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窃读记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联系生活放谈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乐趣。]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
是怎么窃读的?
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4.自学检测:
a.认读生字与写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还有一些字虽然笔划较多,但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记忆。写字要认真,注意书写的习惯。)
b.体会词语的含义。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123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三.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
2.课件演示第3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3.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4.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5.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板书设计:
1 窃读记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1)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课件演示句子)
a.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b.“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2)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件演示句子)
a.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b.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联系生活说一说)
(3)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2.默读5——10自然段。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1)“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123
(2)“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3)“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4)“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5)“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6)“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感悟写法
1.引导: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窃读记》节选(发放材料),写出读后感。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书设计:
1 窃读记
贪婪
害怕
开心 朴实而又生动感人
饥饿
依依不舍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8869.html
-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_《爱如茉莉》第二课时实录详细阅读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执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梦轩一、复习导入。 1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词语写在自己的默写本上。(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详细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
-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案详细阅读
[预习提示]: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
-
假如没有灰尘阅读答案|《假如没有灰尘》详细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详细阅读
《天火之谜》1 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2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同步练习详细阅读
知识广角一、把下面各字的拼音补充完整。m( ) y( ) ( )an l( ) ( )ui ( )e zh( ) h( )莓 殷 炫 峦 遂 澈 稚 凰 二、辨一辨,组词写好后给同桌听。莓...
- 详细阅读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_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