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_《飞夺泸定桥》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1-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师:(投影出示: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道:“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请大家读读这段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中体会到了红军战士十分机智。当时情况那么紧急,红军战士能在那么危急的时刻想出办法,避免和敌人交战,可见红军很机智。
生:红军战士必须在仅剩的20多个小时里步行到120公里外的沪定桥,如果和敌人交战的话,即使胜了,也要花去不少时间,从而赶不到沪定桥,所以在当时,这个方法是最好的。
生:老师,我有意见。
师:(意外地)请说。
生:我觉得当时红军这么做是有危险的。我在电视中看到敌人称我们红军是“共匪”“红匪”。当时,红军战士是假装成敌人的同伙,而“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这很容易被敌人识破。最好改成“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共匪撤下来的。’”虽然书上说“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只不过是敌人太大意、太笨了。
师:大家讨论讨论,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经过讨论,大家都觉得这位同学说得很有道理。)
师:这位同学读书真细心,连老师没发觉的地方,他都发现了。老师要向你学习!大家都要向他学习,不迷信书本,书上也有疏忽的地方呢!大家都像他这样,“一字不宜疏,句句悟其神”。
《飞夺泸定桥》教学反思——吴     朗读全文 这又是一篇战争题材的文章。课前我仔细地看过教参,发现课题就是文章的中心内容。“飞夺泸定桥”一个“飞”字、一个“夺”字就很清晰地把文章整理成了两个部分,而“泸定桥”这个词语就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先让学生仔细研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一下子就找出来文章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接下来就是细品文章中的词句了并找出文中敌我双方的言行的语句。在研读第六自然段的时候,我们一起找数字(十几米高、13根、并排9根、3米多高),找比喻句(像瀑布一样),找夸张句(震耳欲聋),通过各种方法体会到了泸定桥环境飞险恶。再加上我们一起看了一段泸定桥的视频剪辑,高悬空中、摇摇晃晃的泸定桥仿佛就在同学们的眼前。看完后大家读背这个自然段的就更加顺畅和有感情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02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