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案例_《珍珠鸟》教学案例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十分美好而动人的故事。作家冯骥才用细腻的笔触生动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重点写了“我”是如何呵护小鸟从而取得了小鸟的信赖。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全文描写细腻,情感真挚。
这篇略读课文既是学生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的好教材,又是引导学生感知和欣赏美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思想感情的好材料。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随着阅读面的不断扩宽,有了一定的初步感知语言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第五组读写例话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懂得了如何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他们对散文学习的障碍主要在于含蓄语言的理解上。但他们又具有好胜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因此,他们敢于探索、积极思维、合作交流的互动气氛容易形成。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完全可以培养起来。
三、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五、教学难点:品味课文的语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具:一张有百花盛开、百鸟争鸣音画效果的vcd和歌曲《奉献》录音带,一些制作好的幻灯片。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1)、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2)、借助字典解决字词,熟读课文。
(3)、准备好值得探究的问题。
七、教学时间: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3、精读理解,合作探究。
4、品读感悟,拓展延伸。
5、欣赏歌曲,激发情感。
课堂实录:
师: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其中一个重要的是诚信。什么是诚信呢?
就是互相忠诚、互相信赖。其实不单是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它,就是人与动物交往也需要如此。下面先请欣赏一组配乐的画面:百花盛开,百鸟争鸣。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也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的生态环境。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的存在,给人平添了多少情趣!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色彩和情趣。尤其在有些作家的眼里,鸟岂止是人类的朋友,简直就是疼爱有加的儿女。不信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曾经是专业篮球运动员的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珍珠鸟》。
师:读了课题后,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我想了解珍珠鸟是什么样的。
生:我想知道作者是怎样对待珍珠鸟的。
生:我想弄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师: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师:在阅读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自学字词的情况。
生:巢、藤蔓、覆盖、幽深、瞅瞅、掀开、雏儿、享受、啄、咂
师:学得不错。老师还想考考你们:如何进行快速阅读呢?
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首先要眼睛看得快,由原来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第二要由眼入脑想得快,脑子要跟着眼睛的看进行思考,弄清楚眼睛看的文字说的是什么。123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生:我为鸟儿做的事有:重新为它们加工鸟巢;按时添食加水;按捺自己的好奇心决不轻易打扰它们的生活。
师: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生:文章写了珍珠鸟与“我”由害怕、陌生到亲近的过程。
师:四人小组学习交流:划出文中交代“我”的举动的语句,并找出写在“我”的举动下鸟儿的反应的语句。
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些语句,一位同学读“我”的举动,另一位读在“我”的举动下鸟儿的反应。
生:“我把笼子挂在窗前。”“我让吊兰的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
生:“珍珠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生:“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生:“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生:“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生:“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生:“我不管它。”
生:“就是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生:“我不去伤害它,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生:“蹦到杯子上喝茶,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
生:“我不动声色地写,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
生:“啄着我颤动的笔尖,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生:“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
生:“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生:“我轻轻抬一抬肩”
生:“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
师:从这些举动中,同学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从这些举动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的人。
生:总之是个爱鸟,又会养鸟的人。
师:还有哪两位同学想来读一读这些语句?要读出作者爱鸟的思想感情。
师:你们能理解为什么珍珠鸟与“我”从害怕到亲近了吗?
生:是“我”的爱心和耐心使珍珠鸟相信“我”不会伤害它,它才会逐渐跟“我”
亲近的。
师:请同学们提出值得品味和探究的语句,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
生:我想进一步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生:正是有了信赖,才拉近了小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由此推出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理解与尊重,人间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师:对!这正是充盈并激荡在作者胸怀的一股强烈的感情。
生:正当我们陶醉在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中时,我们也会想到一些我们不愿看到的伤害鸟儿的画面。正是我们人类的残忍和贪婪使我们失去了鸟儿还有许多动物对我们的“信赖”,甚至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师:同学们,怎样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认为是“爱”!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爱的颂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小结反思:
(1)、“导定向”:在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自主认定了学习目标。接着,在自主阅读课文之前,我首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回顾了进行快速阅读的主要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个学习方法去读,这样引导学生认识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对训练学生继续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很有效。123
(2)“导运作”: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突破了这一教学重点。
(3)、“导激励”:为了感悟本课优美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思想感情,我首先用一组百花盛开,百鸟争鸣的配乐画面,向学生展示了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也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的生态环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不仅注重用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入情入境,更注重用富有情感性、启迪性的教学语言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发学生的深思。这些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不仅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更激起了学生情感的震颤,使学生真正理解了人与动物的密切关系,激发了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才能促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诸方面充分得到发展。这正是我校配合实施素质教育而开展的,通过美育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自觉育美”课题的精神所在。
附板书:
珍珠鸟
怕人
挂在、蒙盖轻松自在
信少扒开伸出、瞅
不掀开探出脑袋
不管它不飞出去
不伤害、微笑蹦来喝茶、蹦来蹦去
不动声色、抚啄笔尖、手指
停笔睡着了
赖轻轻一抬肩没醒、呷呷嘴
亲近人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9367.html
-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_《爱如茉莉》第二课时实录详细阅读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执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梦轩一、复习导入。 1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词语写在自己的默写本上。(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详细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
-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案详细阅读
[预习提示]: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
-
假如没有灰尘阅读答案|《假如没有灰尘》详细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详细阅读
《天火之谜》1 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2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同步练习详细阅读
知识广角一、把下面各字的拼音补充完整。m( ) y( ) ( )an l( ) ( )ui ( )e zh( ) h( )莓 殷 炫 峦 遂 澈 稚 凰 二、辨一辨,组词写好后给同桌听。莓...
- 详细阅读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_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