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案|《自然之道》课前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说教材    
《自然之道》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到南太平洋一个小岛去旅游。他们的目的是观察幼龟怎样离巢入海,在观察中为救一只幼龟,没想到这是龟群的“侦探兵”,成千上万的龟群也爬向大海,因来了许多食肉鸟,造成幼龟的伤害。描写了众人与向导对此事的后悔之情。
 通过本篇的教学,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之道。
这篇课文我准备了两个讲授,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生字;理清脉络,讨论段落划分。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朗读课文,读后谈感受;教学课文,理解词语,总结全文。
我着重讲第二课时,针对可是的安排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以下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2.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词语,体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情意;
3.基本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说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是重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本科选用了“细读,精读,默读整体感知;讨论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寻用这种方法呢?本课是一篇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受到启发的文章。精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思考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说学法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这节课可知导学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知导学生以朗读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说学生情况
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大自然,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课的学习,对他们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很好的帮助。

六.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a.指名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拼读生字;b.进行默写填空
you(     )龟          zhen(     )察          tui(     )丧           qi  (      )图
我用这个方法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a       默读课文      带着以下的问题:
*这个故事使你受到什么启发?      *  一边读一边动笔划出成语,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b        再次朗读课文,抓住重点段,精读
我这里要求学生再次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内容,在读中把握理解字词。
问题:*在朗读中注意刚才不理解的字词
          *当向导救起那只幼龟,发生了什么事情?从中体会到什么?1234
         *读两遍向导的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体会向导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
         *向导一边走一边悲叹,向导为什么悲叹?从向导“悲叹”这个词中可以知道向导当时怎样的心情?(板书:后悔,惭愧)
我这里采用分小组交流 /  指名回答讨论结果 /  学生先评 /   教师补充评 。在这里,我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通过朗读,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然会弄巧成拙;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评,提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能力,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点评进行补充。
(三)换词训练,理解关键词
    a    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成群的幼龟从巢口爬出来。
    b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通过这个训练,引导学生体会恰当的用词方法,培养学生的用词能力。
(四)  课外拓展 :   找出文中成语,用成语写一段话
“争先恐后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成百上千  气喘吁吁 ”等
我用这个方法,让学生感悟文本表达,文本语言,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略)
                                            食肉鸟
                                           沙滩
                                          众人

自然之道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自然之道》。为了能在实践教学中突出新课标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人文关爱和时代气息,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想把这次说课内容的主标题定为“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并以此作为理论基座和贯穿说课各环节的主线。从教材理解、学情分析、教法、学法设想、教学程序安排、教学设计特色几个板块进行一一说明和体现。
一、感悟教材:<自然之道>主要讲了我和我的同伴们在美丽的小岛上发现一只幼龟正面临着被食肉鸟吃掉的危险,从而萌发救助之心,然而却导致更多幼龟被食肉鸟吃掉的悲惨后果.从而说明了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性..这篇课文围绕”大自然的启示”的主题取材, 通过生动的事例说明道理,是说理性比较强的课文.1234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单元训练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虽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水平还处在待发展状态,自我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比较低,学习主动性不是十分高,对文本的探究能力容易受老师的影响,或者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因而,在课堂上就很难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与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有一点很好,就是学生的好奇心强,探究欲望高,喜欢和他人交往,善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教学时,我将针对学生的饿这些情况,有效的落实教学方法。
三、教法设想: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完美体验,促进表达与发展的过程。所以,为了落实课改精神,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将营造自主、合作、平等、和谐的良好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并辅以问题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在刚拿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发现这篇课文的可以大体的分为两段,一是我们好心救助那只危险的小幼龟,二便是我们救了它却发现我们做了一个多么”愚不可及”的事情.两段的情感有较大的起伏,对学生的情感冲击较大.我发现这既是文本的难点重点同时也是一个突破点.学生能不能对这篇文章产生共鸣就看能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个关卡.于是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便是将教材用分批呈现的方式来进行解读.用一群同样的主人公干的同样的一件事来串连两个段落.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呈现那个小屿上美丽的风光下,爬着一只弱小而可怜的幼龟,然而在它的背后却正盘旋着一只可怕的食肉鸟,眼看这只可怜的幼龟就要被这只凶恶的食肉鸟当成美餐了,画面就定格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这时我将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会怎么做?一强一弱的强烈对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原有的情感积淀,正义感和一颗除强扶弱的心让学生不能不对这个的画面动容,救助小幼龟的强烈呼声在他们的心底涌起.
这个时候,我将极力地肯定他们这份爱心,毕竟他和学生原有的情感思路十分相附,于是我再将故事讲下去:那群可爱的旅客们也是这样做的,也许这个时候还有学生会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为那群旅客也为那只险被吞食的幼龟而庆幸.
就在这个时候,学生的胜利感充拆着他们的时候,我将呈现第二份的教材,同样是这群人,干的同样的这件事,后来到底如何了呢.通过研读学生才得知”我们干了一件多么愚不可及的事情.这个结论就犹如重型炸药,为什么我们除强扶弱反而却害了别人呢?这个时候才是思维迸发的突破点,新的理念与原有道德观念的冲击会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时候教师只有适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闪光,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殿堂,最后让学生在探究中得出:, 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作决定或指挥;当人自作聪明时,就可能以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聪明反被聪明误等等..当然最后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有个小结:强调自然之道的重要性.最后我的想法是利用一个”蛹化成蝶”动人故事,而告诉同学们在我们神奇的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或是那样奇妙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欲望.1234
四、教学设计特色:
1、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新走向。
新课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因此,我在预设的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思想的共鸣,达到了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真正使语文课堂得到了开放。
2、抓住课堂闪光点,着重开展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本篇课文蕴涵着丰富的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因素,所以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主要抓住让学生自由畅谈这样一个机会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潜能,鼓励学生去创新,去大胆想象,并把它完整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训练语感和提高创新思维。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以人文关爱为出发点,以新课标精神为理论依据,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主动的学习,有效的学习,并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真正体现了“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69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