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教案_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其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了我们多少启示啊,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用我们的心灵去感悟。《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警示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蝙蝠和雷达》让我们知道,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利用本组前几篇学过的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渡到本文的学习。)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不折不扣、异想天开、生态平衡等。)
4.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你是怎样归纳出来的?
《“打扫”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的方法,《人类的老师》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精读研讨,质疑交流
1.学习第一篇文章《“打扫”森林》。
(1)默读《“打扫”森林》,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作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并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2)老师和学生共同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流受到的启示。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① 结合上下文,用画“生物链示意图”的方式理解这句话。
② 联系科学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③ 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文本。)
2.学习第二篇文章《人类的老师》。
(1)默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下感受。
重点感受下面两个句子
① “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② “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第一句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举例谈谈这些“优良性能”和前面几种昆虫飞行的联系。
第二句让学生打开思路: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12
(2)这篇文章带给你什么启示?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
2.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特性中受到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
12*   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人类的老师》——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教学反思]
本文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告诉我们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前面已学习过内容或主题相似的课文,并正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因而要善于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77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