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学实录及反思]《秋思》教学实录及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4-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回味学法,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泊船瓜洲》,现在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背一遍。
生背诗,但是一点感情、节奏都没有。
在背诵之前应该跟学生说要有感情、有节奏的背诵,而不是和尚念经。但是通过这一环节,我发现了自己上一节课教学的不足之一——朗诵指导的缺乏。这节课可以弥补一下。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是一首——
生:思念家乡的诗/借景抒情诗。
师:是的,既然知道了这是一首作者远在他乡的思念故乡的诗,那我们朗诵的时候应该要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
生:思念家乡、难过的心情。
师:好的,悟的真快。那我们就带着这种思念家乡的无奈、痛苦再把诗背诵一遍。
这时有些学生背的摇头晃脑的,明显的比第一遍好多了,我趁机鼓励他们说:诗都是要多读,只有读多了才有感觉,都多了不懂得地方自然就懂了。
既然学生已经读出了一点感觉,应该趁机让学生多读几遍,而不应该草草了事。
2、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学《泊船瓜洲》这首诗的。(学生有些愣住了,不知所措的看着我。讲到这里,我明白了学生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既然他们不知道我也只好自己说了。)我们首先是读古诗的,然后怎么做了(这时,学生明白过来了,叽叽喳喳的开始说起来了。最后我们总结出了《泊船瓜洲》的学法。第一步:读通顺,读出节奏;第二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边读边理解诗意;第三步:认真赏读,体会诗里所含的感情。)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秋思》。
这个学法回忆到底有没有必要呢,为本课教学做了什么服务呢?
二、走进“秋思”
师:谁能来给我们大家描述一下秋天的景色?
生1:秋天是金黄色的,所以秋天是硕果累累的。
生2:秋天万里无云,秋高气爽,最适合游玩了。
生3:秋天到了,落叶缤纷,只要秋风一吹,到处都是落叶,令人很不舒服。
生4:秋风萧瑟的时候,挺讨厌的。
师:是的,秋天到了,可以说有两重景象,一是让我们为之欣慰的——收获;另外一种就是让增添我们愁绪的——萧瑟。我国古代诗人特别喜欢用秋天来写表达自己思念、愁绪的诗,因为秋天我们再也看不到春草的碧绿,盛夏的璀璨,种种愁绪就这样接踵而至了。同学们预习过,你们觉得我们今天所学的“秋思”作者到底是要思什么呢?
生1:秋天思念家乡。
生2:思念家乡的秋天。
生3:秋天,在洛阳城里思念家乡。
师:究竟是哪种解释,我们翻开课本,朗读诗句。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至少读三遍。
生读完
师:谁愿意来做小老师,把整首诗朗诵给大家听。
一共请了4个学生读,都读的很苍白,没有一点感情。有一个学生还要“重”读成了zhòng。可以看出,学生预习的不到位,而且对诗还没有一点“感觉”。
师:我们现在不说他们谁读的好,我们先利用书上的注释及你们手上的字典,自己先理解诗的大意,理解完后我们再来评论。
生自读自悟。
师:读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1: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诗。
生2:这是一首在洛阳城里思念家乡的诗。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洛阳城里见秋风。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是一首作者在秋天里思念家乡的诗,既然是思念家乡,而且还是身在洛阳城里,看着洛阳城街上的人,作者不禁也会想起自己的亲人,可是思念贵思念,我还是不能见到他们,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如何?123
生1:伤心欲绝。
生2:悲痛
师:那刚刚四位同学读的不足之处在哪里知道了吗?
生1:读的太快了。
生2:没有感情。
生3:没有节奏。
师:你们说的很到位,我们现在知道怎么读了,那我们就一起把这首朗诵一遍。
生朗诵一遍后,师:我觉得我们的感情还不够丰富,再来一次,这次要感情更加充沛。
既然已经知道了四位学生的不足,何不让这四个人再来读一遍,这样的对比让学生的印象不是更深刻吗?可是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三、理解诗的意境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这首诗是写作者在洛阳城里思念家乡,那作者具体是怎么来刻画的呢?我们一切来品读。“洛阳城里见秋风,欲做家书意万重”。洛阳城里秋风阵阵,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来帮老师解决,我只知道秋风可以感受、触摸,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秋风是什么样的,谁来帮我解决这个难题。
生:秋风就是说作者在秋天里思念故乡。
师:那为什么用“见”呢?(生沉默)秋风吹来,让人感觉到阵阵凉意。黄叶纷飞,绿色开始消失,代表希望的绿色不再,到处是枯萎的景象,这种景象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悲惨。
师:换个词说,也就是凄凉。秋风带来的这种凄凉景象是到处可以见到的,所以作者说洛阳城里见秋风。在这种凄凉的镜像中,作者更加不由自主的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于是他——
生:要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
师:是的,他要写一份家书给亲人,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来写这封家书呢?
生1:报平安。
生2:告诉他们不要担心我,我很好。
生3:告诉他们,我把事情办完了就回家,现在不用等我。
师:你们都是好孩子,知道远在为亲人着想,不让他们担心了,如果我是作者,我也会这么说。可是诗中,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你们刚刚不是说只是给家人报平安吗,为什么现在又担心匆匆忙忙没把要说的话说完呢?
生1:看看自己有没有写一些让家人担心的话。
生2:想想自己想说的话有没有写完,让家人安心。
生3:因为太久没有见到家人,想跟他们说很多很多的话。
师:我明白了,原来作者是担心自己没有有没有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而又把封好的信拆开,好让家人放心。作者在外面的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人让我们不得不感动,但更多的是为他感到难过,带着难过的心情我们再把诗朗诵一遍。(朗诵两遍)
生朗诵完后,划节奏,加着重号的药重读。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做/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里着重要让学生理解的词是:“复、又”,可是在理解的时候并没有落实这个教学目标,只是让学生自己读读就过了。
四、拓展延伸
1、师:回想一下我们上节课学的诗,跟这节课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前面一首有写很多景物,今天学的却没有的。
师:那我们前面一首诗叫什么——
生:借景抒情诗。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是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作者秋天在洛阳城里思念家乡发生的一些事情。这种记叙一件事情的诗叫做叙事抒情诗。
这里给学生介绍叙事抒情诗这个概念有没有必要呢?内容会不会太深了,这都没有考虑到。
2、师:既然这是一个小故事,那我们就可以把这首诗改编为一个小故事,我们先把诗仔细的读一读,然后改编为一个小故事。123
三个学生把这首诗改编为一个小故事,可是与其说他们是在改编,还不如说他们在翻译,而且翻译恶的时候把第一句话翻译错了,三个人一直说成“我在洛阳城里见到了秋风。”面对着这样的情景,我只好自己示范。
这节课感觉就一个字——乱,理不清思路。本来在课前还觉得这样上下来学生应该比较能接受,可是感觉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学生的话语权没有得到落实,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889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