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_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 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师:昨天晚上,陆老师进行了第二次备课,看着课件,读着课文,感觉桂林山水确实风光旖旎。越读越有味。不知你们看后、听后会有什么感受?
            (放课文录音,同步演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片)
     师:能不能用一个字来说说你对漓江水的感受?
     生:静    生:清     生:绿    生:秀  
     师:用一个词说。
     生:水平如镜
     生:清澈见底
     生:绿如翡翠
     生:波平浪静
     生:晶莹透亮
     师:用一句话说。
     生:漓江的水,天下独一无二。
     生:漓江的水秀丽无比。
     生: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很清,也很绿。
     生:漓江的水不像大海那样波澜壮阔,也不像西湖那样水平如镜。
     师:那漓江的水怎么样呢?句子不完整,老师给你一个关联词“虽然~~~但是”,把句子补充完整。
     生:漓江的水虽然不像大海那样波澜壮阔,也不像西湖那样水平如镜,但是给人梦幻般的柔和。
     师:了不起!下面我们能不能同样也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的印象呢?
     生:奇       生:秀      生:险     生:怪
     生:形态各异
     生:连绵不断
     生:怪石嶙峋
     生:危峰兀立
     生:形态万千
     生:绚丽多姿
     生:奇峰夹岸
     生:峰峦叠嶂
     生:桂林的山看上去像是神秘的仙境。
     生:桂林的山奇丽独特。
     生:桂林的山鬼斧神工,令人称奇。
     生:桂林的山峰峦叠嶂,引人入胜。
     生:桂林的山,一时孤峰直树,一时奇峰一片,时而山海峰林,时而平畴旷野。
     (评:通过听课文朗读,欣赏风光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诱发学生对山、水的固有体验,体味课文的节奏韵味,学生不仅获得了视觉美,领略到自然美,更感受到生活美。心通其情,意会其理,产生审美情感,有关的心理活动也随之活跃。)
     (二)、潜心品读,品味生活,体验情感。
     师:同学们,作者荡舟漓江,领略了秀丽的山水,旖旎的风光后,发出了一句赞叹。打开书找一找,然后读一读。
      师:谁想读就站起来读。12345
     (三名学生读,教师与学生一同评价)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航行,人好象在画中游览一样。
     生:小船在碧绿的漓江上滑行,人就好象在画中游览。
     师:促使作者产生赞叹的原因是什么?找出句子说明。
     生:是因为作者看到“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师:“这样的山”是指怎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指怎样的水?找出句子。
   (学生分别找句子,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读。)
     
     (评:紧紧抓住“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带动全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品味着作者的意趣,从而得到美的体验,感到课文语言如同己出,吟诵如吐心语。)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屏幕上的这些句子,把前后意思关联的话连起来。课件:桂林的山真奇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秀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桂林的山真险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生盯着屏幕,轻声读着,想着。陆续举起了手。)
     师:(指定一名学生)请你来跟老师对读,我读前半句,你接上意思相连的后半句。(师生合作,顺利完成了任务。)
     师:他读对了吗?(对了)看来同学们对句子的意思都领会了。请同桌同学分前后半句对读。
     (同桌对读句子,兴致勃勃,还自觉地交换读,课堂气氛极为热烈。)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刚才发现同桌搞糊涂的同学请举手。(无人举手。)看来大家把句子的意思搞清楚了。要是读这段话,能把每句话写出的特点都读出来吗?试试看。
     (生自由练读。教师给了3分钟的读书时间,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去体会、思考。)
     师:谁来读第一个分句?(学生都争着举手)
     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读出了感情,但三个“像┅┅”还没读出变化。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觉得“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令人感到山峰奇特,那山峰的形态奇在哪儿呢?谁把他读出来。
     (生用不同的语气读了“像……”:“像老人”声音微粗,稍稍压低音量;“像巨象”声音上扬,音量放高了些;“像骆驼”巧用轻声,读得慢些,读出了更奇特的语气。)
     师:你们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感到山有不同的形态了吗?
     生:我感觉到了,像巨象的山峰最大,像老人的山矮小,像骆驼的山有起伏。12345
     师:让我们为这位同学的精彩发言鼓掌!你的想象力真强!让我们都来读出这些奇特的山峰的不同姿态。
     (生读书表情各异,都在琢磨着怎么读好。)
     师:第二个分句谁来读?(一生用轻快的语气读完了第二个分句)
     生:我觉得“翠绿”、“新生”还要突出一点,因为翠绿是很好看的颜色,新生的竹笋颜色也很鲜嫩,如果老竹笋颜色就不好看了。
     师:是呀!新鲜的绿色的确是很“秀”的,请你来读读这两个词组——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
     (生尝试读了,但声音不好听)
     师:谁再来读读这两个词,让人感觉到秀美?(指一女生)
     (该生不但感情好。而且音色纯美,如透明的一般)
     师:听了她的朗读,你感觉到“秀”了吗?(同学们都佩服地点点头)那请她把这句话读完吧。(该女生把“色彩明丽,倒映水中”都读出了感情。)
     师:大家都用自己觉得最美的声音来读这个句子。(学生练读)
     师:这最后一句请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来读,大家听一听,谁读的最有“险”的感觉。(生逐一轮流读)
     师:请大家评评吧,谁读得好,好在哪里?
     生:李红读的最好,她把“栽倒下来”读得让人有点害怕。
     生:王强好,他读“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语气让人感到危险。
     ……
     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他们几个各有长处,但也有缺点。我们可以把这些同学的优点学过来啊!试试看。(学生各自投入到自己的朗读活动中,教师巡视、倾听、指导。学生们都读得晃起了脑袋,脸色表情也在变化着。待学生练读完后)
     师:老师知道大家都想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来欣赏。(学生一起声情并茂地读起来)
     师:读得真美啊!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了,我读前半句,大家读后半句,我们都不看书行吗?
     (生师合作,有感情地诵读这段话)
     评析:一个优美生动的排比句,通过一次又一次饶有趣味的朗读,让学生读出味来,并熟读成诵。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真正体现了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师:有一次,我布置学生写作文“游``````”。一位到过桂林的同学写了“游桂林”。文章交上来,我批改时发现这位同学在描写漓江的水时写道:“漓江的水很清很静很绿”。于是,我把这句话改成书上那句话,我应该告诉这位同学这样改的理由是什么呢?大家帮我说说。
     生:习作中的句子不具体,没写出水静清绿的程度。
     生:书上的句子写出了作者对漓江水的惊叹和愉悦的心情。
     生:书上的句子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写得有韵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12345
     生:书上的句子排在一起,形成一种连珠炮似的气势。
     生:我觉得书上的句子“真”字用得非常妙。既写出了漓江水让人一目三叹,又写出了作者观赏后心旷神怡的感受。
     生:我也觉得“真”字写出了漓江水的举世无双的美,还写出了作者永远不会忘记漓江的水秀丽无比。
     师:理解得不错。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评:对表达句式和“真”字的一番细致咀嚼、推敲,让学生体会到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中蕴涵的形式之美。)
     (三)、抒情表达,想象生活,丰富情感。
     师:你能不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写写桂林的山或漓江的水。
     (屏显画面,学生观察,然后分小组讨论,各组派代表汇报)
     生:桂林的山真是千姿百态啊,有的象金丝帷幔,有的象圆顶蚊帐,有的象瓜菜蘑菇,有的
     象人参当归。
     生:桂林的山真是奇特优美,耐人寻味啊,有的平地一峰突起,有的峰顶有峰 ,有的山峦欲倾,触目惊心。
      生:桂林的山真是鬼斧神工啊,有的浑圆,象芋头,象海螺,象馒头,有的尖挺,象玉笋,挺拔秀丽。
     生:桂林的山真形象啊,象大象,长鼻深入江中吸水,“象鼻”和“象腿”之间形成的小月洞和江中倒影,恰似一轮明月,漂浮水中。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碧水潆洄,犹如一条罗带,轻轻飘过。
     师:是啊!山水相映,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点缀,江上竹筏小舟,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画,动态的景。让我们再来荡舟漓江,观赏这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桂林山水吧!
           (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师:此时此刻,面对此景,你不想抒发一下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吗?
     生:桂林山水真是风光如画
     生:桂林山水是一颗灿烂的明珠
     生:桂林山水山清水秀
     生:桂林山水真是甲天下
     生:桂林山水为中国这只雄鸡增添了一片绚丽的羽毛
     生;桂林山水让我刻骨铭心
     生:桂林山水真是百看不厌
     生:桂林山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真象是一幅长卷水墨画啊!
     生:桂林山水真让我浮想联翩,梦魂萦绕。
     生:桂林山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让我永不忘怀。
     生:桂林山水山水一体,水天一色。
     生:桂林山水奇峰夹岸,碧水潆洄,犹如一条彩带,轻轻地飘过。
     师:除了这种抒发感受的方法外,你还有其它方法吗?小组讨论。12345
     (讨论出的方法有诗配画、写诗歌、画画、模拟旅游解说、唱宋祖英的《雨中桂林》)
     师:各小组进行展示。
     (学生纷纷上台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评:静态的语言文字,用生命、用激qing去读,就会在学生心中跳动起来。加之带着生活体验去读,话于是就变成了画、诗、歌、解说词,这不仅是生活的感受,更是生命的体验。)
     师:让我们再次去读课文,你又会有一番别样的感受。
          (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齐读,配乐读)
     (评:把封闭的课堂教学变成开放的教学,把语言与情感的体味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传达、表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发展了学生语言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拓展延伸,创造生活,积淀情感。
     师:我有一个朋友,创办了“宁波天一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现在要开辟“宁波——桂林”的游览线路,请你写一个广告词。
        (学生写广告词,教师巡视指点)
     生:今年过节哪里游,桂林山水是首选。
     生:今年过节不 旅游,今年过节不旅游的,要游就到桂林游。
     生:这里好,那里好,不如桂林山水好。
     生:桂林山水,人间仙境!
     生:今年过节去哪里?
     桂林山水必游行
     山清水秀又美丽
     怪石嶙峋危峰兀
     奇峰罗列拔地起
     能不去桂林?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风光独特美如画。
     师:同学们的广告词已经把我撩拨得心动了,我一定去桂林!
     (评:让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把学习语言文字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融为一体,使语文学习展现生命活力。)
     总评: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这一理念在本课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自始至终把学生置入生活的情境中,诱人的山水画面中,互动的激励中,想象的放飞中,看、读、品、悟、说、创,既使学生得到了读的甜蜜,情的激荡,美的陶冶,更使学生享受到了生活化的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欢乐。
       
     通过这个教学案例,我想进一步说明的是:1。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有趣”,要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才能唤起学生的全部热情,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敞开,情感得到释放,个性得到张扬。2。语文教学要“有用”。有利于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努力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理解、积累、转化、运用的语言实践过程。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46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