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主人公是谁]《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1-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课前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我会写
dàn  hóng     xí guàn     liǔ shāo    zhèng zhòng    xū  yào
(        )    (        )  (        )   (        )     (     )
yán jiū     gū  jì      tuī duàn     guī lǜ       zhú kě zhēn
(   )     (      )     (        )   (      )      (         )
2、把每个生字组两个不同的词
3、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从基础知识入手扫除字、词、句的障碍,理清文章的脉络,为顺利而深入地体会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研究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做好了铺垫。)

第二课时
本课时目标:运用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 一年后) 1234
(二)第一次 (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 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设计意图:结合重点词语体会竺可桢爷爷卓越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折射了他难能可贵的观察、记录、不耻下问的科学习惯,以及他为人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5. 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 (学习第6---15自然段)
1. 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 齐读
4. 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2)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 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 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设计意图:常言道:言为心声。细细揣摩文中对话,有助于领会人物内心世界,透视人物所思所想,传达人物所感所悟。领会了对话,也就领会了故事的用意,为我们真正走近竺可桢作下铺垫。)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 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1234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 (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竺可桢爷爷在科学中这种重视调查研究,勤于观察,注重精确时间,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
搜集科学家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设计意图: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板书设计:
7、第 一 朵 杏 花
竺     精 确 观 察

桢      一 丝 不 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16 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解决策略:本课的学习,要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从而合作交流,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材料补充:
杏花图片:
  竺可桢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1890年3月7日,他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少年时代的竺可桢看到大自然经常给人类带来许多灾难,感到很痛心。他想:“要是人类能把天给管住了,那该多好啊!”于是,从那时起,竺可桢就天天观察天气的变化。后来,竺可桢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在北京北海公园了,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位老人,早晨由北门进,从南门处。晚上有南门紧,北门处。长年累月,很少间断,这位老人就是竺可桢。竺可桢到北海公园观察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来往生育,了解气候的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他边观察边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日记里,几时年如一日,直到逝世的前一天,从未中断过。他记自然日记积累的资料,成为他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他发表的《侯物学》一书,就是研究这些资料所得的结果。  1234
          竺可桢的自然日记
“3月12日,气温最高5℃,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北海冰融” 。
他进公园,不是像一般人那样为了游览,而是为了对公园里山水、花草等进行观察。他想知道:哪天北海的冰开始融化,哪天桃花开放,哪天白色的柳絮飞舞,哪天布谷鸟初次鸣叫……几十年对大自然的观察,练就了竺可桢一双敏锐的眼睛。他能从千树万枝中发现长出的第一片绿叶,从喧闹的城市噪音中听出第一声蛙鸣,透过空中密如蛛网的电线看到第一只燕子,从春风中辨认出第一丝柳絮……。他把看到的都记录在大自然日记里: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树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花。”
“4月20日,燕始见。”
“5月1日,柳絮飞。”
“5月23日,布谷鸟初鸣”
观察这些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有什么用呢?冰融花放,絮飞鸟来,都是物候学的信号,它们同气候的变化关系十分密切。弄清楚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活动规律对气候的反应,可以用来预测农时,指导农业生产,还可供预报天气时参考。竺可桢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在北海公园观察了23个年头,从而绘制出一幅十分珍贵的北京春季物候现象变化曲线图。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51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