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案、说课、反思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五年级语文 刘艳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挑”,并能结合本文语境理解“星罗棋布”、“络绎不绝”“大喜过望”“心灵手巧”等重要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能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正确对待人生态度的同时,初步懂得自己以后如何去面对苦难和挫折,树立积极奋进的学习生活态度。
4、在阅读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尝试学习作者恰当选择材料和表达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 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2、 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它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短文。
2、学生准备:回忆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或一句话;熟读课文;查字典理解自己不懂的字词意思。
3、师生课前聊天:(1)从家里到学校有几种走法?(2)就一道数学应用题探讨有几种算法;(3)举一个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例子,引导学生想想有哪些解决方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哲理名言。
1、谈话引入:同学们,通过课前的聊天我们知道,通往学校的路不止一条;解一道题的思路不止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止一种。可这里面蕴含着怎样深刻的人生哲理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作者就从这看似简单的话题中获得了人生启示,并受益不尽。
2、揭示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齐读课题。对课题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初读课文——浅尝人生哲理。
1、那么这句话是谁说的呢?是的,有一次,父亲带着我,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顶。当他们看到塔下的情景时对我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2、那么父亲带我爬上塔顶,仅仅是让我看路吗?
出示句子齐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这是父亲对我的教导,我一直记在心间。
3、父亲对我说的这句话有用吗?从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能为“受用不尽”找个近义词吗?我们发现这句话与文中开头表达的意思相同,这样的写法我们称为“首尾呼应”。这样写可以使一篇文章显得更严谨些,我们习作时也可以这样做。
4、疏理文章线索,概括文章内容:文章先描述父亲带我登上塔顶对“我”的教导;然后用两件事印证父亲的教导对“我”的帮助;最后用一句话总结。
过渡:父亲的良苦用心作者心领神会。在她的人生道路上,父亲的这句话让她受益无穷。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呢?作者在以后的生活中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下面老师的语文魔法棒一挥,你已不是你,你成了本文作者伊尔莎,78个伊尔莎将会走进我主持的访谈节目《说出你的故事》开始准备。123
三、精读课文——品味生存之道。
默读课文的4—13自然段,想一想分别讲了哪两件事?
2、和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第一人称把话说完整,体会人物心情,总结成功经验:满怀信心,绝不放弃。
4、总结:作者用自己成功的实例证明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只要我们满怀信心,带着希望出发,用积极的心态和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其实成功就离你越来越近了。
所以,作者你在结尾再一次深情地说——(生齐读)
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5、结合课文所讲内容,你对这句话的意思一定有了新的理解。
交流。
四、课外拓展——积累人生经验。
1、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品味这一人生哲理,语文魔法棒一挥,你又成了你自己,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短文——《两只青蛙》思考:要成功除了满怀信心,绝不放弃之外,还要具备什么条件。
一群青蛙在穿越树林时,其中的两只失足落入了一个深坑。
别的青蛙围了上来。大家看了看这个坑的深度,觉得希望渺茫,就对两只青蛙说,只有死路一条了。
两只青蛙全然不理会同伴们的言谈。相反,它们使出浑身解数跳出这。
青蛙们仍不停地奉劝它们算了,并坚持说他俩只有死路一条。
最后,其中一只青蛙听从了大家的劝告,放弃了。而另一只青蛙还竭尽全力地跳着。众青蛙又一次向它大声提醒,奉劝它别再作无谓的努力,安息吧!
谁知,它跳得更加卖力,终于它跳了出来!
大伙感到很惊奇,于是拉着那只青蛙大声问道:“你没听见我们的话吗?”
这只青蛙解释说:“我虽然身处困境,仍然相信天无绝“蛙”之路。凭借顽强的意志,奋勇向前,终于一鼓作气,跳出了深坑。
总结:顽强的意志。
2、刚才,我们是联系本文理解的这句话,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别人的故事来理解这句话吗?(根据学生发言引导他们仿照课题概括,如到达目的地的途径不止一条;通往只是城堡的方式不止一种;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不之一把……)
总结:成功,源自于我们始终怀揣着希望出发的百倍信心;
成功,源自于我们身陷困境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
成功,源自于“走另一条路试试”所产生的灵感和智慧!
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假如一条走不通,
千万不能灰心,
要有去走另一条路的信心和勇气。
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
但几经周折,
相信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五、读写结合——确立人生态度。
1、快速浏览,体会交流作者值得我们借鉴的写作方法。
(1)首尾照应。。
(2)表达详略得当。
板书设计: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积极的态度
绝不放弃成功
顽强的意志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刘艳霞
一、说教材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为略读课文,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使人终身受益的文章。文章从“我”回忆小时候,有一次随父亲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蛛网般通往城市广场的街道,父亲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给了我一把开启心扉的钥匙切入,随后记叙了我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就是父亲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实,让人从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之后,通往广场的路就又多了一条。123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理解内容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语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三、说教法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法
本课为略读课文,应以自读自悟为主。根据叶圣陶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说教学的大体步骤
1、学生参照阅读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
2、抓住以下四个重点问题交流:
(1) 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或句子是什么?
(2) 引导理解欣赏重点句子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⑤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3) 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侧重体会选择材料的恰当和表达的详略得当。
(4) 适当引导,联系生活实际。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确是一句让人终生受益的话,尽管学生年纪还小,但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可适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所了解的事),以加深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理解,从中切实受到教益。
四、说教学效果
本节课学生沉浸在伊尔莎的角色之中,体会了成功的乐趣。从中知道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也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止一个。掌握了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能在日常的生活中灵活处理问题,面对困难能有钻死胡同,做个积极乐观的人。
只是对课文生字教学没能在本节课完成,需课下学习。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本课的较成功之处:
1、把整个课堂变为一个访谈节目,学生成为嘉宾,把文中故事娓娓而谈,老师作为主持人,适时提问,自然流畅,情感教育渗透其中。
2、阅读拓展和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设计比较巧妙,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遗憾之处:
1、字词学习没能在学习课文中渗透,还要在课下占用时间,按排不够合理;
2、导入还不够精彩,虽结合了学生的生活,但没有能足够的激发学习热情。当然问题还有很多要在以后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9444.html
-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_《爱如茉莉》第二课时实录详细阅读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执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梦轩一、复习导入。 1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词语写在自己的默写本上。(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详细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
-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案详细阅读
[预习提示]: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
-
假如没有灰尘阅读答案|《假如没有灰尘》详细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详细阅读
《天火之谜》1 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2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同步练习详细阅读
知识广角一、把下面各字的拼音补充完整。m( ) y( ) ( )an l( ) ( )ui ( )e zh( ) h( )莓 殷 炫 峦 遂 澈 稚 凰 二、辨一辨,组词写好后给同桌听。莓...
- 详细阅读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_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