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语言的魅力》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教材四
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语言精炼,情感丰富.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的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会认4个生字,指导书写8个字及掌握新词.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让·彼浩勒添了"春天到了,可是"以后的魅力.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以读代讲;并创设情境,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 谈话: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诗人看见一位行乞的老人一上午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得到,便在老人的木牌上添了几个字.诗人添了什么字 结果怎样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圈字画词自学.交流识记方法,检查.
3,指名读文,正音.
4,再读,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书写:魅,黎,绅,
第二课时
(一)激趣入题:
1,讲故事:卡耐基小时候的故事.提出问题:是什么使这个全县最坏的男孩走上成功之路
板书课题.
(1)"魅力"是什么意思
(2)你是怎么理解"语言的魅力"的
复习,引入新课:
1,谁还记得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木牌上原来写着什么 诗人加上了什么
3,出示问题:让·彼浩勒添字前后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让·彼浩勒添字前:路人无动于衷,老人可怜.
(1)读一读有关的语句.
(2)路上有什么人 还会有什么人 理解"华丽".
(3)看到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他们会怎么想呢 怎么做呢 谁来表演一下"姗姗而去"
(4)有感情地读一读.
2,让·彼浩勒添字后的变化:
(1)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
(2)读一读.
3,诗人添上的这几个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谁来说一说或读一读.
(1)指名说或读.
(2)看到"春天到了",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说一说.
(3)欣赏课件(师述):春天到了,阳光明媚,湛蓝的天空一碧如洗,草木萌动,杨柳吐绿,百花齐放,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多美呀!
(4)出示句子:"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指导朗读.
(5)诗人添上了"春天到了",仅仅是让人想象春天那美丽的景色吗
(6)这么美好的景色,老人能看到吗
(师)那蓝天白云,老人(生)无法看到.
(师)那绿树红花,老人(生)无法看到.
(师)那莺歌燕舞,老人(生)无法看到.
(师)那流水人家,老人(生)无法看到.
(7)此时人们内心涌动的是什么
(8)出示句子:"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失明的老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指导朗读.
(9)巩固复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后,语言的魅力所在.
(10)师范读,指名读.同位比一比.
4,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充满诗意,打动人心的语言呢 找出有关的自然段,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齐读.
(五)拓展迁移:
出示图片:花坛,电灯开关.设计警示语,比一比,谁的语言最有魅力.123
板书设计:
22 语 言 的 魅 力
春天到了, 产生联想
可是 形成对比
我什么也看不见! 激起同情
第三课时
复习:
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指导背诵第六自然段:
练习用"可是"说话:
拓展迁移:
交流搜集的有魅力的广告语;
生活中听到的有魅力的语言;
为草坪,水塘设计警示语.
指导书写:
品读 感悟 彰显魅力
——《语言的魅力》说课
一,教材简析
《语言的魅力》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语言精炼,情感丰富.全文共六个自然段,一至五自然段重在叙事, 讲了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给一位双目失明的行乞老人的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帮助老人行乞的事.第六自然段重在说理,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针对课文特点,结合本组课文在教学时"要重视对词语和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让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的训练重点,特设定:
1,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的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陶冶学生情操,感受恰当的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重在积累,发展能力.
(3)会认4个生字,指导书写8个字及掌握新词.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中,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各有侧重而又相互渗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重,难点: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2)理解让·彼浩勒添了"春天到了,可是"以后的魅力.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二,教法
1,朗读感悟,以读代讲.在教学时,抓住让·彼浩勒添字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先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读一读,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指导学生从读中悟,从读中学,再把所悟,所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展示给大家,还课堂于学生.
2,创设情境,激起共鸣.通过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体会诗人添上这几个字后让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老人的不幸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激起了人们的同情之心,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为引领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安排三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我所执教的就是这一课时.本课重,难点的解决集中体现在这个课时.
(一)激趣入题
1,讲故事:卡耐基小时候的故事.
提出问题:是什么使这个全县最坏的男孩走上成功之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受语言的魅力.
2,板书课题,理解"魅力"和课题的意思.进一步巩固字词教学.
3,谁还记得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复习,出示问题"让·彼浩勒添字前后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紧扣中心,抓住重点,切入难点,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而读,思考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重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让·彼浩勒添字前:路人无动于衷,老人可怜.
面对路人的无动于衷,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读一读有关的语句.
(2)路上有什么人 还会有什么人 看到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他们会怎么想呢
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散思维,发展语言,为感受诗人添字后的变化做铺垫,同时也深入理解了"无动于衷"这个词语的意思.123
另外,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理解文中出现的词语:说一说"衣衫褴褛"的意思;给"华丽"换个词;表演一下"姗姗而去".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2,让·彼浩勒添字后的变化: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读有关自然段,图文结合,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体会诗人添字后所产生的变化,层层深入,感受语言的魅力.
3,诗人添上的这几个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谁来说一说或读一读.依据学生个体发展水平而定,尊重孩子的差异,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这是学习的难点.具体过程如下:
(1)看到"春天到了",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欣赏课件:美丽的春天.让学生到如身临其境,激起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到"春天到了"的魅力.
(3)诗人添上了"春天到了",仅仅是让人想象春天那美丽的景色吗
(4)这么美好的景色,老人能看到吗
(师)那蓝天白云,老人(生)无法看到.
(师)那绿树红花,老人(生)无法看到.
(师)那莺歌燕舞,老人(生)无法看到.
(师)那流水人家,老人(生)无法看到.
(5)此时人们内心涌动的是什么
一环紧扣一环,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感受:美丽的景色和老人的不幸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打动路人,感染师生,与文本获得共鸣,由衷地感到"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的巨大魅力,情感也因此而升华.
(6)巩固复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后,语言的魅力所在.说出学之所得,既是对学习的总结提高,又能找出差距,弥补不足.
4,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充满诗意,打动人心的语言呢 找出有关的自然段,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不仅仅是能使人产生联想,形成对比,激起同情的说教,而是充满了对他人,对社会的关心和爱护,用爱打动别人,用爱影响他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深化文章主题.
以上的教学,我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主读,自觉读,在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阅读的主人.
(四)拓展迁移:
写警示语,设计魅力语言,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板书设计:
22 语 言 的 魅 力
春天到了, 产生联想
可是 形成对比
我什么也看不见! 激起同情
这样设计板书,集中体现了教学的重,难点,体现教材的特色与特性,充分表现了语言魅力所在,一目了然,形象直观.
第三课时
重点是作业处理和练习背诵第六自然段.重视基础训练的过程和语言的积累,潜移默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以上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树立"大语文观",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080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