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一等奖|《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文章。中国科学院院长仅用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课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不仅层次明晰,同时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在说明方法上,作者运用了比较、举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将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年历史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幅短小,说用力极强,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授课时间:2课时

              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00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同时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3、检查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
  (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
  4、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从音、形、义上提醒)
  5、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及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细读品悟,入情入境
  1、自读自悟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细细体会好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
  2、导读品悟
  谁能把你的体会对同学们说一说?(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体会2~4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引导从两个设问句中体会。
  它们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呼风唤雨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来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
  第三自然段
  围绕“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12
  再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
  (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
  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四自然段
  先读书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每自然段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随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伯特兰、罗素说的话。
  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想象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五、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欣赏品味,拓展延伸
  1、赏读
  多么辉煌的二十世纪,让我们再尽情地读读课文,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
  2、小练笔
  (任选一题)
  ①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带来的变 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② 想象二十一世纪科技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③ 把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11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