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设计】《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与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小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属于科技类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教学这篇课文,一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二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较为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说学情>
    由于课文是一篇科技类文章,文中的语言比较枯燥乏味,形象性不强。因而,在教学课文时,我利用一些图片,音像呈现,提供说话练习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凭籍课前的这一精心预设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提供平台。
<说文本生长点>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因而,为了更好地生成,我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生长点进行自主建构:
    1、在游戏中生成建构。课前,我与学生玩起“说说自家的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的游戏,目的是创设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与文本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及热情。
    2、在引领中生成建构。以课文第一个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中心句进行提问,理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让学生在潜心会文之后,达到对整个文本的整体把握。
    3、在情境中生成建构。 “入境始为亲”。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组跟20世纪和21世纪取得的科技成就相关的画面及短片,使学生内心为之惊讶、震撼,“情动辞发”畅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4、在说话练习中生成建构。当学生对课文有所了解时设计几个说话训练,让学生在一次次说的过程中,掌握了不同句式的训练,也切身体验到是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美好生活。从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显现。
    5、在品读中生成建构。课文篇幅不长,但有些词汇、语句却不易领悟。我带领学生亲历文本,抓住重点句进行诵读,理解,努力破解语言所隐含的信息,获得个性感悟。
<设计思路>
    在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之后,根据本校“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实施策略”的课题特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力求体现新课标理念,紧扣中心句,突出感悟,促进教学衔接。我设计的教学思路如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经常面对这样的教学困惑,那就是——怎样让学生更有兴趣地接受科技类的常识性课文,一般来说,上这种课,大多学生会虎头蛇尾,课堂上气氛会较为沉闷。因而我设计一个游戏的环节,让学生参与到游戏当中,乐于玩,乐于说。我呢,也相机让他们了解到我们的生活变化有多大。
    (二)围绕主线,遍地开花。123
    教学时,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细读文本,充分把握言意融合的文本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各种画面、科技短片的视听情境中,在生活的前后对比中,在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原古时代的想象中自主建构,逐层推进,把多元理解与语言品味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真切地体会到是科学技术让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
    像这样的科普性文章,单单介绍一些常识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也为了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我不但抓住文章内的重点句,还设计了几个说话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语言学习主体,让课堂充溢语文味。
    (四)激发想象、畅想未来。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前,我引发学生新的生成的兴奋点——“科学还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激活,他们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他们在一次次探究中提升了认知水平、知识建构。可想而知,收获定是不少的。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课时>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师:“咱们的爷爷、奶奶那一代人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区别?”
2、生发言。
3、师小结,引出课题——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据题质疑。
1、师: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2、学生质疑。
(1)由“呼风唤雨”联想到什么?
(2)课文里边儿的“呼风唤雨”又是什么意思?
(3)1世纪为多少年?
3、释疑、读题。
4、介绍作者。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词情况。
3、自主理解当中的词汇。
4、再读文。
5、指名读文。
6、评价。
7、再齐读。
四、初步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体会。
2、对课文质疑问难。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查阅并收集有关20世纪还取得哪些科技成就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活动:
1、师与学生玩“说说自家现有的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的游戏。
2、交流导入主题。
一、直奔主题,总体感知课文。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路甬祥院长的《呼风唤雨的世纪》。
2、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3、读句。
4、提出自读要求:边读课文,边画一画能体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句子。123
二、指导精读,积淀感悟。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生找出句子
2、师呈现相关画面。
3、谈谈看到之后的体会。
4、结合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
20世纪,人类发明了        ,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5、指导朗读。
6、师小结,重现中心句。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带着问题,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20世纪前的人类又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2、学生汇报。
3、多媒体呈现画面——农耕社会图。
4、又一次进行了说话训练:
在农耕社会,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5、换位思考,移情体验:假如,我们也生活在那个年代,会有什么感受?
6、理解文中的重点句。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2)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7、指导朗读。
8、师小结,重现中心句。
(三)学习课文第二、五自然段。
1、认识课文的两个设问句。
2、读最后一段。
3、播映科技短片,了解21世纪的人类已取得的科技成就。
4、激发想象,畅想未来。
“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当一名小小设计师,描绘美好的未来。”
三、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四、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的“小练笔”。
(2)把你认为好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农耕社会    人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依赖自然)                        现代科学技术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11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