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点评]《开国大典》教学设计2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4-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课文写排比句。

  2、初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祖国母亲的生日,在这一天,我们都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简单说出在国庆节到处张灯结彩,天an门阅兵仪式、各地的文艺庆祝等活动)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回到1949年的10月1日,看看第一个国庆日,天an门广场上的场景。

    (教师板书。)

  2、读题、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二、自学课文,完成任务

  1、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⑴、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⑵、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⑶、解决疑难,发现疑难,不懂的地方打上“?”

  2、学生自学课文,完成教师所给任务。

  3、检查反馈:

   ⑴ 生字、词语的检查:

     “协”,查什么部?(十部。)

     “瞻”,点拔第11笔:长点。落实“瞻仰”的意思。(恭敬地看)

     “擎”,共几笔?(16笔)

     “诞”,注意读音(dàn,不要误读为“yán”)

     飘拂 (招展、飘扬) 、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⑵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讨论。

   ⑶ 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从此句看出“新中国成立了”,“成立”换个词,也可以说新中国诞生了)

   ⑷ 解决部分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试着给课文分段。

  2、分段练习: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4个)这几个场面是怎么连接的?(时间)

    给课文分段。试说根据什么分的。综合板书:

      1234 5678910 111213 1415
     会场    典礼      阅兵    游行 


四、完成练习,抄写字词

  1、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泽(  )  设(  )  渠(  )  瞻(  )
    译(  )  投(  )  距(  )  檐(  )

  2、抄写并确定带点字的部首和笔划数,填在括号里:

    协商(  ) 典礼(  ) 诞生(  ) 融成(  )

    瞻仰(  ) 胸膛(  ) 爆发(  ) 率领(  )

  3、抄写课文生字、词语各四遍。

  4、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将文章读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一、二两段的内容。

  2、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高兴、激动的心情。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高兴、激动的心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排比、比喻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1234

    协商、迎风招展、四面八方、排山倒海、爆发、瞻仰、诞生、肃静、飘拂。

  2、用文中的一句话解释开国大典的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思考: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首都北京天an门广场。

    参加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共30万人。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要点:参加典礼有各方代表,总人数30万;会场广阔;主席台布置庄严、隆重;入场的群众队伍涌动如潮。)

  3、投影或小黑板揭示句子

    比较:

    到了正午,天an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满的,成了一个人海。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到了正午,天an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满的,到处是举着红旗的人。

   ⑴ 两句句子哪一句好,为什么?

     (体会课文原句运用比喻,不仅写出人多的气势,而且表达出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

   ⑵ 朗读这句句子,读出喜悦、兴奋。

  4、第4节中还有哪些句子反映了人民群众参加典礼的喜悦心情?找到句子后试着练习,然后朗读一句给大家听。

    评价重点:

   ⑴ 句子有没有找对?

   ⑵ 有没有读出喜悦心情?鼓励学生竞读。

    齐读第4小节。


三、学习第二段

  1、理清典礼仪程:

   ⑴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⑵ 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述说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找出典礼过程中反映人民群众心情的句子。(共6处。)

    引读:老师略读连接内容,学生齐读描写群众心情的句子,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3、理解句子,训练说话、朗读:

   ⑴ 这是怎样一种心情?(激动、兴奋、喜悦。)人们为什么那么激动?请联系课文用上“人民群众为……而欢呼或激动”说一兵句话。

     (如人民群众为升起第一面五星虹旗而内心激动;为新中国成立而欢呼;为有了自己的领袖而欢跃……)

   ⑵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升起来”表示什么?“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什么意思?

     (新中国成立了,人民翻身作了主人,不再受压迫,从此过上幸福生活。句子指出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朗读这句话,读出自豪、扬眉吐气。

   ⑶ 课文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

     随机比较句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插传遍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与课文原句比哪句好?为什么?(体会排比气势,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汛传遍祖国山山水水、四面八方,激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朗读排比句,读出自豪、扬眉吐气的气势。

  4、熟读6~8节,试背诵。(背不出的允许看书)1234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题。

  2、总结学习方法:

    (理清写什么,反映了怎样的心情?)

  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能仿写一两句:

    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全场30万人,为_____而_____;为_____而_____;为_____而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两段的内容。

  2、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重要句子,读出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三四段内容,感受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重要句子,读出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述说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找出典礼过程中反映人民群众心情的句子,挑选一句,读出其中的韵味。


二、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

    用一二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找出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四人组议论,课堂交流:

   ⑴ 特点:

     威武雄壮,军容整齐。(概括时让学生简要说出理解根据。)

   ⑵ 点拨:

     为什么人们把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解放军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巨大贡献,人们热爱解放军,感激解放军。)

  3、选读12、13小节。

  4、简单了解聂荣臻、朱德。


三、学习第四段

  1、默读:

    划出文章中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句子。

    (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

  2、理解:

    “火花结成彩”是什么意思?“灯火一片红”指什么?

    (一万支礼花陆续射人天空,将夜空映照得五彩缤纷;地面人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口号,游行庆祝。句子写出厂节日夜晚的首都绚丽多姿的欢庆气氛。)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气氛。(自由读体会,分组读竞赛。)

  4、读结尾句,领会句子意思:

   ⑴ “两股红流”指什么?(两支游行队伍。)

   ⑵ 为什么能用“红流”作比?

     (人们擎着灯笼、舞着火把游行。红流,写出游行队伍声势浩大。)

   ⑶ “光明”指什么?(天上的礼花,地上的灯火。)象征什么?(新中国前途光明。)

   ⑷ 说说这句话字面的意思和内含的意思。(第一层,两支游行队伍分东西两头走去,几十万灯笼火把和礼花照亮了北京城;第二层,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从此有了灿烂辉煌的光明前景。)朗读此句。


四、总结全文,领悟中心

  1、自学单元“学习提示”。如何领会中心思想?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领悟中心:

   ⑴ 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面?是怎样的场面?

     (会场庄严、隆重、气氛热烈;典礼隆重,人民群众心情激动,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聆听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式军容整齐,威武雄壮,人们热烈欢呼;游行队伍声势浩大。)

   ⑵ 调整语言,综合归纳:

     (补充时间、地点、人。)

     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开国大典,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聆听毛主席宣读公告,观看威武雄壮的阅兵式,会后举行声势浩大的庆祝游行。(语言不强求统一,但要点要说齐。)1234

   ⑶ 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写这些内容要反映人民群众怎样的思想感情?

     (强调欢庆气氛和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反映群众爱党、爱领袖、爱解放军、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3、重学单元“学习指导”:

    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读懂课文一概括出主要内容一想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一想想这些内容反映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完成课后、作业本练习。

  5、自选作业:

   ⑴ 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⑵ 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⑶ 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个做难忘的镜头?并给你拍摄的每张照片上配上文字说明。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885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