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思》教学评价]《桥之思》教学实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1-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主题单元五“桥”第二篇课文《桥之思》。
教学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诗歌的阅读,更应该体现这一理念。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且在诵读与口语表达中给予学生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人格的培养,提高语文课堂阅读的有效性。本散文诗,语言优美,琅琅上口,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人文情怀,每章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富有韵味,蕴含哲理。课堂上,采取以 “桥”为主线,设计了“桥之‘形’——桥之‘美’——桥之‘意’”教学思路,通过引领学生多种方式反复品读文本,读议结合,层层推进,由直观到抽象,抽象演化为形象,使学生在声情并茂中领会“无形的桥”的含义。这样的教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了学生的个性,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更为有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书写7个生字,理解“连接、延伸、回旋别致、巍峨雄伟、享受、珍视、构筑、碧波粼粼、魅力”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概括地说一说三个部分的内容。
3、通过学习,阅读有关桥的信息,培养学生整理、搜集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句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概括地说一说三个部分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句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桥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2、教师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导入。
师:(课件出示:两三幅“桥”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着这几幅图片,能不能告诉大家,这些图画的是什么呢?
生:这是桥。
师:本组教材是学习和桥有关的课文。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搜集有关桥的资料,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桥?你知道桥的哪些知识?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诗人樊发稼写的诗歌《桥之思》,相信大家通过学习,对桥会有更深的认识。(板书课题:桥之思)
2、读题质疑。
(1)学生读题。
(2)师:读着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或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桥之思”中的“思”什么意思?桥有哪些样式?桥有什么作用呢?作者由桥想到什么……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课前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述说对桥的一些初浅认识。接着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调动探究的欲望,借此归结出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也为下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意义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二、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自学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在读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2、认读生字,学习新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
yán   zhì wēi’éwěi xiǎng gòuzhù  lín  fán  mèi
延伸、回旋别致、巍峨雄伟、 享受、 构筑、碧波粼粼、繁华、魅力
a、学生拼读。
b、指名认读,分析字型,解释词义,摘录书写词语。123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你通过学习,认识了哪些字词呢?
生: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延伸”的“延”是办包围结构,第四笔是竖折,“延伸”指延长伸展。就象课文中写的路遇到河断了,有了桥,路又可以延长了。
生:我认识了“别致”的“致”,和“到”很相似,“别致”指精致而别出心裁……
c、全班齐读。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现实课堂教学中,对于字词教学这一环节,要么被老师简单地机械式教学,失去了吸引力;更甚者则被教师忽略或舍弃,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从学生的基础抓起,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知识,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语文素养。]
三、通读诗文,整体感知。
1、听教师范读(播放课件:悠扬的音乐伴奏)
2、找自己喜欢的诗句读一读。
3、学生畅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师:同学们,通过了朗读,你能谈谈你知道了哪些内容吗?有什么不懂的呢?
生:我觉得这首诗歌很优美。
生:这首诗歌分为三节;我知道诗歌先介绍了桥的样式、材料和功能,接着介绍了桥的作用和美观,最后写出了作者希望世界能搭起更多无形的桥。
生:我读懂诗歌前两节,但第三节我不理解。
……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适时引入课文研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握、赏识有不同的层面。教师能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放飞思绪,畅谈对课文的解读,这就是人性化的教学,是尊重学生个体的课堂,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舞台。]
四、品读诗句,体会感悟。
1、朗读诗句,欣赏图片,感知桥之“形”。
(1)指名朗读诗歌第一节。
(2)感知桥的样式、材料、功能。
师:读了诗歌第一节,你对桥有哪些认识?
生:我知道桥分有木桥、石桥、铁桥……
师:那你能用课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桥的样式吗?
生:各种各样。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过什么样的桥呢?(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桥的不同样式、材料的图片,教师介绍)
师:谁能说说出这些各种各样的桥有什么功能呢?
生:桥是路的连接和延伸,是沟通、交流,使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
师:桥起着沟通、交流的作用。生活中正是因为有了各式各样的桥,生活才更加的方便。
2、美读诗句,联系生活,领略桥之“美”。
(1)小组读诗歌第二节。
(2)了解桥的作用,领略桥的美观。
师:你认为桥有什么样的作用呢?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的桥,看着这些桥你能用一两个词或句子来夸一夸吗?(预设:美观、壮观、雄伟、有用……)
(3)指名有感情朗读诗句,感受桥的美。
(播放课件:桥的美景图)
师:桥不但给人方便还给人美的享受,那同学们能美美地读读句子吗?
3、读议结合,发挥想象,体会桥之“意”。
(1)学生自由读诗歌第三节。
(2)讨论交流,体会“无形的桥”的含义。
 师:看着这些美丽而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桥梁,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我觉得桥梁很美,建造桥梁的人很聪明……
师:那么看到这些有形的桥梁,作者又联想到什么?请同学们再读第三节,想想你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读后与同学讨论交流。
(生自由读第三节后讨论、交流、汇报体验。)123
师:你是怎样理解“世界上还有一种最值得珍视的桥,那就是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筑起来的无形的桥。”呢?
生:我觉得这句话说的是我们世界有美丽的有形状的桥,还有无形的桥。
师:为什么说“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
生:我懂得,人与人的心灵原本没有联系,但经过人与人的交往、沟通后,心与心就能联系起来,走到了一起,架起了一座桥了呀!
生:无形的桥让人与人有了联系、多了了解,让民族与民族有了沟通,让国家与国家有了交流,可以减少很多误会、矛盾,世界就更和谐、更美好了。
……
(3)抓住重点句朗读,体验情感。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语文课程富有灵性,更值得倡导情感教学。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人物的情感、心灵的跳动、生命的脉搏。只有我们用心去品读文本,才能真正领悟到文本的情感,感受到笔者的思想。这首诗歌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课堂上,采取以“桥”为主线,设计了“桥之‘形’——桥之 ‘美’——桥之‘意’”教学思路,通过引领学生多种方式反复品读文本,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联系生活,在思考、讨论、交流中层层推进,由直观到抽象,抽象演化为形象,使学生在声情并茂中领会“无形的桥”的含义,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五、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全班诵读诗歌。
2、情感体验。
师:读了这首诗歌,你现在对桥又有什么样的理解呢?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来架设这“无形的桥”呢?
生:学了这一课,我知道了桥不但是路与路的延伸,也是心与心,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联系、理解、信任、沟通。
生:搭建更多无形的桥可以让世界更和谐、更美好。
……
[言为心声,语言袒露心迹。经过多形式的诵读、思索、交流,学生对文本有了深一层的认识,有了新的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肯定有许多想法要述说。也许是谈对桥的认识,也可能是谈对架设“无形的桥”的见解。不管是什么,都是一种学习后的收获。]
六、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摘录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
2、搜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
3、用手中的笔描绘一幅桥的蓝图。
[课虽终但余韵未尽。课堂上,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反复对文本的品读、情感的交流,使学生激qing得到充分调动,理解不断深入,感情也不断升华,都被美丽的诗文、丰富的情感所深深吸引,似有一种欲罢不能之势。课堂结尾,教师通过让学生描绘一幅桥的蓝图,使学生迸发出来的情感有了表达的空间和方式,使课堂得以延伸。教师若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读为本,善于捕捉文本的“心”,合理设计教学方式,一定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散发无穷的魅力。]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01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