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桥之思》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1-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桥之思》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首散文诗,阐述了人们对桥直观上的认识和心智上的联想。通过图文对照,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心桥”的赞美。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全诗共三节,分别写桥的功能、材料及样式,描述造型优美的桥,联想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建的心桥。本课以“桥之思”为题说明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可贵。课文内涵丰富,从桥的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联系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
鉴于学生对各种造型的桥的认识有限,课前组织参观“厦门市桥梁博物观”,观察身边的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桥,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搜索与心桥有关的故事,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八个生字,能理解“幽静、碧波粼粼、湖光水色、魅力、巍峨雄伟、浩然坦荡”等词语;了解桥的功能、魅力。
2、能力目标:通过推敲、仿写、拓展等训练,培养学生语言的理解、运用、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增加学生对桥的了解,唤起学生对构筑心桥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课件的辅助,提高语言的感悟及运用、拓展能力,达到领会桥的功能,欣赏桥的魅力,珍视心桥的可贵的目的。
三、教法、学法说明
借助网络课件构建的学习平台,采用图文结合、品读感悟、朗读体验、仿写训练、拓展迁移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厦门曾经是一个偏居于东南一角的很不起眼的小镇,是桥使她从封闭走向开放,是桥引来八方朋友,倾听鼓浪琴韵,流连椰风海景,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桥成为我们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朋友,桥把我们与世界紧密相连。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与桥有关的课文,今天我们将走进诗人樊发稼用语言构筑的桥梁世界,去倾听桥引发了他怎样的遐思……(课件播放相关的主题网站信息,激发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 课前播放了一段桥梁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走进桥梁世界。通过一段导语,让学生畅谈对桥的认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认识不同的桥
1、欣赏各种各样的桥。(课件展示不同材料、样式的桥的图片)
  a欣赏不同材料建造的桥,体会“各种各样”与省略号的呼应。
  b欣赏不同形式的桥
(1)品读对各种桥的准确形容;
(2)赏析“横”与“跨”的差异;
(3)拓展其他形式的桥仿写并交流点评,有           的石板桥(带顶桥,铁索桥);(课件提供不同于教材的形式的桥梁图片,供学生仿写训练。网络环境下可以自主选择,并打写交流)
(4)串联成排比句式,有         的石板桥;有       的带顶桥;有         的铁索桥;
(5)指导排比句的朗读;123
2、理解桥的功能。
  a“桥是路的连接和延伸。桥也是路,是没有路的地方的路”联系生活实际,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b小结:桥的基本功能就是沟通、交流,使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
3、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排比句式的朗读和省略号的处理。
[对诗歌语言的赏析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学科特点的体现。从中感悟诗人对语言的锤炼,并通过仿写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这次的仿写侧重于用词的准确,难度不大。]
(三)欣赏桥的魅力
1、欣赏桥的魅力,感悟语言的魅力
  a分别播放古老的石桥和现代立交桥的视频画面,指导赏析,并用自己语言表达发现的美(课件播放视频画面,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点击欣赏)
b出示课文的语段,与学生语言进行比较,结合九曲桥和立交桥图片,帮助理解“碧波粼粼、回旋别致、湖光山色、巍峨雄伟、浩然坦荡”
2、展示其他桥的魅力,仿写
在               ,一座                       的桥,更显出                        的美。
至少选择其中一幅图,仿写并交流、点评。(课件出示其他桥梁的图片,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打写交流)
[这次仿写加大了难度,从词语的表达上升到句段的写作,体现了教学的层次和梯度]
4根据男女音色差异,分别朗读不同风格的语段,体验桥不同的魅力。
[通过视频的感官冲击,将课堂置身于林林总总的桥梁世界,在发现美,表达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四)理解无形的桥
过渡:“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是你认为人类更需要什么样的桥?
1、组织学生分小组在电脑前浏览教师课前收集的有关心桥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心桥的概念。
2、学生根据生活体验,讲述所了解的关于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架设心灵桥梁的故事(课件提供教师收集的相关资料,解决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通过协作学习,交流升华情感;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为什么说“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
[学生结合实际事例,可以从正反两面来阐述心桥的意义,引导学生对心灵之桥的理解和共鸣,尤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文。]
4、“假如让你建造一座心桥,你愿意为谁建造一座什么样的桥?”
学生自由表达对世界的美好祝愿。
5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中齐读诗歌第三节。
[让学生畅所欲言,畅谈对世界的美好祝愿,以此反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便教师相机指导。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123
(五)作业设计
1、摘录好词佳句,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2、想象作文:写一篇未来的桥或心灵的桥。
3、收集世界著名的桥,制作一份电子板报。
4、访问教师推荐的相关网站,扩充对桥的认识。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教学反思
《桥之思》一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中采用图文结合、品读感悟、拓展迁移、朗读体验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鉴于学生对各种造型的桥的认识有限,课前让他们通过组织参观桥梁博物馆,上网查阅资料等各种方式了解桥,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搜索与心桥有关的故事,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借助课件的辅助,提高语言的感悟及运用、拓展,达到领会桥的功能,欣赏桥的魅力,珍视心桥的可贵的目的。首先通过情境激趣,导入新课;在品读仿写中,理解桥的功能,欣赏桥的魅力,理解无形的桥;最后,通过“作业超市”的形式拓展迁移,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在认识桥的环节中,借助网络资源展示形式、材料不同的桥,品读对各种桥的准确形容,赏析“横与跨”的差异。接着在按课文填空的基础上,再进行拓展延伸的训练,通过展示不同于课文内容形式的桥,让学生用精确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能迁移所学知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桥的外形、功能及感受,从不同角度表现桥的特点。同样在欣赏桥的魅力,进行仿写的训练中,学生也表现出这种能力。
“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课标提出的要求。课文作为一首散文诗内容十分有限,教学中将与桥相关的信息通过主题网页进行充分整合,扩大了信息储备,延伸了课堂内涵,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践了大语文的观点。在主题网站创设的环境下,学生了解形式各异的桥及功能.品析语言,仿写诗句,理解心桥,畅谈心桥,展望未来的桥;课后了解桥梁史话,赏析诗中的桥,画中的桥,制作以桥为主题的电子板报,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
    当然,由于课堂容量大,有些教学环节显得有些仓促,尤其对学困生来说,有些拓展迁移有些吃力,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02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