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朵杏花_2、第一朵杏花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1-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课 题

2、第一朵杏花

案序

1-3

教学内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德育目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讨论记录

导学过程设计

过程

一、揭示学习内容。

二、初步接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中心。

三、简要介绍人物。图片、生平、成就。

四、引导练读课文。

1、引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2、学生自由练读。

3、让学生自己说说练读方法与目标。

4、抽样检查练读情况。让学生自己确定抽样方案。

5、学生再次回报阅读收获。

6、引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五、梳理课文板块。教师不作分段提示,让学生自己琢磨出课文板块。一般把课文分成三段。

六、品读最后一节。

1、挑战读。

2、以采访挑战成功者的方式,让学生练习采访,并感悟读书方法。

3、教师引领,提升学习方法:品词析句,读懂课文最后一节。哪些词语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4、小结:竺可桢的话鲜明地反应了他是一个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人;竺可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样一个道理。123

5、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节。

七、积累文中词语。

八、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观察分析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2、钢笔描红。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用处大着呢!

教后记:

预习

设计

1、 熟练朗读课文内容。

2、 画出打动你心灵的词或句子,思考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备课组长签字:               时间:

齐陵中心小学课时导学案设计

课 题

2、第一朵杏花

案序

1-4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德育目标:

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讨论记录

导学过程设计

过程

123

一、激发研读兴趣。

1、抛出问题:有人说课文的最后一节可以去掉,你认为呢?

2、讨论解决思路。

3、引导学生寻找课文内容上的前后共同点。

4、引导得出结论。

二、品读第一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引导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这段文字中最打动你心灵的词或句子又有哪些呢?

主要抓“您又来看花啦”中的“又”等词,课后练习4-1和“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两句话。

4、引导感悟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

三、品读第二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质疑:为何人物对话没有读错?

引导:记叙事情时。有时可以省去人物语言提示语。

比较一、二两大段中人物对话,体会记叙方法的多样性。

4、想象,给课文补充提示语。

5、练习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四、激发思考兴趣。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五、宽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竺可桢的自然日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2、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六、深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詹天佑》,找出詹天佑与竺可桢的一个显著的共同之处,在重要处做上记号,感悟出一个道理。

2、交流:如果我们学会了长期、精确做事,那会怎么样?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精确观察

一丝不苟

教后记:

预习

设计

1、 预习第3课,自学生字词。

2、 搜集燕子的相关资料与图片。

3、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备课组长签字:               时间: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51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