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案_《三顾茅庐》教案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2 4、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二)课前搜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 (三)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 教学课题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景色宜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优秀品质。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4、体会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由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而成的,讲述了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课前预习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组讨论自学,在互助合作学习中增强合作意识。学生求知欲强,对历史故事很感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三国演义》的故事略知一二,没有通读过原著,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了解得不够透彻。希望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四、 教学方法 1、注重朗读感悟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充分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并将之内化、积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在朗读方法上给予指导,朗读过后的评价也很重要,而且要注重艺术性。 2、先扶后放,合作学习 在教学内容相近,叙述形式相似的段落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先由老师重点指导学习人物对话部分,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人物动作部分,然后全班交流评议。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探究,评价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 教学过程 《三顾茅庐》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 2、了解课文大意,划分段落。1234567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 2、预习《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 出示片1:连一连: 《三顾茅庐》 罗贯中 《红楼梦》 施耐庵 《西游记》 曹雪芹 《水浒》 吴承恩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师板书课题,故意将“茅”少写一笔“撇”,以加深学生对“茅”的正确印象。) 4、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片2(一)比一比,组词。 怏( ) 惭( ) 快( ) 渐(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出示片3 卧龙冈(gang gang) (man man)埋怨 只得 (de dei) (shu shu)数九寒天 草舍 (she she) (yang yng)怏怏 2、检查读课文情况: 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 三、默读课文: 1、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2、自己试着给课文分段。 四、交流,反馈。 1、“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屋拜访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随机教学“复姓——诸葛”) 2、分段:按刘备三顾茅庐的顺序分即可。 五、了解课文大意。 1、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 2、交流: 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尊敬诸葛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张飞:做事冲动,鲁莽,心疼哥哥…… 诸葛亮:有才华,…… 关羽:话不多,……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三顾茅庐》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1234567 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景色宜人;体会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优秀品质。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2)难点:理解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生版) 教学过程: 一、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导入新课 课前二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设计意图:雄浑豪迈的歌曲把学生带入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去,再由教师的叙述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本课的学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历史人物刘备、诸葛亮有了初步地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三顾茅庐》,体会人物特点。 板书课题:三顾茅庐。齐读课题 二、复习词语,把握全文 1.出示词语:片2,分小组齐读: (1)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 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这些都是课文的主人公的名字) 出示片3: (2)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写隆中景色的词语) (3)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敬等候 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是写刘备动作的) (4)群雄纷争、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统一中国 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写诸葛亮策略的词语) (5)一起读这四排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把这些词语连贯地说出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 过渡:是的,说得真好。课文主要写刘备诚心诚意到隆中拜访诸葛亮。 出示片4,思考:1、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2、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3、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随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精读感悟,体会人物特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划出有关句子,找出关键词语,读一读,旁边写好自己的批注。 学生交流、汇报。 (一)分析人物对话,感悟人物品质。 出示片5,男生齐读。 (1)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什么叫“嚷”?谁来读一读张飞的话?指名读1234567 过渡:刘备听了怎么说?女生齐读 (2)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点出“生气”。刘备怎样“生气”地说?谁来读一读刘备的话。指名读 (3)从二人对诸葛亮不同的态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二人的对话中作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刘备对人才的敬重。 (4)分角色朗读。读出二人对诸葛亮的不同态度。 过渡:到了隆中后刘备又是怎样做的呢? (二)分析人物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 出示片6: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 齐读: 1.找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词。指名说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恭敬敬地站着等候、快步走进 2.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必答部分) (1)为什么离诸葛亮住处半里多路就要“下马步行”?诸葛亮又看不见?(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这是古人对特别有地位或对自己特别敬仰的人表示极大的尊敬。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尊敬,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高啊!) (2)“轻轻敲门”说明了什么?学生生模仿动作。(怕惊扰诸葛亮) (3)童子说诸葛先生正在睡觉,刘备“轻轻地走进去”,说明了什么?(怕打扰诸葛亮的休息) (4)“恭恭敬敬地站”又说明了什么?(亲自恭候更能让诸葛亮体会到他的诚心,打动诸葛亮。) 这一等等了多久?(等了半响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恭恭敬敬地站”是怎么个站法?谁来模仿一下?指名模仿动作: 小结: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美美地睡着,而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早春,在阶下恭候了几个小时,可见,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心是多么诚恳啊! (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又说明了什么?(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同时也体现了自己求贤的迫切心情) (6)体会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刘备诚心诚意地尊重人才。 (7)齐读,感悟刘备的诚心。 (8)出示《三顾茅庐》影片,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 (9)比赛读。 师小结:古人曾说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想刘备的诚心诚意一定会打动诸葛亮,一定会把诸葛亮请出山。请出山了吗? 过渡:“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隆中对策、三分天下)。从中我们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人。诸葛亮果真是个有才华的人吗?(是)你看,就在那个茅草屋里,刘备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1234567 (三)品读比喻句,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出示片8,齐读 a、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什么叫“茅塞顿开”?(师点拨:本来不明白,现在一下子明白过来。这句话说得是刘备本来对天下形势看得不透,经诸葛亮一点拨就明白过来了。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由此你看出了什么?生说:诸葛亮很有才华。) 2、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3、把这句话用一个词语形容?师出示:(拨云见日) 过渡:再后来,刘备对他们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说,出示片9,齐读。 b、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①自学要求: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生交流意见不一致的部分:既说明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又说明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很密切。 ③把这句话用一个词语形容?师出示:(如鱼得水) 过渡:诸葛亮真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那么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c、出示片10,齐读: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过渡:诸葛亮就住在隆中的卧龙冈,这是一条怎样的山冈? 出示片11,齐读: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1)齐读这句话 (2)在这句话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卧龙。 (3)这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像谁?(诸葛亮)。等待谁让他腾飞?(刘备) (4)除了因为山冈的形状像卧龙,还说明了什么?指名说。这句话也暗示诸葛亮有着雄才大略。 出示片12:分析比喻句 a、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b、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c、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1、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指名说,(都是比喻句,都暗示了诸葛亮是一个具有杰出才华、雄才大略、旷世奇才的人。) 2、要是这样写好不好? (1)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3)我得到诸葛先生真好。齐回答。(不好,写得不具体。) (2)揭示关系: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形象具体的说明。 过渡:现在大家明白了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了吗?指名说。 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怎么能不让刘备尊重呢?正因为刘备对人才的尊重,所以他才如愿以偿得到了诸葛亮的辅助。 四、小结课文,延伸拓展。出示片13: 1、诸葛亮出山以后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出示片14: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智降姜维、取荆州(三气周瑜)、空城计、舌战群儒。……1234567 2、展示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出示片15:如鱼得水、拨云见日、形影不离(刘、诸)、空城计(诸)、七步之才(曹植)、一身是胆(赵云)、乐不思蜀(刘禅) 3、想进一步了解刘备和诸葛亮,请同学们课外阅读小说《三国演义》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五、全堂总结,升华“尊重” 出示片16:板书: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你们看,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一个“诚心诚意、尊重人才”的刘备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环境描写、比喻描写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同学们,学完了《三顾茅庐》,两个已经随着历史的长河滚滚而去的英雄人物形象又鲜活在我们眼前,一个是刘备,一个是诸葛亮。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尊重”,出示片17。让我们齐读这个词语:“尊重”,让我们记住这个声音:“尊重” 六、作业 出示片18: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板书: 三顾茅庐 语言、动作 诚心诚意、尊重人才 环境、比喻 雄才大略 六、 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文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情节不难理解。因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上,引导学生通过“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教学时我抓住了“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找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字、词、句,演一演,谈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好句子来理解课文。课堂上,学生基本能找到这些句子,谈自己的体会时都有自己的感悟。通过让学生演一演刘备拜访孔明时的轻轻敲门、恭恭敬敬、轻轻地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学习的主人。《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中分析比喻句,内容相似。因此,教学中,我以第一个比喻句为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让同桌合作互助学习。学习分析人物动作时,放手让学生互相交流评议,学生个个都成为了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朗读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是阅读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以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全部过程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虽然学生学习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有少部分同学不能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中,原因是他们对《三国演义》不了解,头脑中一片空白,很难走进课堂中来。由此应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的阅读,拓展知识面。1234567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 学校:益都师范附小 姓名:刘立华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电话:15053692180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益都师范附小 请提供100字左右个人介绍,个人介绍将会同案例在百度教育频道进行展示。 刘立华,女,中学一级教师,任职于益都师范附小。 1234567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672.html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在实践中养...
-
《火烧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会补充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
-
《番茄太阳》读后感|《番茄太阳》说课稿详细阅读
本说课稿着力研究如何在说课稿中体现教材解读的深刻与独到、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教学方法的巧妙。我以番茄太阳这课为例,说明如何做到上面几点)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本文以“我”...
-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详细阅读
课前,幻灯自动播放西藏风光;师生交流。(略)一、造情,质疑,揭题。师:西藏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信奉佛教,所以在西藏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都供奉着许多神的塑像。可是,在这里还供奉着这样两尊人的塑像:一位是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还有一位是唐朝的文成公主。板书“人”。...
-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_《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通过分析语句,体会内在含义。 3、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
[《快乐的足球赛》诗歌短文]《快乐的足球赛》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快乐的足球赛》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四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裁判、暂停、捧腹大笑、摔跤、前锋”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举例说明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感受诗歌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联...
-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阅读答案|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4、想像华...
-
比金钱更重要的是知识|《比金钱更重要》教学设计之五详细阅读
教学要求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主人公诚实待人的美德。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含义,体会主人公诚实、信任的美德。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
-
听课札记是什么意思|听课札记 《徐悲鸿励志学画》详细阅读
font size=6>听课札记 《徐悲鸿励志学画》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6 by 小蒋老师 发表 教例:《徐悲鸿励志学画》 师:徐悲鸿了励志学画,那他立下了什么志向呢? 生: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
【《九色鹿》缩写】听《九色鹿》详细阅读
font 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3 听《九色鹿》 □听涛看雪 发表 《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写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