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案及板书_《蝙蝠和雷达》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
   1.介绍蝙蝠(播放有关蝙蝠的多媒体资料)
   2.简介雷达(播放有关雷达的多媒体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多媒体播放生字词,检查学生读音情况,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
   2. 讨论记字方法。
     例:钟、辟、超,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碍、塞、摹,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
   3.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来做巩固练习。(多媒体播放)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竖(   )即(   )得(   )起(   )
      坚(   )既(   )碍(   )超(   )
      塞(   )摹(   )辟(   )彰(   )
      赛(   )暮(   )避(   )障(   )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例: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联系上下文,横七竖八本课指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房间里拉的绳子很多。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
    摹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反复: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②颠过来倒过去。③重复的情况。
    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看一看应选哪种解释?①
    证明:①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②证明书和证明信。
    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选哪种解释。“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应选①。
  (四)造句练习。
     根据“证明”、“反复”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造两个句子
    例:
     反复——经过反复思考和计算,小明终于做出了这道题。
     证明——看到蚂蚁搬家,小明说要下雨了,果然,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证明小明说得对。
  (五)自由读课文。要求流畅、读准字音。
    
                      第二课时
    二、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1.“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
   2.“夜航”,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中安全飞行?
     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么解释的?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找出答案。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123
   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
     (“启示”,多媒体播放)
   4.那么第1、2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二)那么同学们现在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么写呢?谁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呢?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1.下面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然后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课文第四至第6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3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夜间飞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
     请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
   4.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想想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锐,在漆黑的夜里能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5.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6.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得出什么结论呢?
    (让同学们4人一小组一起讨论学习第四、五两个自然段。事先每组发一张表,讨论后集体填表。)
    第一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
    方法: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
    方法: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蝙蝠就像没头苍绳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
    方法: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同试验二。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
   7.汇报填表情况。
   8.科学家在这三次不同的试验中证明了什么?
    (齐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9.“蝠夜里飞蝙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多媒体播放)这个结论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同学们联系两次试验去思考一下。
     (丢掉“配合”不科学,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的。)
  (三)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我们知道了,蝙蝠夜行探路靠的是嘴耳配合,那么蝙蝠到底口耳是怎样配合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二)讲读课文。123
   1.指名读第7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配合起来夜行探路的。
     (先同桌互相讨论,再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说时,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2.下面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或蝙蝠是怎样避开极细的电线的?
   3.那么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
     请同学们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反复研究”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研究。
   4.你们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
   5.教师小结: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科学家们反复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经验教训。无数次地再试验才得来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够摘下科学王冠上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珠。
   6.老师读第6自然段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全体同学齐读后三句: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9.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飞机上的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超声波。
    ②、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10.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为什么?
    (雷达探路的道理是从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来的,所以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11.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三)指导分段,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1.指导分段:
    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第1、第2自然段;
    第二段:第3至第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2.指导归纳第二段段意,完成思考练习3。
    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表示。
    (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
    (2)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3)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选择(3),因为(3)准确、全面、正确。)
   3.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许多科学技术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创造出来的。)
   4.你知道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
   5.激发兴趣。
    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
   6.带着情感齐读全文。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81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