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一等奖_《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2、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以学生的“春游”创设情境。“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
二、整体感知,拟定郊游
  1、教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踪,请一生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
  2、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定图。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学生头脑中有清晰思路,为下面的分景点学习打好基础。
  3、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4、检查朗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段落。你会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吧。
    分组朗读课文的段落。
三、看着黑板上的导游图,说说我们将要旅游的地方
  1、对照黑板上的图,到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自己感受一下将要游览的景点。
  2、做一次导游,为即将出发的各位游客介绍一下行程。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说说对此次旅游的期望
五、小结
  旅程是否精彩,下节课我们就出发去体验一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课文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
  3、引导学生学写各部分景点的解说词,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
  4、感情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 
  1、清课文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
  2、引导学生学写各部分景点的解说词,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游双龙洞的行程路线,大家对这次的游览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期待和幻想。这节课就让我们去亲自体验一番吧。
二、紧紧扣住每个景点不同特点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1、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
   ⑴ 课文中哪些是写路上的?
   ⑵ 把描写路上美的句子找出来,想想美在哪里?全班齐读这些美句。(教师把剪贴画“路上”放在导游图中路上位置)
   ⑶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这句话写作顺序怎样?这么多颜色,你感觉怎么样?这么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学生比赛回答、比赛读)
   ⑷ 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变化?(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动变化的声音)
   ⑸ 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欣赏路上的美景。(教师配乐朗诵)
   ⑹ 这么美的句子,如果能把它记下来多好啊。看谁在3分钟内记得又多又好。123
     学生自己读句子。交流,并请记得多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
  2、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过渡:
    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在双龙洞。
   ⑴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教师把剪贴画“外洞”放在导游图中的外洞位置) 
   ⑵ “突兀森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看出洞口什么特点?
   ⑶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说明外洞什么特征?(教师点学生回答,师生概括)
   ⑷ 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板书:山路美)
     (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
     (板书:宽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⑸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3、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
    过渡:
    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
   ⑴ 请两位同学前去探探路。这两位同学合适吗?这两位同学不合适可看出孔隙什么特点?(教师点两位较胖的学生上讲台)
   ⑵ 船怎样进出孔隙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就出来”)请看录象,船是怎样进出孔隙的。从录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进孔隙,你的心情怎样?(教师放录像,配录音介绍)
   ⑶ 请一同学上讲台,把黑板当小船,模拟作者是怎样进孔隙的?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以黑板为小船做动作,师生评价)
   ⑷ 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教师点评朗读)
三、穿过这惊险的孔隙,我们的眼前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我们下节课再学
四、课后作业
  把前面已经游览过的地方编成导游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2、练习利用课文内容编写导游词。
〖教学重点〗
  1、了解双龙洞内洞的特点。
  2、学习游记。
〖教学难点〗模仿课文写一篇游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穿过孔隙,又别有天地,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1、驰想象,析特点──学习“内洞”:
    过渡:
    仰卧小船进孔隙,行了两三丈水程,就到了内洞。内洞里的景象又是怎么样的呢?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123
  2、讨论学习:
    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板书:奇)
    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
    (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
    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
     (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
     (板书:深黑的石洞里)
  3、谁知道石钟乳、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钟乳、石笋的形状,愿想什么就想什么。(教师出示千奇百怪、颜色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的图片,学生畅所欲言)
  4、默读,找内洞特点。(教师把剪贴画“内洞”放在导游图中内洞位置)
二、着眼泉水,总结全文
  1、一路游玩过来,哪几处见到泉水?
  2、我们就是沿着溪流参观双龙洞的。
    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请大家回味一下我们的游览路线怎样?
  4、学完课文后,我们知道作者是用什么顺序组织全文的?(师生概括写作特点)
三、续编导游词
  把昨天让大家去编写的导游词加上今天的内洞,写完整。
  谁来做一回小导游?(学生读导游词)
四、畅谈感想,学写游记
  1、双龙洞游完了,你有什么话好说,有何感想?(学生踊跃发言)
  2、寒假就要到了,以此文为范例,做一篇游记。
    提示:在写一篇文章之前,我们的大脑中要有一个思路—我要写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板书:题目),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中心),我要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通顺(板书:材料安排)这个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纲。列好提纲再写作文,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得多。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46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