原的经典之作,写得非常美,应该用饱含深情的朗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123

  2、整体感受草原的美没有到位。老师让学生对草原美景逐句分析,切割了草原整体的美。在第一段教学的开始和结束,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有草原整体的印象。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4、教师语言还不够简练,还有很多正确的废话。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25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