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_《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背景】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因此在课堂中就要求我们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做到师生共同探讨,努力构建高效的课堂。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我坚持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同时,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孩子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提升,从而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一、课前参与
学生参照以下几点,自主预习课文:
1、浏览课文,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
2、读读课文,了解本课主要讲什么,整体粗批。
3、细读课文,画出重点的字词,查阅不理解的词语,查阅资料,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再读读课文,作批注;读读课文,回答课后思考问答题。
4、记下预习本课遇到的疑难问题。
【课前参与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它不仅为后续的课中研讨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带着思考与探索的思想走进课堂,促进课堂上进行有效的练习,更锻炼了学生收集、组织、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展现了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基础,实现“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课前参与的形式、内容和途径都是多样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提供创新空间。例如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在预习课文内容的同时,还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到了骨髓移植、李政道博士、台湾地震情况等相关资料。】
二、课中研讨
【片段一】
(课件出示文章第二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来读读这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感受:在这一段中哪些词语和句子在自己的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学生在配乐中深情朗读课文。适时引导学生评价。)
师:刚才这位同学深情的朗读让我们的心中产生了深深的震撼,下面就请你将自己心中的感受结合具体词句说一说。
生1:我找到的句子是“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从这个句子当中,我感受到了小钱非常的不幸,才刚18岁,生命就即将结束了。
师:你在为小钱伤心啊!
生2:(补充)我同意她的意见。我还想说说我的看法。我是从“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感受到了小钱18岁本来应该是盛开的花朵,可是由于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所以生命还没有感受到精彩就要结束了。
生3:是的,18岁本来应该是生机勃勃的年龄,可是小钱却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我感受到他非常可怜。
生4:我从“唯有骨髓移植”看出来要就小钱就只能做骨髓移植,我感到非常的难。
师:是的,你在为他着急啊!
……
师:的确,此时的小钱是不幸的、痛苦的,他眼前的世界仿佛一下子暗淡了下来……谁能把他此时的感受读出来?
(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他们注意抓住了重点词语,读得很有感情。)
师:让我们怀着对小钱的深深的同情一起再来读读这句。(学生齐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能够激发他们对来源于生活的知识的兴趣,以及学习知识的愿望。在此环节中我首先在学生充分前参的基础上,通过配乐及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到了小钱的身边”让他们感到此时此刻小钱就静静地躺在他们的面前。学生在这种情境的创设下,一入课堂就有感觉,激起了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对小钱的关怀与同情之心。】123

【片段二】
师:真是历尽了千辛万苦啊!骨髓终于在台湾找到了,可就当小钱满怀希望,等待接受骨髓移植的时候,9月21日,在台湾却发生了里氏7、3级的大地震。(播放地震图片)
师:(解说)短短几十秒钟,数万栋房屋倒塌变成废墟。这次大地震造成2470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1000多名婴儿成为孤儿,10万人无家可归。
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抽取骨髓的过程又将经历怎样的辗转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4、5自然段,把描写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并在旁边简单写下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体会)
全班交流汇报:
生1:我找到的句子是“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但是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从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青年人非常有爱心。他虽然没有受伤,但家人怎样还不清楚,可他依然坚持为小钱捐献骨髓。
生2:我也找到了这个句子。我们都知道,亲人一直在我们身边关心着我们,是我们最亲的人,最在乎的人。可是青年为了救小钱,没有去寻找亲人,而是静静地躺在哪里等待抽取骨髓。
……
师:(满怀深情)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此时,也许他的亲人已经逃过一劫,正在医院里接受治疗,这一切,青年并不清楚,但是,他知道——(生: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期望,期待着他的骨髓。)也许,他的爸爸、妈妈正被埋在废墟地下,痛苦的呻吟着,挣扎着,他们多想早点见到自己的儿子啊,可这一切,青年并不清楚,但是,他知道——(生: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期望,期待着他的骨髓。)也许,他的亲人已经离去,临终前都没能见到自己的儿子,可这一切,青年并不清楚,但是,他知道——(生: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期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正是因为他怀着这样的信念,所以我们说,他正用自己的爱心架设着这座——(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生1:我还找到了一句:“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得躺在病床上。”从这个句子中,我体会到他们为了救小钱,冒着生命危险,没有跑到安全的地方。
生2:我来补充。我们都知道地震来时,一般我们都会跑出去逃生,可是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却很沉着,他们的爱心让我感动。
……
师:在抽取骨髓时又发生了余震。所谓的余震,其实它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台湾这次地震是里氏7、3级,而当天接连发生的六七十次余震中,最大的一次也达到了6、8级。那么李博士和青年刚刚经历的这次余震大么?从哪里看出?
(生:“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等。)
师:在余震不断袭来的情况下,房屋随时可能倒塌,人的生命随时受到威胁。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生:李博士仍沉着的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得躺在病床上。)
师:正是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不顾生命危险,捐献、抽取骨髓,所以说他们正用爱心架设着这座——(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生1:我找到的句子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从“一次又一次”、“终于”这两个词中我感到这个过程非常不容易。123
师:请你读出这份不容易。(生朗读)
生2:从这句中我还感到了骨髓终于抽取出来的喜悦。
师:请你也试着读一读。(生朗读)
师:此时此刻,你认为从青年身上涓涓流出的仅仅还是骨髓吗?(生:还有人们的爱心,对小钱的希望,小钱的生命源泉等。)
师:是的,这涓涓流出的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妙的希望,更是博大的爱心。(板书:爱心)
【新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师生实现交流、互动,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成为教学的亮点,只有多元互动才能产生教学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最大的教学效益。在本环节我给学生预留了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默读课文,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体会,然后将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交流,实现了观点的优化整合。在接下来的全班汇报交流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再一次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火花。在充分体会了句子的内涵后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而使他们自己真正读懂了“奉献”,读懂了“艰辛”,读懂了“爱”。】

【片段三】
师:因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又开始了奔波。(出示李博士工作时间表)从表中发现了什么?(生:李博士忙碌、没有休息……)
师:李博士,就是著名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位可敬老人所说的一句话“海峡两岸骨肉同胞本是一家子,救助患者,是我最大的快乐!”
师:是啊,海峡两岸同胞本来就是一家人,在这次救助小钱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人在默默奉献着呢?(生:两岸的医护人员,关心小钱的好心人,亲人,朋友……)
师:是海峡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座——(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小钱终于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倾吐我们此刻的心声。(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又是一个清晨,阳光依旧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此时的桂树已经开花,晨风中飘来甜丝丝的香气,苏醒了之后的小钱睁开了双眼……此时的小钱一定有许多感激的话想说,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替他写下这些感激的话语。(音乐:感恩的心,交流写话)
【此刻,学生情感得到升华,趁机安排练笔,让学生的真情流露,实现了读写结合,使得学生多种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课后延伸
师:正如文中所言,大陆和台湾虽被台湾海峡所隔,但是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舍的,而这血脉亲情就是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桥梁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请大家看我们的课后延伸:1、摘抄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词句。2、搜集更多表现海峡两岸血脉亲情的故事。
【合理的课后延伸作业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以进一步拓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它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为学生留下了一个“有差异的发展空间”。】

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教学本课时,我努力贯彻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坚持运用“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持让他们自读、自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读自己感动的句子,一边读一边理解,同时适时给予点拨,扣开了学生的心灵之门;通过师生、生生间的讨论、交流使他们分享彼此的体验。同时,为了使他们更积极地深入到课文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了多个情境,同时加强了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表达。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75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