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故居】《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表格式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章节名称《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计划学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分析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学习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基础,逐步地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他们情感丰富,好奇心强,对美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乐于感受、乐于探究、乐于表达、乐于交流,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学习能力。但是对宋庆龄这个人物仅有耳闻,对樟树的特点知之甚少。因此,在学习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宋庆龄照片、樟树的外形,创设图、文、声、像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大概了解“无论……总是……”和“只要……就……”这两组关联词。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樟树的外形及生长特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了解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解决措施: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拓展说话等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有充分的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初步感知宋庆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照片、文字介绍观看感悟通过照片、文字介绍,使学生对宋庆龄这个人物建立初步的印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多媒体展示课文录像与朗读播放精美的画面、合适的语速以及平实的语调等综合的艺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一下子就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听得认真,读得也很感兴趣。理解重点生字、词语能够说出词语意思截取光盘上的部分图片资料看图想象说 话精美的图片以色彩夺人,直观地给学生展示樟树叶子的长势之盛,扎实理解词语意思,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认识人物导入揭题初步了解宋庆龄人物形象3’1、你认识她吗?相机教学生字“龄”。2、简介宋庆龄。3、指导读好课题。1、学生交流课前对宋庆龄的了解。2、读好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约10’1、提出学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子,标出小节号。2、检查自读情况:(1)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2)这是怎样的一种树,从文中找到答案,读给大家听。3、课文1~3小节和第6小节分别写了什么?1、认真读书,标示小节。2、分小节读课文,重点读好4、5小节。3、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大意。研读品悟深入理解品读第四自然段12’1、这到底是两棵怎样的樟树?指名读第四自然段。2、根据学生交流板书:枝、叶,相机学习生字“稠”。(多媒体出示图:你眼前的树叶长什么样?理解“稠”的意思)3、这樟树枝干多、叶子密,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它的特点吗?板书:繁、茂,相机学习生字“繁”。理解“繁”的意思。文中还有一个带“繁”的词,又是什么意思?4、这两棵树还有什么特点?板书:四季常青,通过关联词理解“常”。相机理解词语“蓬蓬勃勃”。5、读着,读着,你是不是从这樟树的外形想到了其他的人或物?出示图片,并填空:这两棵樟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6、让这两棵樟树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7、读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两棵怎样的树?出示填空:这是两棵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树。1、读第四自然段。 2、交流读后的理解。描述图片上树叶的样子。 3、概括樟树外形“枝繁叶茂”;辨析不同词语中“繁”的意思。   4、读中理解“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5、想象说话。  6、感情朗读。  7、品悟概括。  品读第五自然段11’1、默读,画出写樟树的句子。2、樟树有什么可贵之处?3、香气从哪来?“永久保持”怎么理解?出示填空。4、这香气仅仅是让我们的感官得到了享受吗?板书:拒虫。读句理解。5、其它树有这样的品质吗?为什么要写石榴?6、读了这一段,我想你们心中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填空:这真是两棵__________的树!1、默读,画句子。2、找出樟树的可贵之处。3、想象说话。 4、读句理解。  5、体会作比较的写法。 6、用自己的话赞美樟树。小结第二部分1’课文学到这儿,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不但……而且……”说一说。用关联词概括樟树外形和品质的特点。总结全文激发阅读期待2’宋奶奶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在这故居里生活、工作、战斗,这里的每本书、每幅字画、每张照片甚至每件家具背后都隐藏着动人的故事,可作者为什么偏偏写这两棵樟树呢?又仅仅是在写樟树吗?我们下节课学习。倾听、思考积累内化课外拓展布置作业了解伟人 1’作业1、完成习字册。2、背诵4、5两小节。3、阅读光盘上宋庆龄的故事。完成基础练习,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课堂教学流程图说明                                                             认识宋庆龄人物概况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光盘提供的资料12导入揭题

  

借助光盘提供的录像整体感知       

  研读品悟利用截图理解重点词语三次重复出现宋庆龄故居图片和句式:“这是两棵________的树”一唱三叹加深印象 截取光盘上相关图片 

           

总结全文借助光盘提供的图片和资料 面对反复出现的照片和句式对全文内容做一回顾并引起阅读期待利用光盘中提供的其他丰富资料 

        

实现课后拓展

教后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配套学习软件是花巨资精心打造的一套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工具,它利用声、形、色更丰富的内容更强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但是每一种新的产品都需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使物尽其用,那怎样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更好地整合,提高有效性,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呢?我在教学的实践中,觉得软件的使用需要讲究两个“活”:
一、材料选用要“活”
每位教师都是活生生的人,有个性、有思想,因此每位老师设计的教案都是各不相同的。而软件提供的资料丰富全面,我们应结合教案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否则泛滥无度,失去了它本身辅助的身份,浪费时间,而且变得喧宾夺主了。比如,本课在导入部分需要让学生知道文章是写有关宋庆龄的文章,需要大概了解她的生平事迹。但是光盘上关于她的事迹介绍很多,一股脑儿出示收效甚微,况且文章还没有学习,就出示课文之外的大量文字,反而让学生产生厌恶情绪。于是我截取其中的关键语句,用红线划出,简明扼要地完成了教学的导入环节。另外,学习文中生词“稠密”,我也灵活运用录像中的一个镜头,使用截屏的方法,突出叶子的特写镜头,让学生观察长势,并要求用以前积累的词语进行描绘,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这个新词语。
二、出现时机要“活”
知道选用资料只是其一,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懂得恰当选择时机出示课件。
1、激发兴趣时
上课铃一响,学生坐定,而他们的心思还很难极快地进入课堂,情绪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如果能根据教材特点,适时使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那就等于构建了一座桥梁,能引导学生迅速而顺利地投入教学活动。本文开头就是利用录像和课文朗读的声、色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2、突破难点时
一节课的知识讲述是不可能包罗万象的,也不能让学生了解掌握这节课所包含的全部信息。那么,教师对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应更明确地体现在如何突出重点、分解难点上。教师要在贯彻课文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对知识信息自行加工、系统整合,同时正确取舍,不可面面俱到,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保持和提取,才有助于对知识的消化与能力的形成。一般说来,软件的封面都会被老师们所忽视,但是在本课件的封面是宋庆龄故居的照片,两棵枝繁叶茂的樟树犹如大伞撑起浓荫,给她的故居更增添了几分古朴与雅致,犹如品格高尚的宋庆龄的化身。本课教学的目标是从外形和品质两方面了解樟树,我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品悟外形特点和樟树品质的内容后,分别反复让这幅画面出现,并相机出示句式:“这是两棵________的樟树!”在一唱三叹、反复吟咏当中,画面与文字交融,外形与品质辉映,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为第二课时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51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