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英语第2单元_第2单元:春潮 全单元 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1-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                         《春潮》
授课时数:2课时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衰竭、山涧、崩溃、禁锢、喀嚓、驯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3、感受春潮的气势磅礴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体会中国人民拼搏向上的无限的生命力(只作简单了解)。
4、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春潮的气势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春潮的气势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寒风凛冽,向往春天
    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大地上万物跃跃欲动,将要爆     发出埋藏了一冬的活力,势不可挡!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在我们这里难以见到的奇景――春潮。(板书课题)
 二、暖风习习,走入春天
   1、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或想象到的情景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2、作家冯德英在他的作品《苦菜花》中就描绘了那波澜汹涌的春潮来临的情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潮》。(指名读课文,找朗读较好的学生,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3、听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说说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也可以提出疑问。
   4、课文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春潮的形成和春潮的不可抗拒的威力。)
  三、溪水淙淙,观察春天
   1、英国诗人雪莱有句诗是这样说的:“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就让咱们像作者那样仔细的观察春天吧。(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是啊,寒冷的冬天已在撤退,而温暖的春天正在进攻。你能在文中找出描写 “春天在进攻”的词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并说一说春天在进攻表现在什么地方。) 
  (1)“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
  (2)“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3)“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冲到山下,流进大江。”
  (4)“那冰封的大江……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为什么不说“大江上的冰面变薄了,慢慢开始融化了” ,而是说“变酥了,变软了,变暗了”呢?(学生讨论,体会用词的巧妙。)
    教师小结板书:雪已融化→冲开溪面→瀑布活动→大江变了 123456
    读完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溪水淙淙,感觉春天即将到来啦!)
   2、 指导朗读第二段。
   (1)再试着自己朗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描写的景象。
(2)指名读,指导朗读时要用慢语速和低语调。例如:“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  暗了。”等。
(3)自己练读,小组赛读。(以活泼的形式给孩子们充分朗读的时间去体会和感悟春潮的刚刚形成时的“微弱”和蕴含着的具有生命力的春的气息。
3、引导背诵:
(1)出示:
山的背阴处虽然还________,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______。朝阳处_______,雪水顺着__________,冲开了______________。那巨大的______________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_______________,最后成为一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冰封的大江在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逐渐_______,________,颜色也__________。
(2)自己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话背下来。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内容
   二、大江复活,欣赏春天
1、春潮就在慢慢地孕育着、积累着,期待时机成熟的时刻的到来,那时它要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释放出来!“终于有一天,在寂静的黎明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引读第三自然段。)
2、读完这一段,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表示。(学生可能说出波澜壮阔、气势宏伟、势不可挡等等。)
3、指导读。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和第二自然段相比,在语速和语调上会有什么不同?(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更容易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景,也更能够体会到朗读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
(1)读感悟,练读课文。
(2)播放排山倒海的潮水的声响,让孩子们想象春潮宏大的气势与壮观的景象。
    (教师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样更容易进入情境,进而感悟文章,读好文章。)
     朗读并想象以下词句:
  ①“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体现出迎接春的来临的那种美好的心情,应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如果把“挤”了进来换成“钻”了进来行吗?为什么?
  ②“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
  ③“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喀嚓喀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把当时的情景写得如此形象生动。)
(本段处理,主要以朗读为主,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春潮的声势浩大和不可抗拒。)
  4、配乐朗诵(以潮水汹涌澎湃的声音作为背景音乐),辅助感悟。(引诵,帮助学生背诵本段,积累语言。)
  5、发挥你的想象力,如此有爆发力的春潮使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教师可给孩子们简单介绍《苦菜花》的写作背景。这里不但使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侧重在爱国教育上。)123456
三、春潮澎湃,赞美春天
   1、出示课件:春天刚刚逼近,雪水融化,溪水淙淙,大江开冰的奔腾汹涌的情景。
    2、看了刚才的录像,你能用自己的话赞美一下美好的春天吗?
    3、带着你的这些感受再去读读这篇课文,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拓展阅读,比较春天
      给同学们推荐三篇文章:
1、郁达夫的《古都的秋》(这篇文章表现了秋的萧瑟、凄凉和阴霾的情景。)在读时,和我们学过的《春潮》比较,看有什么不同。
2、朱自清的《春》,读后看它让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3、冯德英的《苦菜花》,它能帮助你更深刻的了解《春潮》的含义。
  
板书设计:
                       春 潮
  
                 春在进攻:雪已融化→冲开溪面→瀑布活动→大江变化着
                 大江复活:坚冰崩溃→波涛汹涌→呼叫撞击→驯服地远去
     
课题:                            《三月桃花水》
授课时数:2课时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五个,会写11个。
    2、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在语音、语速和用词方面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思维水平。
    3、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4、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重点是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不同的风格,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难点在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课前准备:
     准备一段悠扬的乐曲,指导学生配乐朗读,为平实的语言注入美的元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还沉浸在以锐不可挡之势滚滚而来的二月春潮里,今天,三月桃花水犹如一首舒缓轻柔的小夜曲向我们涓涓流来。(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如果没有相关的音像资料,教师可以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导入,初次提示学生要
《春潮》对比阅读。教师在设计导语、总结语时语言应力求优美,从与文章意境相符。)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出示的生词包括含生字的,和以前没接触过的,如:  催促、应和)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几个词语。(四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词语的习惯,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123456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检查学生读书的收获,引导学生读文章一定要从整体感悟。教师相机板书:水清如明镜 水声如音乐)
(学生的收获可能是零乱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学生可能笼统的说――三月桃花水很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再问问他:“这几句写的是水的( )美。”)
三、读课文,思考问题。
1、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2、标画出文中的两个问句。找一找答案。
3、再次准确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二、精读悟情
师:看来,两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       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学生再次默读。教师提示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做批注。)
     “水声如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1、3、4段)
    2、(重点指导朗读第4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发现读得好的,让他说说自己为什么读的好――如;把自己当做沉睡了一冬的河流,醒来后心情愉悦;再如:学生结合“呵,河流醒来了!”一句,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的惊喜之情……)
    4、教师引读第3段,全班感情朗读第4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水清如明镜”――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2、5、6段)
    2、(重点指导学习第4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炊烟……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读书所得说,也可以继续展开想象说,教师及时评价――这是省略号里藏的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认字、读书就行了,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通过创设情境挖掘出教材之外的东西,发展学生的思维。即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创造思维    的培养。挖掘出教材中隐藏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思维等容易忽视的问题。]
三、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音乐 ,清如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7-9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可能质疑“比金子还贵”“盛满心灵的酒杯”)
3、让我们也把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吧。(全班配乐朗读全文。)123456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


课题:                          语文天地
授课时数:3课时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 积累好词、佳句,感受春的美丽。明白“一年之际在于春”的道理。
2、 继续学习摘录笔记的方法,积累有关春天的诗歌、农谚。
3、 巩固学习短文的方法,完成描写春天的习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学会积累、学会倾听、学会交流。
教学重点:
运用学习短文的方法,自主学习短文。
教学难点:
    表达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日积月累(我的摘录笔记)
1、 回忆《春潮》和《三月桃花水》是从那些地方展示各自的特点的。
2、 读一读下面两组词,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耳语   禁锢   崩溃
回旋   袅袅   沉醉
3、 展示自己的摘录笔记。
4、 读一读。
二、 畅所欲言
1、 弄懂什么是农谚。
2、 展示课前同学们收集的农谚。
3、 讨论春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 开卷有益《泼水节》
1、 读文思考:课文围绕“泼水节”都写了哪些内容?用“/”把不同的内容划分开。
四、 小结

                             第二课时
一、 继续学习《泼水节》
1、 预习《泼水节》时你提出哪些质疑?又是如何作答的?
2、 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3、 展示收集的《泼水节》相关照片以及傣族具有代表性的音乐。
4、 阅读短文5至7自然段,然后练习复述“周总理过泼水节”的情景。
二、 学习《抢春水》
1、 回顾前两单元学习课文的方法。
2、 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抢春水?短文想说明什么?
3、 出示课前教师准备的摘录笔记
4、 比较《泼水节》和《抢春水》有什么共同点?

第三课时
一、 审题
春水滋润着大地,催生了万物。充满了生机的春天睁开了惺忪的双眼,欢迎我们投入她热情的怀抱。任选一题,用你的笔来描绘春水吧。
二、 任选一题,谈一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三、 如何把文章写的生动具体?(在描写的过程中,运用修辞方法会使语言更加生动)
四、 注意事项
1、 要观察事物的形、色、光及其变化,还可以倾听,可以触摸,把感受充分写出来。
2、 在描写的过程中,运用修辞方法会使语言更加生动。123456
五、 学生习作
六、 评奖誊写
板书设计:

                          泼水节         抢春水
                        人们对春的渴望与喜爱对未来的期盼
一年之计在于春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01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