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拾穗》_《拾穗》教学实录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能写好本课的9个生字。
2.学生能朗读课文,能够图文对照地理解课文。
3.引导学生感悟“写实―联想”的表达特点。
4.获得审美能力,感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使学生领悟看图学文、写文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悟“写实―联想”的表达特点。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带、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
教师出示《拾穗》图,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由远到近)谈自己的发现。
师:这是一幅举世闻名的油画作品,诞生于100多年以前,具有时空不可抵挡的魅力,知道创作者是谁吗?今天我们来共同欣赏油画《拾穗》,并了解这幅油画的作者,一位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18世纪法国著名的农民画家米勒。
(教师的谈话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点名本课学习的重点――欣赏油画,了解画家。指出学生的学习方向,省时省工省力。)
(二)理脉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快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写的是画面内容,哪些段落介绍的是作者的情况?
生:1~5自然段写的是画面的内容;6、7两个自然段介绍的是作者的情况。
师:愿意先欣赏画面,还是先了解作者情况呢?你自己选择相应的部分读一读,一会儿谈谈自己的收获。
(生读文。)
生:我有发现,课文第6自然段介绍的是作者米勒的情况,第7段的内容不是对作者的介绍,而是对油画的整体介绍,不信,请听我读一读,这幅画有近景,有远景……
生:我也有发现,要想了解作者的情况,我们还可以利用文章后面的资料,读一读这段资料,对米勒的了解就更多了。……
师:真好!同学们,你们今天又有进步。懂得阅读课文不仅要读好课文内容,还要利用文章后面的资料,真了不起,你们的方法对老师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我以后读书的时候也要用你们的这种好方法。这里还有一把“金钥匙”呢,你们看到了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文,让学生在读书中自己理清文章脉络,学生开始的回答不是很准确,教师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给学生空间,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发现给与充分的肯定,在总结阅读方法的同时,及时加一句“你们的方法对老师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向学生传递出欣赏的热情,营造出师生共同发展的和谐氛围。“金钥匙”的渗透似春雨润物,落地无声。)
师:你们对米勒有哪些了解?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汇报自己的了解(略)。
(三)赏析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油画吧。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1~5段,想一想重点描写了什么?(学生读书。)
生:重点写了拾穗的三个妇女。
师:找一找相应的段落,与画面中的人物比一比,再读一读书,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指名读第2自然段,要求同学们边听边想哪些文字写的是画面上有的内容,哪些是想像的。学生交流:12
中间的是位中年人,夕阳照射在她结实的后背上。那宽宽的肩膀,还带着套袖,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位从小担水背柴、十分能干的人。我们看不见她的脸。她正深深地弯着腰,左手攥着一把麦穗,右手还在捡拾。她埋头苦干,因为她承担着生活的重担,她知道多捡拾几把麦穗就能为家里的晚餐增加一碗麦粥,或者早餐多一两片面包。
(黑体字是画面内容的描写,斜体字是联想。)
师:看图写文不仅要写清图画中的内容,还要发挥合理的想像。请同学们读一读后面的段落,像刚才一样,图文对照,找一找哪些语言写的是画面的内容,那些语言是想像的,在书上做出标记。
(教师几次重申“图文对照”,既是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对习作(看图作文)方法的渗透,体现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念,重视读写结合,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形成。)
学生交流:
右边的妇女累了,欠起了身,显然是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她手里紧紧地攥着麦穗,眼睛还在地上搜寻。哦,她的年纪够大了,也许是中年妇女的婆婆,一辈子辛劳,腰都落下了毛病,可是,这是她能为家里增加一点食物的惟一机会呀!因此,虽然家里人不让她来,她还是坚持来了。
左边穿深蓝色衣服带蓝色帽子的妇女很年轻,可能是中年妇女的女儿吧。她手脚麻利,捡拾麦穗的动作像舞蹈:瞧,她平平地趴下身子,右臂伸向前方,拿着麦穗的左手弯在背后,艰苦的生活刚刚开始,生活的路还很长……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几段文字,体会作者的想像。学生读书。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内容是画面中的近景还是远景呢?
生:我发现课文第5自然段写的是远景,我读给大家听:远处,有个人骑在马上……
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我发现这一段也有想像的内容,他在监督着工人干活……
生:我发现课文第1自然段也是写的远景。
生:我发现第1段也有想像:收获的季节,麦香混合在晨雾中,弥散在田野上……
(课堂不是一个简单的进行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乐园。因为重视方法、重视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感悟内化的过程,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能力培植的过程。给学生一双翅膀,让学生朝着智慧的天空飞翔。)
(四)提升
刚才,同学们谈到了米勒还有许多作品,我们来共同欣赏他的另几幅油画。
出示《播种》《晚祷》欣赏。
我们中国也有许多流芳百世的艺术家,他们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出示《奔马》请同学们欣赏。
(为学生打开一扇更加开阔的窗,让学生永远拥有飞翔的梦。――这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追求)
(五)发展
课后自己选择一幅喜欢的名画,仔细欣赏,并进行合理的想像,写一篇看图作文。
六、案例点评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可喜的是教师非常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特点,实施有效的教学设计。综观整个的教学流程,“图文对照”一脉相承,师生在和谐、快乐的课堂里共同赏画、析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重视语文教学的要旨,赏画不忘语言文字,析文不忘画面内容,引领学生感悟看图写文、学文的方法,使学生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发展。
(评析: 山东广饶县教学研究室韩秋良)
12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083.html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在实践中养...
-
《火烧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会补充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
-
《番茄太阳》读后感|《番茄太阳》说课稿详细阅读
本说课稿着力研究如何在说课稿中体现教材解读的深刻与独到、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教学方法的巧妙。我以番茄太阳这课为例,说明如何做到上面几点)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本文以“我”...
-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详细阅读
课前,幻灯自动播放西藏风光;师生交流。(略)一、造情,质疑,揭题。师:西藏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信奉佛教,所以在西藏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都供奉着许多神的塑像。可是,在这里还供奉着这样两尊人的塑像:一位是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还有一位是唐朝的文成公主。板书“人”。...
-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_《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通过分析语句,体会内在含义。 3、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
[《快乐的足球赛》诗歌短文]《快乐的足球赛》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快乐的足球赛》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四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裁判、暂停、捧腹大笑、摔跤、前锋”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举例说明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感受诗歌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联...
-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阅读答案|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4、想像华...
-
比金钱更重要的是知识|《比金钱更重要》教学设计之五详细阅读
教学要求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主人公诚实待人的美德。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含义,体会主人公诚实、信任的美德。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
-
听课札记是什么意思|听课札记 《徐悲鸿励志学画》详细阅读
font size=6>听课札记 《徐悲鸿励志学画》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6 by 小蒋老师 发表 教例:《徐悲鸿励志学画》 师:徐悲鸿了励志学画,那他立下了什么志向呢? 生: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
【《九色鹿》缩写】听《九色鹿》详细阅读
font 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3 听《九色鹿》 □听涛看雪 发表 《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写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