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_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_2___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解题   1、说明本单元学习目标   ( 周 老师点评:可以放在单元学习开头,也可在学习第三课的时候灵活插入)   学习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读)   2、哪个世纪啊?——20世纪    谁能把课题变成一句完整的话?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你的印象中,一般是谁才能呼风唤雨啊?——神仙、道士、巫师 用拂尘一甩   出示“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读)   ( 周 老师修改:谁知道呼风唤雨的意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再问学生“一般谁才会呼风唤雨啊?”学生再说“神仙、道士”,这样更顺理成章。)   这篇课文中,人依靠什么来呼风唤雨、支配自然呢?——现代科学技术(板书)(第一段)   过渡:20世纪,人类能够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板书)了;20世纪,人类能够呼风唤雨了。20世纪人类到底是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找一找体现“呼风唤雨”的句子。前提是读通课文,读准生字词。   ( 周 老师点评:出示自学要求的时候,要尽量简洁明晰,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   12345二、检验字词   1、生字词:  变   善   度 依   想 (qián)入     系   奥秘       世界    (zhé)学家       程电话   远洋船舶             根到底   出乎意料   农(gēng)社会     腾云雾   ( 周 老师点评:“改变、改善、改观”用一句话“课文中用了三个带有‘改’的生词来说明人们生活的变化”提出,然后让小朋友集中读这三个词,加深印象。这是可行的。不必在词义辨析上花太多时间,以免说不清楚。)   三、交流体现“呼风唤雨”的句子   生:第二段:人类获得了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哪些发现,哪些发明?   生:第四段: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学生找的句子集中在第四自然段,我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学生再读读全文,看看有没有其他句子也体现了“呼风唤雨”。)   三、第四段学习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谁来读读我们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   (在实际操作中,忽略了“读”。)   2、读着读着,你感受到20世纪怎么样?——发现太神奇了,发明太多了。   哪里感受到神奇?——登上月球(难以想象)、潜入深海(潜: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洞察(观察得很透彻)百亿光年外 ——上天入地   发明了很多东西,文中也列举了很多,是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   读:这样神奇,这样多,带着自豪感一起读读这句话把!   ( 周 老师评价:“发现”和“发明”的辨析和分类不够不清楚,且花了太多时间。应先让学生清楚“发现”与“发明”的区别,清楚了概念之后,再给第四段的例子分类,既清楚又省时了。)   3、12345只有这些吗?(不是)你还知道哪些呢?根据查找的资料在小组里讨论说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能够_________,能够_________,还能够_________;   人类有了________,有了_________,还有了_________。   ( 周 老师评价:这个练习的难度较大,学生找的资料不够完全,很难把这个句式说完整。我在操作中只好给学生降低台阶,让学生也可以举课文中的例子。学生就顺势只举课文中的例子,练习的效果就达不到了。 周 老师建议可以用这样的句式:人类能够……人类有了……让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不必受限制。)   其实20世纪,人类发现和发明的还有很多:列举……(课件)   读:带着自豪感再读这句话。   (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读)   3、“地球村”   这么大的地球怎么变成小村子了呢?——因为联系更方便了,更紧密了。   (地球村:又译为世界村,由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在1967年首次提出。是指随着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简单点说,地球虽然很大,但是由于信息传递越来越方便,大家交流就像在一个小村子里面一样便利,就称地球这个大家庭为“地球村”了。)   (一个学生提前就讲到了“地球村”这个概念,我没有及时地把它引过来。而是把这个重要的内容省去了。很遗憾。)   这都是什么带来的好处啊?——科技   20世纪,是科技让我们更加方便地了解世界,感知世界,行走世界了。   总结:这些都我们的祖先想也不敢想的,怪不得作者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而这一切都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       四、学习第三段   1、而在上百万年的农耕社会,那时候科技很不发达,甚至没有科技,又是一番怎样的生活情景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第三段(出示第三段),想一想那是个怎样的社会,人类是怎么生活的?——读:依赖自然,没有…没有…没有…只能……寄托幻想     在农耕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怎样?——依赖自然,害怕自然,只能用神解释自然现象。(板书)   我们的祖先想要战胜自然,摆脱自然的约束吗?怎么看出来?——多么希望有一双“千里眼”能看得更远,有一对“顺风耳”能听得更远,会“腾云驾雾”能走得更远。       帮祖先实现这些愿望的正是发达的科技?——你们瞧(出示图片),这就是20世纪的千里眼(望远镜);顺风耳(电话)腾云驾雾的神仙(航天飞机)        还实现了哪些呢?——嫦娥奔月(宇宙飞船)、大禹治水(三峡大坝)   2、指板书:在人类历史的12345上百万年里人类过着没有电灯,没有电话,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的生活,而进20世纪,在这短短的一百年里,人类不仅有了电灯、电话、收音机、汽车,还有了电视、因特网、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 周 老师建议:讲完第四段的时候,就可以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出来;讲到这里,在比较的情况下,再推出这句诗,前后呼应,加深印象,更加体会到科技发展之迅猛。)   作者将诗句放在文中,是在形象地告诉我们(指板书)科技之风来得如此之——快科技成果又是如此之多。怪不得作者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到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农耕社会中,由于科技不发达,只能依赖自然生活,只能寄托于神仙,而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可以支配自然了,人类依靠的是真正的神仙,那就是——现代科学技术,做了许许多多前人想也不敢想的事,有了前人想也不敢想的东西,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又是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生)    ( 周 老师评价:教会学生“列数字”和“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很有必要。)                                     作者就是通过作比较,来证明20世纪的巨大变化。   让我们拿起课本,女同学读第三段,男同学读第四段,对比着读一读,再次体会这巨大的变化。   点题:都围绕着一句话: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什么作用?——总起句   六、布置任务:   下节课学习“科学技术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再想一想科技文的用词有什么特点。   作业设计       1、思考:科学技术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2、反复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完成作业本59页。   板书设计   上百万年 科技很不发达   依自然——寄托想      对   20世纪    现代科学技术  支配自然——上天入地      比       目标达成   情况   12345本课时学习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体会20世纪人类利用科技呼风唤雨,了解20世纪人类的发明与发现,初步感受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我认为学生已经达到学习目标,甚至对科学发现与发明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有主动查阅科技资料的意识了。   存在问题   与改进办法       主要问题是教学大环节虽然比较清楚,但是在小细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小环节的连接还不够流畅。在部分环节的处理上不够清楚,明确,显得比较散。       此外学生还不太会听课,不愿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应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多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帮教。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10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