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无价素材]尊严无价──《尊严》教学随笔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尊严无价──《尊严》教学随笔 
 福建省福州市东南小学 何 晓晞 
  课文要熟读,课文更要理解。人教版第八册《尊严》是新增课文。课文的题目耐人寻味,镇长的择婿令人费解,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解决了这三个疑团,这篇课文你就领会了。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新增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课文的题目耐人寻味,镇长的择婿令人费解,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带着这三个疑团我们从三个方面阅读、寻思、探究。
一、读课文,感悟“尊严”的内涵
  年轻的哈默是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难民。但是,他三拒镇长杰克逊大叔的馈赠:一拒食物,“仰起头”问,有什么活儿需要做;二拒食物,听说没有什么活儿需要做,“目光顿时灰暗”“喉结上下动了动”,但仍然义无反顾地坚持“不能不劳动就得到食物”;三拒食物,尽管饥肠辘辘,精疲力尽,还是支撑着站起来说:“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话语铿锵,掷地有声;铁骨铮铮,志不能移。哈默之所以不同凡响,就在于他不像那些逃难的人“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坚持要靠自己的劳动来换取报酬,而且要先干活,再取酬。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忘记做人的道理,恪守自食其力的信条,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尊严无价,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二、读课文,理解尊严的意义 
  镇长择婿绝不是一时感情冲动。当时在难民群中,他就“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个年轻人,“注视着”这个年轻人。显然,年轻人的伟大的人格力量折服了镇长,镇长当机立断把哈默留在自己的庄园里。课文插图中镇长、哈默的形象栩栩如生,镇长的善良慈祥,哈默的自尊自重令人难忘。镇长慧眼识人才,哈默两年的实践考验更印证了镇长的胆识。于是,择婿就在情理之中。
  镇长对女儿说的话富有生活哲理,于贫穷处见财富,在困境中想前景,镇长认准了哈默的自尊、自重——这把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相信哈默会有锦绣前程。尊严无价,镇长的胆识令人佩服。
三、读课文,探究尊严的价值
  事情的发展不出镇长所料,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哈默终于成为家财万贯、举世闻名的石油大王。尊严无价,它是财富之源、做人之本。
  自尊、自重、自敬、自爱,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青少年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开创未来!

 唤醒自尊──《尊严》教学有感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西龙校区 李小芳 
  “人格教育”是新课标的要点,怎样才能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不断地实践着、探索着。
【案例】
  本期教材里有一篇《尊严》的课文,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一群逃难者来到了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他们饥寒交迫,骨瘦如柴,镇上的人们十分善良,给了他们很多食物,当这些人得到食物时都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只有哈默,虽然已经十分虚弱,他仍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他要求先让他干活,他要用劳动换取食物,不愿意吃别人像对待乞丐一样施舍的食物。课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说不劳而获的东西不能要,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这样才能维护自尊。有的说挨了批评应马上改正,否则就没有了尊严……学生们都异常热烈的讨论、交谈,只有一个孩子默默的坐在座位上,若有所思。1234
  这个孩子叫张鹏,纪律性较差,成绩也不太理想,所有任科教师提到他都直摇头,只有班主任老师上课时情况略好一些。上课时,他总是发出各种各样的怪腔怪调的声音,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还故意跌倒,凳子发出劈里啪啦的声音,让大家哄堂大笑。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讲。有一位年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说:“你真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个班好好的,让你弄得乱七八糟,要是没有你,该多好。”这时,全班同学都用鄙视的目光看着他。没想到,他反唇相讥,竟然顶撞老师说:“你才是老鼠屎。”老师实在对他无计可施,只有把他带到我这里来解决问题。我摸摸他的头说:“昨天不是表现的很好嘛,今天怎么啦?有什么事,跟李老师说说,好吗?”他竟一下子委屈的大哭起来:“没有人尊重我,人人都笑话我,我为什么要尊重他们,我讨厌他们。”他的话让我吃惊,也让我陷入沉思:这到底是谁的错?孩子的心灵世界本来是纯净的,是他周围的人们在有意或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扭曲了他的心灵,他的心理和行为就像一面镜子,往往是我们不当言行的映射,我们对他的不尊重,也换来了他对周围的仇恨和对自己的不尊重。
  我们现在正在上《尊严》这一课,我相信他心灵深处一定受到了某种程度的触动。我决心抓住这个机会,进一步唤醒孩子的自尊,让他懂得尊严是一个人的生命,每个人都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于是,我说:“同学们,请你们谈谈你们平常是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的。”我首先请了张鹏,他站起来却说了一句出人意料的话: “我是一个差生,我没有尊严。”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我的心一阵揪痛,“谁说的?谁说你没有尊严,你有很多优点,这些优点都在维护你的尊严,谁来说说张鹏的优点?”开始没有人举手回答,在我的不断鼓励下,同学们开始认真思考,很快同学们都纷纷举手,有的说他爱劳动,有的说他爱帮助别人,有的说他爱班集体,因为有一次值周老师发现我们班有同学没戴红领巾,要扣分,他马上就把自己备用的红领巾借给了同学,还请求老师不要扣分……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多,张鹏的优点也越提越多。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优点,此时此刻,他的眼里含着泪水。是啊,这还是他第一次被表扬,被全班同学肯定,同学们都用赞赏的眼光看着他,甚至有同学露出了羡慕的表情,不由自主的,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是怎样的掌声啊,对张鹏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个中滋味,我的内心也是激动的,因为孩子在《尊严》这一堂课上找回了自己的尊严。我相信,以后他也会像文中的哈默一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维护自己的尊严。
  从那以后,张鹏有了巨大的转变,长期不完成家庭作业的他,居然不但按时完成,而且超额完成,成绩不断进步。劳动也更积极,每天三次扫除,随时可见他勤奋的身影……他的转变,同学们看在眼里,我喜在心里。我不失时机的表扬他、肯定他。是的,现在并不是我在单方面维护他的尊严,孩子在用自己的行为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后来,全校发起了为邓小平爷爷的故乡捐款的“金爱心”活动,家境贫寒的张鹏居然捐了五元钱。我想这五元钱应该是他们家一天的生活费了,我不由得担心这钱的来历,调查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他在放学路上拾废品卖攒起来的,看着他被碎玻璃划破的脏脏的手指,我哭了,我帮他洗干净了手,又为他上了药,然后好好的表扬了他一番,孩子美滋滋地一蹦一跳的离开了。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的心在颤抖,泪水不禁再次模糊了我的双眼,多好的孩子啊,谁说穷人家的孩子是棵草,他们在我心里都跟我的儿子一样是个宝,我要用爱去包围他们。1234
【解读】
  张鹏的转变也许是许多学困生转变中的很普通的一个,但是我还是想再谈谈他们,因为呵护自尊,培养自信,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然而,我们不少老师总喜欢把爱的目光投向优秀生,而对学困生更多的则是感到头痛。可是,无论优生还是学困生,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特别是学困生,更应得到更多的爱的关注。
一、用爱去呵护他们的尊严
  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把爱的阳光洒向学困生尤为重要,用爱心去滋润,用诚心去感化,用真心去引导,事无巨细,时无长短,哪怕是一杯热水,一句问候,只要是雪中送炭,它都将深深留在学生记忆里,进而萌发成一股巨大的原动力、凝聚力、向心力。人都是有感情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爱,学生会以百倍、千倍的热情回报于你。
  爱每一个孩子,细心呵护他们的尊严,虽然还是孩子,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是十分看重自己尊严的,不允许别人任意践踏,否则他将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时时刻刻与你作对,对自己自暴自弃。
二、用赞扬促进学生的转变
  赞扬就像助跑器,它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更大的进步。众所周知,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孩子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是和弦,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他的弦一起振起,发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存有潜能,他们都是可塑的,教育艺术就像根雕艺术,应顺纹雕琢,不能硬刻。在教育中要真诚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相信一件精美的根雕艺术品会摆在你面前。
三、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无论是对他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老师应最大限度的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信心,特别是学困生的自信心。
  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多表扬,多鼓励,引导他们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让每一个学生都说我行,这是帮助学困生转变的两个措施,贯穿这两个措施的始终,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因为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qing,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正像张鹏一样,后来他在作文中写道: “假如我是老师,我会用爱去维护每个学生的尊严,李老师,请你相信我,我一定能做到。”是的,我相信他,因为一个人有了尊严,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我想,他的转变是因为我的关爱鞭策了他,并触及了他的灵魂。
  我们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各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但实际上,总有一些学生不能尽如人意。由于各种原因,学生一时学习失败,这时,作为老师要有耐心,要沉住气,不要把学生一时失败看得太重,要给他们更多关爱,培养其自尊心,树立其自信心,让他们事事处处认为自己能行,自己能做,而且做的很好,这样,学困生才会彻底转变。这样,成功感才会始终伴随学生学习的旅程,以保证学生不会因过多的失败而放弃他们的努力,失去发展的机会,也失落了自己的尊严。

 别样的春天──《尊严》教学随笔 
湖北省荆门市竹园小学 郑海辉 
  校园里,翠绿的香樟已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墙角的玉兰花也爆米花似的绽放着。孩子们已褪去了冬日的寒装,在泛着青绿的草地上撒着欢儿,他们肆意地笑着、跳着、跑着……是啊,这是孩子们的春天。1234
  有人说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确,孩子的心是一汪清泉,孩子的话是一缕春风,孩子的笑容是春天里绽放的一朵最美的花。一旦走进课堂,我便走进了春天。在这里,我能聆听到人间最坦率、最让人忍俊不禁的童言。
  早晨第一节课,我们正在讲第7课《尊严》,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在年轻逃难时,即使饿到极点也坚持先劳动再吃别人的救济饭,他用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的故事。讲完后,孩子们长吁短叹,无不对哈默的人格、尊严感到佩服。在孩子这样的情绪中,我马上板书了一句关于尊严的名言: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学生不懂什么是“嗟来”的意思,我用实例演示给他们看,给他们做具体的讲解,并告诉孩子们,做人就要有一点精神,要自尊、自爱、自强。正准备往下讲时,一个叫“李宇桥”的孩子喊了出来:“郑老师,你没有尊严。”此话一出,全班鸦雀无声,孩子们傻愣愣的注视着我,看我如何反映。众目睽睽下,孩子大声地说我“没有尊严”,我一下子“蒙”了,还真觉得有失尊严。我的心有些慌乱,脸也有些臊得热,但我若无其事的问:“我怎么就没有尊严啦?”李宇桥理直气撞地说:“去年,有一次上课时,你饿了,找我讨过包子吃,那就是嗟来之食。”“哈哈哈……”全班学生笑得前俯后仰,我被逗得笑弯了腰,好久,我才忍住笑,反驳道:“妈妈找儿子要食物吃,怎么能算嗟来之食?”那孩子惊奇的说:“可是,你不是我的妈妈呀?”“怎么不是?班里的男生都是我的儿子,女生都是我的女儿呀。”“你那么年轻,能生这么多?”“哪里,你们都是我最亲爱的干儿子,干女儿呀。”“哦,哦。”听到我如此辩白,孩子们脸上面露喜色,“哈哈哈” 笑了,那开心的笑容就像墙角灿烂的玉兰花儿。李宇桥也喜滋滋的说:“那就不算嗟来之食吧。”那个孩子终于罢口了,我也总算为自己捡了个面子。
  这个课堂小插曲虽说把老师给“涮”了一把,但也不无收获,他们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嗟来之食”,什么叫“尊严”。课堂气氛是活跃的,宽容的,孩子们的思想是自由的,他们率真的就像那《皇帝的新装》里的小男孩。我被他们的快乐情绪所感染,被他们自由的思想所感动,我的心也灿烂起来,芬芳的就象那幽香的香樟。这是些多么可爱的孩子呀!也只有可爱的孩子,才会心无设防的说出那些话。这,就是童心,晶莹剔透的,未被污染的童心。“童言无忌”,在孩子们的童言中,我多么幸福的沐浴在春天里,在这里,我满心欢喜,忘却了烦恼、忘却了疲倦。
  在这别样的春天里,我聆听到了孩子快乐的心。但愿我永远生活在春天里。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62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